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9章 种地

谁会这么做?

他不敢相信,但又觉得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万一呢?

万一林祥说中了呢?

林祥是个会信口开河的人吗?

贾琏心情复杂,在原地愣神许久,才点头应下,转身去找夫子,请求他暂时不要对外透露他可以参加科举的消息。

他原以为夫子会追问缘由,没想到夫子非但没问,还一口答应,并欣慰地点了点头:“此番出行,你确实成长了不少。”

贾琏:“……”

贾琏都不记得自己是如何离开夫子院子的了。

他虽被祖母抚养长大,但因大房地处偏远,二房近在咫尺,他实际上是在二房的庇护下成长的,与他们关系亲近。

他曾一度以为自己是二房的孩子。

随着年龄增长,贾琏并非不知祖母对二房的偏爱,以及大老爷对二房的不满。

他原以为这些与第三代无关。

大老爷一向疼爱珠大哥和宝玉。

二老爷他们对他也颇为和善,对他的要求总是纵容。

但……此番出行,贾琏学到了一个新词——捧杀。

并非一味的纵容就是好事。

二房对他的好,难道也是捧杀吗?

因为这些复杂的思绪,贾琏南下时未曾生病,在云常县辛苦劳作也未曾生病,然而回到他出生成长的京城,却病倒了,当晚便发起了高烧。

他一向身体强健,照顾他的丫鬟察觉不对劲,顿时慌了神,急忙去禀报,没多久便连夜请来了大夫。

大夫断定他的病症源于过度疲劳,只需休养一段时间便能恢复。

贾琏已然醒来,听闻此言并未反驳,只是虚弱地回应:“有劳大夫了。”

林祥闻言,又瞥了一眼贾琏,心中暗自思量,他生病真的只是因为劳累吗?

或许这确实是其中一个缘由,但恐怕并非全部。

史氏接着请大夫为林祥把脉,大夫回道:“这位少爷体魄强健,并无大碍。”

林祥趁机提议让大夫为全家人都把把平安脉。

老太太欣然应允。

老太太的身体并无大碍,只是有些富贵病缠身。

贾赦的情况则更为严重,沉迷于酒色之中,这些年从未间断。

大夫劝他修身养性,但贾赦显然未将此言放在心上,惹得史氏又是一番责备。

大太太邢氏身体并无其他异样,只是有些内火旺盛,说白了就是心情郁闷所致。

二老爷贾政不在府中,王二太太自觉身体无恙,拒绝了诊脉。若是旁人提起,她或许不会在意,但既然是林祥提出,她便不愿遂了他的愿。

轮到贾珠时,他稍作犹豫,最终还是答应了。

大夫眉头紧锁:“这位少爷想必正在苦读?读书虽好,但也伤神,年轻虽好,也需注重保养。”

为李纨把脉时,大夫终于露出了笑容:“恭喜少奶奶,您已怀有一个半月的身孕。”

这可真是个喜讯!

老太太连声叫好,又吩咐人给大夫送上丰厚的红包,脸上洋溢着喜悦。

二太太看向这位儿媳的目光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和蔼,这可是她的大孙子!荣国府下一代的嫡长孙!

“你可有什么想吃的?我让厨房为你准备。”李纨听到大夫的话,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听说怀孕初期容易身体不适,你若有何不适,可别瞒着。”贾珠在一旁关切地询问。

王二太太看到这一幕,眼神闪烁,对李纨的态度又多了几分不满。

林祥也向贾珠道喜,但心中却多了一层隐忧。他记得清楚,贾珠的孩子贾兰是个遗腹子。

贾珠现在的身体状况看似并无大碍,难道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故,加速他身体的衰败?

这种担忧他暂时无法说出口,因为贾珠现在好好的,他若此时提及,恐怕会被人误解为嫉妒贾珠。

他看了一眼贾琏,若是以前,贾琏定是一副傻乐的模样,但现在他脸上虽然还有高兴,却也夹杂着其他复杂的情绪。

贾赦拍了拍林祥的肩膀:“祥哥儿,来我书房一趟。”

林祥跟随贾赦来到书房,贾赦再次提及了那个老话题——林家是否改变了主意?...

