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里故事多
郑庄公克段
郑武公[1]的夫人武姜,一共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是郑庄公[2],小儿子是共叔段[3]。庄公出生的时候,是难产。他是倒着出娘胎的,脚先出来,武姜夫人为此受了很大的痛苦,所以不喜欢他。武姜生共叔段时是顺产,因此非常宠爱小儿子。她常常请求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但武公没有同意。
后来武公去世,庄公即位。武姜让庄公把制邑这个地方赐给共叔段。庄公说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关系国家安危,所以不行,其他地方都可以听武姜的。武姜顺势要求京这个地方。郑庄公只好把京封给共叔段。于是人们都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
京是郑国的一个大城,城墙长达三百丈,土地广阔,人民众多。郑国的大夫祭仲[4]因而劝庄公说,京的城墙超过制度规定,把这样重要的大城封给共叔段,将来恐怕要闹乱子。庄公说:“我母亲要求这样,如果将来要闹乱子,也没法避免呀。”
祭仲说:“武姜夫人怎么会满足呢?她宠爱共叔段,一心想让他做国君。您还是趁早设法安排,不要让她滋生事端。野草初生的时候,还容易除去,等到蔓延开来,要除去便费力了。共叔段的势力一旦扩大了,就难以对付。”
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5]。我们现在不必除他,他自有灭亡的一天。你且等着看吧。”
没过多久,共叔段就要求西部和北部边境在听从庄公命令的同时,还得听自己的命令。公子吕[6]劝庄公采取措施,庄公回答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的。”共叔段又扩大地盘,把郑国的一些土地据为己有。公子吕劝庄公动手,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召人。虽然他的土地扩大了,但还是会垮台的。”
共叔段修理城墙,储备粮草,制造盔甲兵器,充实兵车和步军,准备袭击郑国都城。而武姜打算给他做内应,等他的军队一到,武姜就把城门打开,让共叔段直接杀进来。
但是庄公知道了他们要造反的事,说:“他自取灭亡的日子到了。”就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进攻京。京的人民都反对共叔段,不肯替他卖命。共叔段只好逃到鄢(yān)地。庄公亲自带兵去攻打,共叔段只好逃去共国[7]了。
庄公赶走共叔段之后,把母亲武姜送到城颍(yǐng)这个地方,让她住在那里,并且发誓:“不到黄泉[8]就不要相见了。”意思是活着就不会见面了。后来庄公觉得这话说得太重了,有点儿懊悔,但因为发了重誓,不好圆回来。
郑国管理颍地的官员名叫颍考叔,听说庄公和母亲关系闹僵的事情,就趁向庄公献贡品的机会去拜见。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吃饭的时候,留着一碗炖肉不吃。庄公问他原因,他回答:“小人家里有个老母亲,小人敬奉的食物她都吃过,但从来没吃过国君赏赐的炖肉,请允许我把这碗炖肉带回去孝敬她。”
庄公非常感动,叹息道:“你有母亲可以孝敬,我怎么偏偏没有呢?”
颍考叔佯装不知情,问道:“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呀?”
庄公便把从前的事情详细告诉他,然后说:“我现在虽然后悔,但因为发过重誓,无法补救了。”颍考叔说:“您不用担心。只要往地底下挖,见到泉水,然后再挖一条隧道,和您母亲在隧道中见面,不就是到了黄泉见面吗?”
庄公按他说的挖了一条大隧道,跟母亲在隧道中见了面,并且在那里作了一首诗:“大隧道之中相见,多么欢乐愉快啊!”武姜走出隧道之后,也作了一首诗:“大隧道之外相见,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以前的母子关系。
[1]郑武公:姓姬,名掘突,春秋时期郑国第二任国君。郑国首任国君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被封在郑。
[2]郑庄公:名寤(wù)生,就是逆生、倒生的意思。
[3]共叔段:本名段,因为后来出奔共国,所以史称共叔段。
[4]祭仲:本名祭足,字仲,春秋时期郑国大臣。大夫是古时的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5]多行不义必自毙:违反正义的事做多了,一定会自己垮台的。“毙”是扑倒、倒下去的意思,“死亡”的意思更晚才出现。
[6]公子吕:姓姬名吕,字子封,郑武公的弟弟,郑庄公的叔叔。
[7]共国: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故址在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
[8]黄泉:一般指传说中人去世后居住的地方,还有一个意思是地下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