激励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本事×激励=良好绩效

激励的目的,不在改变员工的个性,而在促使员工自我调适,产生合理的行为。员工自我调适的方向,如果朝向企业的目标,所产生的行为即属合理;若是朝向自己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不相符合,甚至于互相矛盾或冲突,那就是不合理的偏差行为。

年龄愈大,个性愈难改变。强制某人改变行为,不如设法让他自行调适。一般而言,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很难改变他。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顺着他的个性,增加一些东西,使他自己改变行为。

所增加的东西,称为激励的诱因。每一个人的诱因都不相同,必须个别了解之后,分别认清。把每一个人都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是管理者应有的正确心态。

由于激励的诱因不同,激励的方法也不相同,对甲有效的激励,对乙未必有效,而且时间改变,方法也要跟着有所调整。因此,对个别差异必须加以重视。

人的行为,主要来自观念。具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希望员工自我改变行为,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让他自己改变原有的观念(如图4-1)。

图4-1 激励的目的在产生合理行为

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首先要让他感觉到改变的需要。管理者必须创造出若干情境,使某些员工觉得原有的观念并不值得保存,而愿意加以改变。然后主动认同组织中的某些观念,用来取代原有的观念而逐渐内化。经过一段不断强化的过程,新的观念便能够产生新的行为。组织中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改变,都将对其他成员甚至组织本身产生影响,因而促使整个气氛得到改变。

员工要自行充实自己的实力,增强自己的本事。企业提供合适的工作机会,使具有实力的员工得以好好地表现。然而,有本事的员工,肯不肯表现,会不会好好地表现呢?这就牵涉激励的问题。

良好绩效是本事与激励的乘积(如图4-2)。

图4-2 本事乘以激励等于良好绩效

本事指员工应该具备的条件,亦即做人做事的本领。激励是企业在工作机会之外必须提供的某些因素,用以激发员工努力的意志。良好的绩效则是员工受到激励之后应有的表现。

员工具有做人做事的本领,并不一定愿意自动表现出来;就算愿意表现,也不一定朝向企业的目标。这种常见的情况,对管理者往往造成很大的困扰,成为领导上的莫大困难。

管理者可以把这种员工叫来,对他们大发雷霆,施以十分严厉的警戒。这在短时间内可能有效,促使生产力马上提高。然而,有些员工并不接受,引起企业气氛的恶化,于是离职、缺勤等不良现象大量增加。所以,这种所谓“火性”的管理,实际上不符合人性需求。

最好采用“水性管理”,即提供若干有利的激励因素,引导水流朝向既定的目标,而且源源不断,由此绩效才会良好。

火性管理的结果是同归于尽,必须避免;水性管理以诱导为宜,不阻塞也不抵挡,顺性而为才有效。

本节小结

激励的目的,在产生合理的行为,以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绩效。激励有本事的员工,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激励没有本事的员工,反而有不良的后遗症,等于浪费。有了本事,再加以激励,能产生良好的绩效,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