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合方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五行学说理论

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内涵、特性和生克规律,并以五行特性为依据归纳事物和现象,以生克制化规律阐释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五行特性,肝、心、脾、肺、肾分别归属五行,脏腑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规律,对于发现疾病的演变规律、明确疾病的治则治法、指导疾病的养生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五行五脏的生克关系是确立合方的组方原理、功用、临床主治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属于相生关系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属于相克关系的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临床常根据以上关系进行合方。

一、相生关系

(一)滋水涵木法

滋水涵木法是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滋补肝肾法。此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水为肝木之母,肾阴充足能滋补肝阴,肝阴充盛亦可滋养肾阴;且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以化肝血,肝血能化生为肾精,即肝肾同源。滋水涵木法指导下的合方主要适用于肾阴亏虚导致的肝阴亏损或肝阳上亢证,单独应用滋养肾阴的方剂力量不够,需要佐助滋养肝阴或平抑肝阳之方加强治疗作用。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应用泻青丸合地黄丸,原文:“因潮热,寅、卯、辰时身体壮热,目上视,手足动摇,口内生热涎,项颈急。此肝旺,当补肾治肝也。补肾,地黄丸;治肝,泻青丸主之。”此虽未言合方二字,但明言此肝旺肾虚之证需用地黄丸与泻青丸合方而治。又如,本书各论的肝肾兼证中四逆散合肾气丸、小柴胡汤合六味地黄丸、逍遥散合杞菊地黄丸等皆是以滋水涵木法为指导的合方应用。

(二)益火补土法

益火补土法是指温肾阳(火)以补脾(土)阳的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此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土”有太阴湿土与阳明燥土之分,包括脾的运化、胃的腐熟及小肠的进一步消化吸收功能,命门火乃中焦脾土的生化之源、滋养之要。赵献可《医贯·补中益气汤》云:“饮食入胃,犹水谷在釜中,非火不熟。脾能化食,全藉少阳相火之无形者在下焦蒸腐,始能运化也。”若肾阳不足,则易导致脾阳不振,因此欲补太阴脾土,亦应补肾中少阴相火。益火补土的合方可被定义为温补肾阳与温补脾阳的方剂相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首载附子理中丸,可看作是理中丸与四逆汤的合方,主要治疗“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之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又如,本书各论的脾肾兼证中真武汤合桃花汤、右归丸合当归建中汤、温脾汤合吴茱萸汤、实脾饮合济生肾气丸等合方均有益火扶土、脾肾兼顾之意。

(三)培土生金法

培土生金法是指通过培补脾土以补益肺气的治法,又称补土生金法。此法适用于脾气虚衰,生气无源,以致肺气虚弱之证。脾属土,肺属金,根据“虚者补其母”(《难经·六十九难》)的原则,肺病可从脾而治。《石室秘录·正医法》曰:“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亦曰:“至于内因为病……若土虚而不生金,真气无所禀摄者,有甘凉、甘温二法。”中医学理论认为脾主运化,肺司呼吸。脾传输饮食水谷之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之清气结合,变化而成宗气,两者相辅相成,彼此影响;另一方面,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又依赖肺气的肃降,如果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就会导致肺气不足,故本法亦适用于脾肺两虚之证。合方中体现培土生金法如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培补脾土之虚,俾使脾气充旺,敷布精微,滋养肺金;黄芪建中汤合桔梗甘草汤,二方协同形成经方与经方的合方,以奏健脾益肺补气之功。

(四)金水相生法

金水相生法是指滋养肺肾之阴的治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此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证。肺金与肾水为母子关系。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肾为水脏,为水之下源。二脏相互配合,共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因此临床上多见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两虚的证候。治疗时则应肺肾同治,以合方形式逐层深入,既要以治疗肾病、肺病为前提,又要恢复肺肾相互联系的功能,在治法上称为“金水相生”法。《时病论》曰:“金能生水,水能润金之妙。”秦景明《症因脉治》载都气丸,即六味地黄丸合五味子散而成,应用于肺肾气虚所致咳嗽、腰痛、遗精,制方使肺率诸气入肾,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含以金生水之意。

二、相克关系

(一)抑木扶土法

抑木扶土法是通过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或平肝和胃法)。此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肝木能制约脾土,肝气条达,脾司运化而不致壅滞;若肝木过亢或脾土虚弱,木旺乘脾,则脾失运化使饮食水谷壅滞于内,又致胃气不降、浊阴不能下行而成脾胃不和之证。依据此治法的原则,将抑木扶土之合方定义为将调肝与理脾和胃之方剂共同应用的合方,目的是疏肝以防木旺乘土或扶土以防土虚木乘。如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合健脾消滞之枳术丸,既能贯通表里、疏利气机,又可行气化滞、健脾和中。两方合用,以调理气机升降为法则,一可扶正以祛邪,二可实脾防肝传变。诸药合用,有驱邪、调和、防传之效,兼具抑木扶土之意。其他常用以抑木扶土法指导的合方有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治疗肝脾气滞证,小柴胡汤合甘草泻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七味白术散、逍遥散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肝郁脾虚证等。

(二)培土制水法

培土制水法是通过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疗方法,又称敦土利水法。此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失运,聚湿为水,则为肿为胀。此处“水”一指水湿,又指五脏之肾,脾土制约肾水。肾属于水,而制于脾土,故脾为肾之主。因此体内水液代谢与脾、肾关系密切。《古今名医方论》曰:“水之所制者脾,水之所行者肾也。”若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以致脾肾之阳均衰,肾阳虚不能主水,脾阳虚不能制水,而见水湿泛溢,证属肾水反克脾土之象。合方时应遵循“虚则补之”“湿则化之”的治疗原则,兼顾温肾与健脾。如临床治疗脾肾阳虚,水湿泛溢之病证,常用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健脾抑阴以温运水湿;二方合用,表里通治,标本兼顾,有培土制水、温肾健脾之功。

(三)佐金平木法

佐金平木法是通过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又称滋肺清肝法。此法适用于肺阴不足,清肃不及的肝火犯肺证。若属肝火偏盛,升动太过,上炎侮肺,耗伤肺阴,亦可造成所谓“左升太过,右降不及”之肝火犯肺证,称作“木火刑金”。将佐金平木合方的定义引申为治肝之方与治肺之方合并使用,以达到疏肝理肺或调肺治肝的效果,其合方目的是加强或弥补单一方剂治疗的不足。如肝肺兼证中应用泻白散合黛蛤散治肝火犯肺之咳嗽出血,以黛蛤散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合泻白散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乃为传统定义之佐金平木法的合方代表。亦有医家以四逆散合旋覆花汤治疗顽固性胁痛,此法乃是因柴胡疏肝散加疏肝活血药不效,而另求之法。四逆散本为疏解肝脾气机郁滞,乃治疗胁痛之基础方,但对顽固性胁痛而言,加大活血、行气药的用量和味数往往无效,选用旋覆花汤合之,主要取其肃降肺气以平肝气,则肝气自疏,实为佐金克木之意。

(四)泻南补北法

泻南补北法是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泻火法。此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因心主火、属南方,肾主水、属北方,故称泻南补北法。《素问·六微旨大论》云:“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即心肾相交系指心火与肾水互相制约平衡的一种生理状态;而心肾不交则是指该平衡关系被打破的病理表现,现在通常指肾水不足或心火偏旺,水火不相既济而导致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症。根据泻南补北法所创制的合方应用甚广,如本书各论的心肾兼证中泻心汤合六味地黄丸治心肾火旺证,以泻心汤清上焦之火的同时,合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如此降火而滋阴,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