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进退之道
赵胜带着一肚子的怨气回到了府邸,王宫中发生的一切让他十分憋屈,他有多少年不曾经历这样的事情了?
而且,慢慢冷静下来的赵胜开始复盘今天经历的一切,猛然间,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或者说是误判了形势,意识到这一点的赵胜连忙吩咐下人去请众多门客中的两个谋士。
此时的他需要有人为自己分析分析。
“公孙龙见过君上。”不久后,一个白发黑须的老者来到了赵胜的书房中。
“公孙先生。”赵胜起身相迎,来人虽然是他的门客,但对这位门客,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慢待。
公孙龙,名家当代掌门,在三十年前就在平原君府邸作为门客,这么多年下来,早已是平原君府的首席门客,赵胜有什么疑惑,多会寻找他的帮助。
“君上这次去王宫似乎是遇到烦心事?”公孙人打量着赵胜,赵胜虽然已经极力掩饰,想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但终究还是难以尽数掩饰。
“因一时动怒,失了方寸,不免露出了丑态。”赵胜懊恼道。
他往日在以君子自居,一言一行无一不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今日当众与赵王、异人争论辩解,无论输赢,就已落了下乘,尤其是最后他还没有赢。
公孙龙并未回应,而是化身一个倾听者,他知晓,赵胜的话还没有说完。
果然,在接下来赵胜滔滔不绝地将王宫中的经历说了出来。
“敢问先生,今日之事,我是否做错了?”赵胜在最后问道。
“今日之事,君上不能说是做错,只能说是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公孙龙稍作思索后为赵胜分析道。
“为何?”赵胜追问。
“因为今日之事,最重要的不是君上做了什么,而是赵王是怎么看的,大王觉得君上是错误,君上即使做对了,那也是错的,大王若觉得君上是对的,那即使君上做错了,君上也是对的。”公孙龙无奈道,赵胜虽然已经年过中年了,能力方面也是不错,但那份被保护的太好的天真,却一直都在。
“请先生解惑。”赵胜的态度中多出了几分恭谨,在善待士人这方面,他的确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若非如此,也不可能在麾下聚集三千门客。
平原君,擅养士。
“太后将大权交还大王之后,在大王的头顶就只剩下一座大山了,想要真正掌握赵国的大王迫切的想要搬开这座大山,进而彻底掌控赵国。”公孙龙道。
身为名家掌门,公孙龙最擅长的就是辩论,而如何才能在辩论中取得胜利呢?除了咬文嚼字,偷转概念之外,通过言辞揣摩对方的心思也是必备的技能,听过赵胜的讲述,他已经揣摩出了赵王的心思。
“我是大王掌权的障碍?”赵胜愕然,他为赵国奔波半生,更是他的王兄赵惠文王赵何的托孤重臣,怎么就突然成了大王想要搬开的障碍了?
“君上虽然一心为赵国谋划,但大王看到的却是君上权倾朝野,在权利面前,即使是父子也要反目,更何况君上只是大王的叔叔。”公孙龙道。
父子反目?这句话若是说在别的地方,或许只是危言耸听,但在这赵国?赵胜想着心中不由一颤,他的父亲赵武灵王赵雍可就是被兄长赵惠文王赵何困在沙丘行宫,活活饿死的。
“先生觉得我现在该如何做?”赵胜问道,他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君上该退了。”公孙龙道。
“退?”赵胜愕然,退就能解决问题吗?而且,他若是现在退了,以后再想要进,恐怕就难了,进退,进退,可没什么人能够真正做到进退自如。
“君上的相国之职是先王托孤时赐予的,如今大王已经掌权,已经不需要君上这个相国保驾护航了。”公孙龙挑明了答案。
“辞去相位?”赵胜沉吟,说实话,他舍不得。
那毕竟是相国之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尤其是,他若是辞去了相位,会不会让世人觉得他很怂?是在向他的侄儿认输?
“君上不必担心,现在君上辞去相位,来日大王还要亲自将君上请回去。”在赵胜的沉默中,另有一人走进了书房。
“大王现在视我为眼中钉,一旦请辞,未来恐怕就只能终老平原了。”赵胜苦笑道,但他心中的倔强其实已经不多了,在赵国,王尚且能被饿死,更何况是他这样的相国呢?
“如今秦军正在猛攻韩国野王,一旦野王被秦军攻下,韩国的上党之地可就是秦国的囊中之物了,秦国若占据野王,则可半据太行,时刻威胁我赵国腹地,那时,我们赵国与秦国之间的大战就不可避免,那时,大王会明白,君上并不是他掌控赵国的绊脚石,而是他掌控赵国的助力。”虞信向赵胜解释道。
“容我想想。”赵胜已然被说动了,但真要走出那一步吗?他还有着些许犹豫。
在赵胜犹豫着是否真的要辞去相位之时,异人也换住处了。
有着赵太后发话,邯郸上下就无人敢继续苛待他了,该有的大国质子待遇全部被安排上了。
首先就是搬家,从原先的小院子变成了此时出现在异人面前的府邸,虽然也不算大,但在这寸土寸金的邯郸城,也已经算是不小了,奴仆侍女也安排上了,侍女中更是不乏一些姿色不错的少女少妇。
显然,那位赵太后是很了解男人的,知晓不同的男人有着不同的爱好,在把握不住异人喜好的前提下,索性将各个年龄阶段的女子都给安排上了。
从十二三岁的豆蔻年华,到二三十岁温润盈盈,从娇娇弱弱,到英气勃发,从茕茕处子,但风情少妇,可谓是种类齐全,侍女虽然不多,仅仅只有十余人,但却是囊括了各种类型。
异人审视着面前的侍女,嗤笑一声,并未有什么心动,他可是知道,在这些人之中,说不得就有赵太后安插的眼线,至于美色?见多识广的他非是绝色,还真的不足以吸引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