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外部性是水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讨论外部性的意义在于如何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就是实现内部化的过程,污染者付费原则是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基石,且符合环境风险最小化原则。本书首先遵循这一逻辑思路来开展研究工作,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水环境管理目标,建立相关的理论框架。其次借鉴美国国家污染物排放消除制度(NPDES)之排污许可证的经验,识别污染者付费原则在我国水环境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政策理念认识差距与制度设计缺陷。最后以我国水环境管理制度政策分析和评估结论作为依据,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书的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的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本书理论部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利用外部性理论、污染者付费原则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物质平衡理论、环境规制理论等为污染者付费原则在我国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2)分析性比较方法
采用分析性比较的取同法和取异法,对比我国与美国的水污染防治政策体系,明确我国的不足和差距。分析性比较由英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穆勒提出,是对资料的定类层次测量,从而形成关于规则或模式关系的见解,也被称为“穆勒五法”。采取取异法,是因为在美国与我国水环境质量保护的目标基本相同,但起到的效果并不相同的情况下,需要比较水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存在的差异。而采取取同法,是因为水污染防治政策是否科学决定了水污染防治的效果,任何国家之间水污染防治政策制定的依据和方法都是相通的,需要对水污染防治政策进行比较借鉴。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水环境管理的基础手段,在美国已经有了较好的实践经验,这可以为我国水环境管理所借鉴。通过查阅美国联邦法规、《清洁水法》、专业书籍、期刊文献、研究报告等资料,对美国NPDES之排污许可证制度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可为本书提供研究背景和依据。
(3)环境政策分析与评估
环境政策分析是指为了解决环境政策问题,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环境政策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内容进行的规范性和实证性分析(宋国君,2010)。环境政策分析的一般模式是总结、提炼出对环境政策构成要求、政策执行过程等环节进行分析的思维模式、基本框架和一般流程,内容包含政策目标、政策框架、利益相关者识别与责任机制分析等。环境政策评估是利用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收集与环境政策的执行及其效果等相关的信息,依据既定的程序和标准,对政策的效果和效率、社会公平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环境政策更有效地发挥预期作用的研究过程(宋国君,2003)。本书以此为研究方法,对美国NPDES之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我国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税(费)、城镇污水处理费制度展开分析与评估。
(4)专家咨询和利益相关者访谈
专家包括国内外流域水环境管理方面的学者或专业人员。项目团队利用课题研究机会,和国内外该领域内的多位专家进行过讨论,并对美国水环境管理的相关经验进行了咨询。同时笔者利用项目调研机会,对北京、江苏、湖南、河南等多个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管理人员、重点排污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公众等进行了访谈,获取了大量一手和二手调研数据,作为本书重要的实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