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朕成了贼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1章 大局为重

“对!史将军说的对!立贤我大明才有光复的一天!”钱谦益跟着附和道。

左良玉出奇的冷静,这群文臣和当初京城里的官员没有任何区别,守着自己的利益即使刀架在脖子上也死不悔改。

其实关于立谁他早就想清楚了,太子一时半会生死未卜,只有立福王才能安定整个南直隶地区,毕竟他可不想因为扶持潞王得罪了江北四镇总兵剩余的两位。

“既然你们都说了太子生死未卜,那就等吧!太子才是最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的。”

左良玉撇了一眼皇位上的假太子。

“来人,把这个假太子抓起来,明日游街斩首示众!告诉天下人,谁敢冒充太子就是这个下场!”

假太子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疯狂磕头求饶:“将军,饶了我吧!饶了我吧!是你…”

左良玉一巴掌扇了过去,假太子随即撞到龙椅上,昏了过去。

看到这番场景其他人不敢再说些什么。

现在的问题又回到了原点,立福和立潞的问题。

目前来看,朝中大部分人倾向于立潞王,毕竟福王的本性他们都亲眼所见。

卢九德苦心积虑想要扶持和保住福王,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而福王活像头猪一样贪生怕死,贪图享乐。

福王的形象在诸位大臣眼里已经是弃子。

他们最担心的是左良玉会走马士英的老路子,当初马士英临时反水就是因为畏惧自己权力的丢失,跟风倒而已,左良玉手底下的几万人完全控制了整个金陵,可以说他现在想立谁都可以。

下朝后,史可法找到了左良玉。

“史将军找我何事?”左良玉问道。

史可法冲着左良玉行礼:“左将军,您能来金陵扶持太子即位,东林党的诸位对您十分的感激。”

左良玉侧着身子道:“史将军,这些客套话就别说了。”

史可法粲然一笑,“左将军你我同朝为官虽然素未谋面,可是我从侯总督那里听说过您的威名,您和我大明其他总兵不同,您是实打实的靠着自己的军功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

听到伯乐侯恂的名字,左良玉不由地动容,目光眺望远方过往的记忆在脑海里打转。

“侯总督目前还在京城,不知过的怎样。”左良玉感慨一声。

“陈演等人说侯总督还在京城诏狱,李自成似乎忘了侯总督。”

“哦,是吗?以侯总督的性子一定不会归顺李自成。”

史可法点着头,“别人都说左将军您拥兵自重不听管教,可是在我看来,当时的时局,士兵缺粮少饷,本就是独木难行,步履维艰,左将军能够为我大明保留军队,心中一定是有报国之心。”

说起这个左良玉心中感慨万千,“史将军啊,你说这起义军为何越剿越多?”

“天灾人祸,百姓没有出路,为的是活命,为的是一口吃的。”

左良玉有些意外的看向史可法,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朝廷官员能够看透本质,并且毫不顾忌的说出来的。

“百姓如此,我大明士兵亦是如此,我们都是为了出路,为了一口吃的啊。”

“正因如此,我大明才要立贤,马士英已死,朝中大臣都是东林党的人,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辅佐新帝,收复大明故土,只是时间的问题。”

左良玉问:“史将军准备如何收回故土?”

“必然是讨伐贼寇,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是乱我大明的乱民贼寇,他们不除我大明光复无望。”

“按照你来说我大明现有的士兵能够和李自成正面较量吗?特别是那个高杰,满脑子全是荣华富贵,才接受扬州几日就弄得扬州民不聊生,你作为东林魁首难道不知?”

“高杰虽然虽是贼寇出身,可是只要让他安稳,他就不会闹出什么大的动静,至于扬州之事我会亲自前往劝诫他不要鱼肉百姓。”

左良玉冷哼一声,“高杰可是唯一一个把太子当回事的人,不管他是追逐名利也好,效主忠君也罢,反正整个大明军队一团乱麻。

史将军,我要是再立潞王为帝,那可就同时得罪了江北四镇所有人,到时候免不了一场混战。”

左良玉对局势看的很清,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归本来的路线,这样大家都没错,顶多只是定策之功和他们分享罢了。

“史将军我知道你在顾虑什么,马士英死了,卢九德也死了,立谁为帝有什么区别吗?

现在我大明需要不是一个圣主明君,而是能够主导整个局势的强力手腕,史将军你也带兵打仗过,主将的作用不用我多说了吧?”

史可法面色凝重,他无力反驳,左良玉说的很对,现在立谁为帝其实都没有区别,可是福王的骄奢淫逸依然是个巨大隐患。

左良玉一介武夫出身,空有带兵打仗的能力,识字却并不多,想要成为枭雄还差那么点气候。

“史将军,你能通知我来,我左良玉还要谢谢你没忘了我这号人,但是在立谁为帝上,我希望你能够考虑清楚,是稳住局势,还是说为所谓的立贤立长争论不休。

要知道李自成那家伙已经在经营他的大顺,难道说咱们真的要与贼寇划江而治?”

史可法看向左良玉,心中佩服左良玉的大局观,道理谁都懂,可是东林党的人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绝不会让一介武夫权倾朝野。

“左将军,容我些时间想一想。”

史可法心中期盼的是太子殿下要是能够在金陵,那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史可法出了宫门,看向天边的晚霞,不免有些惆怅。

不远处,一个身影默默注视着城门的动静。

朱慈烺看了一眼,不是他认识的人,可是他身上的红色官服告诉朱慈烺此人位高权重,是能左右局势的人。

他一路跟随,来到史可法府邸门口看到门匾,才想起金陵的兵部尚书就是姓史。

他对史可法的印象是,他的父皇夸赞过史可法,善于献策是治国之能臣,当初漕运得改革也是史可法上疏提的意见。

朱慈烺并没有敲门,而是回到了那个巷口。

张光兴高采烈地找到他:“太…阿郎,我找到住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