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省亲
王熙凤点头道:“是呢,有了这些名字,这园子更有韵味了。咱们可得好好布置一番,不能出任何差错。”
贾琏皱眉道:“只是这花费还是不少,虽说宝兄弟给了银子,但也得省着用。”
王熙凤道:“我心里有数,那些不必要的装饰就省了,重点把正殿布置好,其他地方简约些,也不失雅致。”
随着省亲之日的临近,贾府上下都忙碌起来。王熙凤亲自监督各项准备工作,她对下人们说道:“都仔细着点儿,这次娘娘省亲,关乎贾府的荣辱,谁要是出了差错,可别怪我不客气。”
下人们都战战兢兢地忙碌着,不敢有丝毫懈怠。而宝玉他们则在期待着省亲那一日的到来,想着能与娘娘相见,诉说家常,也不知娘娘在宫中过得如何。贾府在这紧张又期待的氛围中,迎来了新的变化,大家都希望这次省亲能为贾府带来更多的福气,也希望贾府能在这繁华之后,找到真正的兴盛之路,不再被银子短缺等问题所困扰。
省亲那日,贾府张灯结彩,众人盛装打扮,早早地在园子门口等候。当贤德妃的銮驾缓缓而来时,众人纷纷下跪迎接。贤德妃看到贾府如此盛景,眼中闪着泪花,她下了銮驾,拉着贾母和王夫人的手,泣不成声。
贾母也老泪纵横,“我的儿,你在宫中受苦了。”
贤德妃哽咽道:“母亲,女儿一切都好,看到贾府如今这般繁华,女儿也欣慰。”
随后,贤德妃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园子,看到各处的景致和名字,不住地点头称赞。“这园子真是精妙绝伦,这些名字也取得极好。”
众人听了,都松了一口气。贤德妃来到正殿,看到还未取名,便说道:“此处就叫‘归省殿’,寓意我今日归省,与家人团聚,园子就叫‘大观园’吧。”
众人皆称妙,贾琏赶忙命人将匾额制作好挂上。在省亲过程中,贤德妃与家人交谈,询问家中情况,也叮嘱宝玉要为陛下效力,不要整日待在府中,自暴自弃。
宝玉恭敬地应道:“娘娘教诲,弟弟定当铭记。”元春转过头看向贾母“老祖宗,我回宫之后便让宝玉他们搬进去住吧,闲置着也是浪费,”贾母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娘娘思虑周全,有他们这些孩子在园子里住着,园子也能多些生气。”
元春又看向王夫人,轻声说道:“母亲,宝玉年纪也不小了,现也有官职在身,该给他说门亲事了,”王夫人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忙回道:“娘娘费心了,臣妻也正有此意。不知娘娘可有合适的人选?”
元春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我看宝钗与黛玉那两孩子就极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知根知底的与宝玉甚是相配。”王夫人听了,微微蹙眉“我朝虽说可以娶一位正妻,一位平妻,这平妻说的不好听一点也就是个妾,这可如何是好啊,这两孩子我都欢喜的紧!”元春微微摇头“母亲,谁为正妻让老祖宗决定就好了,我们女人嫁人还是要看他们男人喜欢与否,跟地位没有关系,”贾母听了,点头笑道:“娘娘说得在理。只是这两个孩子都是极好的,宝玉那孩子心思又重,若处理不好,怕是要伤了孩子们的心。”
元春轻轻叹气,“老祖宗,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但也不能拖得太久,以免误了孩子们的终身。”说罢,又看向宝玉,“宝玉,你自己可有什么想法?”
宝玉一听,顿时红了脸,低声说道“娘娘,我觉得都以正妻之礼娶之,没有必要分的那么清楚,林妹妹和宝姐姐我…我都喜欢。”
元春眉头一皱,正色道:“宝玉,婚姻之事,哪能如此儿戏?虽我朝有平妻之例,但正妻之位关乎家族传承、门风礼教,岂容你这般胡言乱语?”
宝玉吓得赶忙跪下,“娘娘恕罪,弟弟失言了。”贾母忙打圆场,“娘娘莫要动气,宝玉年幼,还不懂这些道理。此事我们定会慎重考虑。”
元春轻哼一声,“老祖宗,我知您疼爱宝玉,但婚姻大事不可随性。宝钗端庄稳重,行事大方得体,有当家主母之风范;黛玉才情过人,心思细腻,与宝玉又情谊深厚。只是正妻只能有一人,这是祖宗规矩,断不能坏。”
王夫人在旁应和道:“娘娘说得是,臣妻觉得宝钗性格更适合操持家中诸事,况且她出身皇商之家,对贾府日后生意往来也有裨益。”贾母瞥了王夫人一眼,“话虽如此,但宝玉与黛玉的感情也是我们都看在眼里的,若强行拆散,怕宝玉也会心生怨怼,于他仕途不利。”
元春沉吟片刻,“老祖宗,我看还是得从长计议。可先让两位姑娘与宝玉多相处,暗中观察。也让宝玉自己好好想想,到底谁更适合与他共度一生,操持家业。待有了决断,再做定夺。”众人点头称是。
省亲结束后,宝玉回到房中,满心烦恼。他深知黛玉与宝钗对自己的情谊不同,一个是灵魂知己,一个是温柔贤伴,自己无论舍弃哪一个都如同割肉之痛。黛玉在潇湘馆中暗自垂泪,她冰雪聪明,怎会不知今日之事的严重性,心中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宝钗在蘅芜苑里依旧镇定自若,只是心中也难免泛起一丝涟漪,她深知自己的命运或许就在这一次的抉择之中。贾府的平静表面下,暗涌着情感与利益交织的波涛,而这一切,都在等待着一个最终的答案。此后,贾府上下似乎都被一层微妙的气氛笼罩着。宝玉虽照常与姐妹们一处嬉闹,但心思却比往日沉重了许多。
黛玉见宝玉时常发呆,心中明白他的纠结,可自己又无法言说,只能在诗中寄托情思,笔下的诗句愈发哀怨。一日,她与宝玉在园中相遇,四目相对,却又欲言又止,末了,只是擦肩而过,徒留一片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