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嫉妒与黑魔法
对大多数人来说,“巫师”(Hexe)这个词首先会让人想到童话,想到歌德的《浮士德》(Faust)或烧死巫师的场景。在我们研究原始民族关于巫师的看法,即由嫉妒的同族成员引发的普遍恐惧之前,有几个概念需要澄清。和其他地方一样,在欧洲,“巫师”最初的意思类似于“流浪者”(fahrende Leute),一个威胁性强、心怀恶意的人。它与邪恶之眼(böse Blick,即嫉妒者之眼)的联系很早就出现了。自古以来,对于那些有理由嫉妒的人,比如长得比他们好看的人、幸运的父母,或者庄稼丰收、牲畜健康的农民等,都存在对巫术或黑魔法(Schadenzauber)的怀疑。毕竟,厄运只会降临在那些有东西可以失去的人身上:健康、美貌、财产、家庭。当试图从情感上解决不幸问题时,人们会很自然地寻找可能心生嫉妒的人,因为这似乎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欧洲的巫师审判中,受到指控的正是那些以某种方式引起怀疑、被认为嫉妒他人并希望伤害他人的人。然而,渐渐地,嫉妒的人反过来成了指控者,被指控的人变成了那些相貌出众、品行端正、自豪富有的人,或者富有市民的妻子。在原始民族那里,嫉妒在巫术信仰中扮演的双重角色同样明显。外来者、残疾人,那些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都会被怀疑心怀嫉妒,且被认为是造成损害的责任人。然而,同样的一个原始人可能会声称,他的部落里的另一个成员之所以富有、强大、善舞或狩猎,是因为他通过黑魔法获得了本应属于他的部落同胞的东西。
世界各地关于原始民族的报告,提供了大量关于巫术信仰和巫术实践的证据。这是他们存在的不变的方面。一些部落,如北美洲的纳瓦霍人、非洲的阿赞德人(Azande)和西太平洋的岛民多布人,似乎对巫术有着特别强烈的信仰,但实际上无论我们在哪里调查,情况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在对怨恨的分析中,马克斯·舍勒已经将无法治愈的嫉妒者与巫师形象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如果没有具体的无力感作为媒介,怨恨就永远不会有进一步发展。”他说,在某些社会情境中,除了个体特性之外,相关的人们特别容易产生怨恨。舍勒看到了女性与巫师形象之间的联系:“女人由于较弱,所以更具有报复心,而且由于她们无法改变的个人品质,她们总是被迫与同性竞争以赢得男性的青睐,总是会发现自己处于这样的‘处境’。因此,难怪最易报复的神,如那恶毒的蛇类后代,欧墨尼得斯*,首先在女性统治的母系社会中崛起……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没有与‘巫师’形象对应的男性角色。”[1]
尽管舍勒正确地观察和解释了“第二性”[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愤怒地称之为“第二性”]与嫉妒的巫师形象之间的特殊亲缘关系,但在其他文化中发现的偏离却非常显著。
虽然在英语中有男性名词可以用来描述一个“男巫师”(sorcerer,wizard),但用英语写作的民族志学者在需要指代这类人时,几乎总是选择女性名词“witch”,即女巫。然而,在原始民族中,巫师绝非仅限于女性,例如,纳瓦霍印第安人认为,男人和女人都能成为巫师,但男性巫师(männliche Hexen)更为常见。在222起受到巫术指控的案件中,克莱德·克鲁克霍恩(Clyde Kluckhohn)发现,有184起涉及成年男性,其中131起中的成年男性年事已高。所有被指控的女性也都是老人。纳瓦霍人极度害怕老人的巫术,以至他们会竭力用丰盛的招待等方式来讨好老年人,即使那个人可能非常讨人厌。克鲁克霍恩对此的解释是,纳瓦霍人对长寿的重视程度很高。那些已获长寿的人试图保持长寿,往往是以年轻人为代价。这些印第安人普遍怀疑所有那些处于极端处境的人——无比富有的人、异常贫穷的人、有影响力的歌手、年迈的老人。他们相信,只有死去的亲属才能成为充满敌意的灵魂。只有同一家族的人,才能看见死者的灵魂。[2]
纳瓦霍人在生活中对巫术无处不在的忧虑,与他们不愿意讨论这个问题的程度一样严重。有些白人在他们中间生活了很多年,却仍然无法了解这一文化特征的严重程度及范围。即使是那些完全摆脱了部落宗教其他方面束缚的纳瓦霍人,仍然对巫师心有余悸。[3]
一些研究者认为,巫术信仰是一个有益的安全阀,一种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制度,通过这种制度,社会内部的紧张关系得以调节。然而,克鲁克霍恩认为,这些观念的破坏性、抑制作用被严重低估了,它们更有可能导致胆怯,限制社会关系,而不是让攻击性情绪得以健康发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