最近京城愈发喧嚣热闹。

在贾赦看来,林家若不想卷入这场纷争,就应该远离京城。

虽然他已决心支持九皇子,但有了前车之鉴,即便九皇子势头正盛,他也不敢完全确信其能登上皇位。若林家坚守初心,只愿做保皇党,他也觉得不错。

这样一来,万一贾家押错了宝,还能有一门亲事能照应下面的子孙。

因此,贾赦并不会盲目听从上令,而是一味地想要拉拢林家。

他只需稍微提及一下,便作罢:“老太太和你二舅舅或许也会找你谈此事,你只需说你无法做主便好。”

说完这件事,他又转向贾琏问道:“你琏二弟却是个没心眼的。”

这次回来,他那迷茫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直勾勾地盯着林祥。

他自幼便读不进书,而老二却能沉浸其中,因此老二便成了众人眼中的读书人,风评也远超于他。

外人说他无能,他认了,但说老二端方有礼?

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况且,老二虽自称读书人,却至今未曾考取任何功名,能得以做官全凭父亲临终前的遗折。

他只是擅长伪装,能欺骗他人罢了,不仅外人被蒙骗,就连他们的母亲也未能幸免。

他自己读书不成,贾赦便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原本他的大儿子贾瑚被众人寄予厚望,也因这个儿子,他在父亲心中的地位都提升了不少。

然而,天不遂人愿,贾瑚早逝。

他对此深感痛心,如今他对贾珠的喜爱,其中也包含着几分对贾瑚的思念。

好在,他还有另一个儿子,虽然天赋稍逊于贾瑚,但经过一番努力,或许也能有所成就。

“你表弟的科举之路尚存变数。”

若他运气好,遇到欣赏他文风的考官,中举的机会便大增;若运气不好,则可能名落孙山。这还得建立在他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上,不受诸如分到劣质考场、漏雨、生病等因素影响,且未遇到偏爱出偏题怪题的考官。

在这方面,他们或许可以投其所好,例如打听当地主考官的文章风格,研读其诗词,然后有意识地模仿。这对于贫苦出身的读书人而言或许不难,但其他方面则全凭运气了。

“现在还有时间,表弟还有提升的空间。”

他目前的状况确实令人担忧。

贾赦心中有些焦虑。

科举究竟该准备些什么?

他一无所知。

家中唯一有经验的便是贾珠了。

让他来指导儿子?

贾珠本就因读书而神伤,看他那瘦弱的样子,贾赦实在不忍心再让他操劳。

况且,他明年还要参加秋闱,二房想必也不会同意。贾赦左思右想,最终将目光投向了林祥。

“祥哥儿,你接下来是否打算回扬州?”他试探着问道。

如果林祥真的回去,那不如索性将儿子也一同送去扬州。他就厚着脸皮写一封信,请妹夫在闲暇时帮忙指点一二。平时就让这两个表兄弟作伴。

贾赦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

然而,对此林祥实在难以给出确切答复。

“我正候着某人的音讯,或许会远行至他乡。”

贾赦轻轻颔首,并未追问那人的身份:“如此一来,年节时分你总能归家吧?”

“自是如此。”

贾赦摆了摆手:“我已然明了!”言罢,他走向书桌旁侧的橱柜,取出一只精致的锦匣:“前些时日我外出偶得此砚,初见便觉与你甚是相配,你且收下。”

见林祥欲要推辞,他索性直接将砚台塞入林祥怀中,开始下逐客令:“罢了罢了,我乏了,你便先回吧。”

...

京城近来确是热闹非凡,诸如九皇子新纳一侧妃,乃某位显贵之女。

又闻义忠郡王献上祥瑞之兽,获赐颇丰。

三皇子因编纂书籍有功,得皇上额外赏赐一年俸禄。

而六皇子则显得与众不同,他如今竟在庄园中躬耕田亩,此举引得众人揣测,是否他已心生退意。

京城何以如此喧嚣?

