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牛马上半生写实传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9章 第一次决裂

姑姑姑父他们的厂是鞋厂,规模在一百号人左右。是包吃住的。他们和老板是附近镇的老乡。关系算不错,有待了他们些。因我姑父常与车间主管吵架,也常被老板说点评。我姑父脾气平日算喜庆,常日责骂都嬉皮笑脸带点哗众取宠的感觉。和我读书那时差不多。

我个人很喜欢他性格,除了那两次需要“站位”的时候。莫名厌了些。但大体印象都算通情达理些。常愿与我沟通。

我是操作开关机门取标的那组,像360,李宁,安踏的些logo或脚后跟打底料都是有做的。操作机门取标人员两班倒,机器约9台左右。旁边一组是同我姑姑修边料的地,大约十几个人。几乎都是女的做。对了,我本不是做这个机门操作。他们想让我学习技术,安排了我去调料。调颜色,也是机门出来的产品。上一道工序。虽然,常悠闲。如工资也会翻三倍左右。我也晓轻松。但我没有如了他们意。

一来我学的笨了些,师傅常打骂敲头于我。本身也健忘,学的也甚是枯燥。我觉忽回到童年般的冒犯感,便不厌其学。这种铁饭碗技术活,到哪里都能找到活。二来我见操作机器有说有笑,因机位常来女质检玩笑聊天。而调料房就一个师傅,一个正式徒弟和我。

三来,我因前些关联,心态本就不想成了他们的意。这是我逆鳞,算默默发泄反抗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了。因为我说“不”,代价成本低了很多。但我也从未后悔,毕竟强扭的瓜实在不甜。

后来,也实属无奈调去了操作机台。工资那时都是1300-1600之间。也不晓得,2010年大多厂普工是属于什么薪资范畴。这为我后面去各种服务员传菜员。还有成都,待了七八年每月两千左右的牛马却沾沾自喜作了铺垫。

操作机台,也不算太累。有凳子,大多半站半座的操作。倒换样板磨具便是五六百斤,不过用了卸力杠杆的三角铁架。这倒还好,稍微咬牙一年下来也算锻炼了身体和肌肉,实际每次下来感觉就拉了七八十斤的力左右。平均一周每机器换两三次左右。只觉十二小时长了些,还要熬夜两班倒。但总得好歹也共坚持了一年。

安顿了工作,虽然有着宿舍。却没有让我去住。这是我不喜的安顿。没了热闹,作为青年我不喜。也安排了我外宿。大约两百左右房租。且就在对面,总都是一层楼的那种。出关门就是他那里,我常觉得受了约束。有种从小到大还没有“跳”出自由圈的感觉。那时每天给我一块钱,因为我有着一日三餐。那厂待遇也算不错,老板是个大胖子。吃的也是我未来几十个工厂里牛马从未体验过的包吃了。常晚上夜宵能蹭四五个鸡腿,菜汤都是极其不错丰富的。早餐还有油条稀饭包子满天还能有炸鸡腿啥的。我想私人小厂包吃为了留人,应该待遇都不会太差了去。还有他们也有专门未管理者提供的小圆桌,分成盘装菜更有些额外加餐去吃。

我记得我姑父,半年左右升了职位。但却不喜和他们同桌,我想我俩在“孤僻喜独”的性格又近了许多。他们与普工大体平日里吃下来也差不多。

因宿舍的问题,我不愿意住的问题。后来和他们“闹搬”了。至于第一次的决裂细节不太记得,大体和想和小伙伴住宿舍,不想再受制于人的感觉下闹掰出走了。也因他们对我此前“离家出走”的种种道听途说,鬼晓得怎么添油加醋的说所谓的“真相”。从而影响了他们的一些发言观点。虽每周常叫我聚吃着瓜子,喝着姑自酿的葡萄酒。虽我却也怀念。但也唱因我不晓道听途说的事迹略有讽刺感,尤其离家出走那回。尤其是姑父用我的“后名jian字”作笑骂。我只是嘴角敷衍一笑,因为这玩笑并不好笑。中途也打过我几次……

我常觉还在“牢笼”般感,心中压火。大概记得些刺激的意“要是不想待这里,不想受我们的管教。要留这里,就要听我们的管。你继续走啊。像你上回离家出走那样……”而且那是个冬天来临是时候……

后来,因一两月左右积累这些模糊了的“导火线”双方未沟通下来。我又一次离家出走了,也算是第一次的决裂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