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3章 韦可佳:卢梭,孤独的小丑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上面有一句话:一个孤独者陷入沉思时,自然会更多的想到自己。
香榭里舍大街上或许还有他曾经徜徉的身影;枫丹白露树林中或许还有他残留的呼吸;巴黎郊外的草丛里或许他的足迹依然清晰。他给这个社会留下太多。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保持理性,奔向自然的怀抱,却依旧摆脱不了孤独的命运。乔斯坦•贾德曾在书中写道:“小丑永远以冷静的眼光和智慧的思维看待整个世界,总是看透整个骗局。”卢梭就是这样一个小丑。
或许卢梭同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一样,无论他们为人类做出多少的贡献,他们为人类带来多少福音,他们都是教会所鄙夷的人,都是被人类当作小丑的人。即使他们的思想理论是多么的正确,在那时的人们眼中都是荒谬,都是一个小丑提出的谬论。
卢梭在散步时偶然与马车有所碰撞摩擦,第二天,大街小巷都传遍“卢梭在散步时被马车撞死”的消息。以致于有人在街上看到卢梭,都会用一种“白天看到鬼”的表情盯着他看。当然,没有人会因为这个消息欢呼雀跃。没有,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没有,是因为所有的人都是用一种假面目示人,就算是那个社会时代中最痛恨卢梭的人也不会做出把喜悦表露在脸上这种事。可难保他们在暗地里不会窃笑。
当然,幸运的是,卢梭没有在人们的谣言和以讹传讹中死去。他依然以孤独的姿态在那个没有是非的社会中扮演一个看透骗局的小丑。曾经的他,渴望被人理解。渴望人们会了解到他对社会的认识和感悟,渴望带领着社会进步。但是,当他承受的这份强烈渴望无人理睬之后,他没有被失败冲击,反而让他看清这个世界,看清那些不可理喻的人类,他选择回归大自然,体验生命为他保留的那一块净土。年轻时,他靠丰富的想象力,躲避现实的苦难与折磨。而老年的他则在孤独的回忆中寻找宽慰、希翼与安宁。
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开始了一个时代。”的确,相较于伏尔泰,今天的人们更熟悉卢梭,因为我们依然生活在由他开创的时代。卢梭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这就是人民主权思想。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他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这一切的一切,在现在的我们看来,都是不可忽略、不可磨灭的真理与奇迹。
在断绝与人类交往的那一段日子里,他孤独地漫步着,漫步在他得以寄托的自然中。他孤独思索着,思索着无尽思维的绝望与希望。他在孤独的漫步中找到了自己的又一块净土,找到自己生命的另一种可贵的价值。是孤独让他清醒,让他清醒地认识到生命的另一种勇气,也是孤独给了他勇气,让他超越了孤独,照亮了孤独。
伟大,总是不朽的。卢梭用他超人的想象力和无尽的智慧与思维在花丛和树丛中发现了不寻常的生命的奇迹。他用他的智慧启迪了他人的智慧,他用他的智慧光芒照亮了无数个卑污的灵魂。他看到了常人所不能看到的阴暗与光明,荒谬与真理。而卢梭自己也是生命做带来的伟大奇迹。卢梭,一个不朽的孤独散步者,一个不朽的孤独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