皆因皇上不久前又告假一日,未临朝堂,次日却神色如常地重返龙椅。此事引得众议纷纷,有人揣测皇上或许龙体欠安,仅凭猛药支撑,实则已近油尽灯枯,臣子们需抓紧时机表现;亦有人坚信皇上依旧康健,不过是偶尔小憩,外界过分解读罢了……

林祥再次回归了晨昏定省的生活节奏,对外只称是拜访旧友,或是求教于人。

旁人或许不疑,但王二太太却心生疑虑,因她派去的人注意到了林祥的鞋履。

衣衫或许无从判断,但他的鞋底却沾满了泥土。若是在家中受人指点,又何须踏入泥泞?

王二太太百思不得其解,他究竟去了何方?

莫非真去务农了?

而林祥,确确实实投身到了农耕之中。

且是身体力行,不遗余力。

在云常县耕作,回京后仍不辍劳作,他干起农活来井井有条,绝非纸上谈兵,也因此深得六皇子赏识——此乃实干之人,非徒有虚名之辈。

谈及红薯时,六皇子对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满是愤慨。

京城虽非初识红薯,但主动推广的官员却寥寥无几。

多数人皆是占着位置不做事!在他看来,这些官员多有不称职之处,理应严惩!只可惜皇上晚年愈发仁慈,纵容得他们越发过分。

得知林祥为云常县带去了红薯与南瓜种子,六皇子大加赞赏:“善哉!如此,当地百姓的餐桌将更为丰盛,待他们种植成功,消息传开,亦能惠及周边。”

尤其是南瓜,他亦是初次听闻。听说这种蔬菜既饱腹又耐储存,且易于栽种,他赞不绝口。林祥适时呈上早已备好的南瓜种子,六皇子郑重其事地亲手接过,又亲自挑选了几块田地播下。

他选地亦颇费心思,既有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之分,又有旱地、沙地之别。

林祥在一旁协助,望着这不同的地块,心中不禁暗叹:这不正是一组对照实验吗!

不久,林祥期盼的契机悄然而至。

黄河畔某处河堤骤然崩塌,洪水肆虐,百姓深受其苦,损失难以估量,而国库空虚,无银可赈,皇上因此雷霆震怒,数位不幸者恰逢此时触霉头,皆遭严惩,朝堂之上,群臣无不胆寒。

皇上遂命诸位皇子集思广益,看谁能献计献策,破解朝廷燃眉之急。

六皇子散朝归府,亦是心绪难平,怒问国库银两缘何空缺?

答曰:皆已外借!

或借予皇族亲贵,或贷与朝臣百官,父皇对此疏于管控,凡言家道中落者,求借便予,不问虚实,六皇子对此甚为不满。

有人奢侈至极,以珍珠为石,嬉戏玩耍,此谓无财?

而今,这些硕鼠竟将国库掏空!

朝廷欲行事而无银可用,彼等家中却依旧奢华无度,弦歌不断,此情此景,何其讽刺!

于是,六皇子之策直白无华,即催债,只需部分大户归还,便可筹集百万银两,解燃眉之急,若全员清偿,国库自当充盈。然其奏疏被皇上留中不发,显是不满。

其余皇子之策亦未能使皇上满意,但灾情刻不容缓,皇上先从私库拨款救灾,再询良策,以充盈国库。

此难题独留给三位皇子与义忠郡王。

六皇子虽对父皇心有不满,却不敢直言,只能怒斥那些借贷之人:“……此辈蠹虫,不思报国,唯善狡辩,一旦需其出力,便装聋作哑,实乃罪该万死!”

此次河堤决口,唯他一人提议追债。

及至讨论如何充盈国库,众人各展所长,却无人再提还债之事。

非他人无策,只是皆为小计。

此时,林祥挺身而出,声称有策可献,引得六皇子刮目相看:“卿有何良策?”

林祥遂取出精心准备的一对琉璃盏与一扇琉璃屏风,皆光彩夺目,世间罕见。

闻此乃其自行研制,能解此难题。

确有其能。

尤其是那扇屏风,若于父皇寿辰献上,定能引人注目!

若针对京中权贵富商之需,定制琉璃珍品,一年至少可盈利数十万两!

六皇子闻此,心中雀跃:“此真乃卿独创之法?”疑其为林家秘技。

经林祥再三保证,方信以为真。林祥愿献此法制,六皇子问其所求。

林祥无所求。

六皇子坚辞不受,几经推让,终达成协议,林祥十年内得一成红利,十年之后,红利止矣。

此乃技术入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