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Borobudur)是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的一座佛教遗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的夏连特拉王朝。婆罗浮屠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遗址之一,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婆罗浮屠的名字来源于梵文“Vihara Buddha Uhr”,意为“佛陀的寺庙”。
婆罗浮屠的建造耗时约75年,据推测始建于公元760年,竣工于公元825年。在婆罗浮屠建成后的几个世纪中,由于爪哇岛政权的更替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婆罗浮屠逐渐被遗弃并埋没在火山灰和热带丛林中。19世纪初,婆罗浮屠被重新发现,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进行了多次修复和保护工作。
婆罗浮屠的建造过程非常复杂且耗费巨大资源。整个建筑由约200万块石灰石组成,建造者们在没有使用任何黏合剂的情况下,将这些石块完美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石质金字塔。婆罗浮屠的底座呈正方形,每边长约123米,总高约35米。整个建筑分为九层,其中下部六层为方形,上部三层为圆形,顶端是一座巨大的佛塔。
婆罗浮屠的设计受到了印度佛教建筑的影响,特别是位于印度比哈尔邦的那烂陀大学的建筑风格。婆罗浮屠的建造者们将印度佛教的象征和爪哇本土的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了这一独特的佛教艺术杰作。
婆罗浮屠的外观壮观宏伟,雕刻精美,展示了当时爪哇文化和艺术的高超水平。整个建筑表面布满了精美的浮雕,共有2672幅浮雕面板,这些浮雕生动地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和各种佛教故事。浮雕面板总长达5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浮雕群。
古埃及的陵墓中,浮雕艺术是最具特色和历史价值的装饰之一。帝王谷的陵墓壁上,常见的浮雕主题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欲界、人界、天界和佛界。每一部分的浮雕不仅展示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哲学观念,还通过精美的雕刻技艺反映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追求。
欲界部分的浮雕描绘了人们在欲望和贪念中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轮回。这些浮雕往往展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和满足感时所经历的种种困境和挣扎。欲界的浮雕充满了生动的场景,有的展示了人们为财富和权力而斗争的画面,有的则展示了因贪欲而陷入痛苦和困顿的情景。这些浮雕不仅警示后人远离贪念,还表现了古埃及人对欲望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人界部分的浮雕则主要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他所传授的佛教教义。虽然古埃及不是佛教的发源地,但在某些影响下,佛教的元素也出现在浮雕中。人界浮雕常见的是释迦牟尼佛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这些浮雕展示了佛陀在菩提树下修行、四处游历传教以及最终成道的过程。通过这些浮雕,后人不仅能够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还能感受到佛陀的人生历程和他为追求真理所付出的努力。
天界部分的浮雕展示了各种神灵和菩萨的形象,这些浮雕常常充满了神秘和崇高的氛围。在天界浮雕中,各种神灵和菩萨以庄严、威武的姿态出现,手持象征力量和智慧的法器,展现出超凡脱俗的神圣气质。这些浮雕不仅表现了古埃及人对神灵的崇拜,还展示了他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信仰。天界浮雕中的神灵和菩萨形象多样,有的慈祥仁爱,有的则威严肃穆,每一个细节都被精雕细琢,充满了艺术魅力。
佛界部分则是由72座小佛塔组成的圆形平台,象征着达到涅槃的境界。这一部分的浮雕最为壮观,每座小佛塔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展示了佛教徒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最终的成就。佛界浮雕中的圆形平台象征着完美和永恒,代表了佛教徒在不断修行中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涅槃。圆形平台上的每座小佛塔都象征着一个修行者,通过不断的修行和自我提升,最终摆脱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解脱和永恒的平静。
这些浮雕不仅是古埃及艺术的瑰宝,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料。通过研究这些浮雕,现代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能够深入了解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艺术成就。这些浮雕还展示了古埃及工匠的高超技艺,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雕刻,将复杂的宗教和哲学观念生动地展现在石墙上,成为古代文明的永恒见证。
婆罗浮屠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更是一座佛教的象征。整个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体现了佛教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底部的欲界象征着人们的贪欲和痛苦,中间的人界象征着修行和觉悟的过程,顶部的佛界象征着最终的解脱和涅槃。
婆罗浮屠的建筑布局也暗示了佛教的四谛: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浮雕面板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象征,向人们传达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修行方法。登上婆罗浮屠的过程象征着修行者从欲望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达到觉悟和涅槃的境界。
婆罗浮屠在14世纪后逐渐被遗弃,直到1814年英国殖民者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重新发现了它。此后,婆罗浮屠经历了多次修复和保护工作,特别是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的大规模修复工程,使这座宏伟的佛教遗址得以保存至今。
1973年至1983年,印度尼西亚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对婆罗浮屠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工程,耗资约2500万美元。这次修复工程不仅清理了建筑表面的火山灰和植被,还加固了结构,防止进一步的损坏。婆罗浮屠因此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重要一员。
婆罗浮屠作为佛教艺术和建筑的杰作,对印度尼西亚乃至世界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佛教信徒的朝圣地,也是各国游客和学者研究亚洲文化和宗教的重要场所。婆罗浮屠的浮雕和建筑风格对印度尼西亚的其他佛教和印度教遗址,如普兰巴南寺庙群和门多寺,产生了重要影响。
婆罗浮屠还激发了许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包括绘画、摄影、文学和音乐等领域的作品。许多印度尼西亚和国际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了婆罗浮屠的美丽和神秘。
婆罗浮屠已经成为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这座宏伟的佛教遗址。婆罗浮屠不仅是印度尼西亚的文化遗产,更是全球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为了保护婆罗浮屠并确保其长期保存,印度尼西亚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限制游客数量、加强安全管理和定期维护。同时,政府和相关组织也在积极推广婆罗浮屠的文化价值,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提升公众对这一世界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