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BE战略六力:将战略做实的6个关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2 企业如何“活得久”“活得好”

熵理论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除了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环境学等自然科学,如今更大量应用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如企业管理。

任正非曾经说过,企业家不是企业管理学者,目的不是做企业管理理论创新,而是要实践。华为99%以上的管理方法和工具都是向西方领先企业学来的,如果有一点创新,那就是在企业管理中,华为系统性地使用了“熵减”的理论,致力于在华为建立耗散性结构,以维持华为的长治久安。

那么,一个企业该如何对抗熵增,实现活得好、活得久的目标?除了掌握熵增定律本身,作者认为还有必要了解熵理论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律。

规律一:开放系统才能熵减

任何一个组织系统,只要在封闭环境下,就会发生熵增,并且不可逆。因此,系统只有处于开放的环境中才能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引入活力,实现熵减。

规律二:负熵打破平衡,促成熵减

熵增的过程,就是系统趋向于平衡状态和稳定结构的过程,引入负熵就是要打破这种平衡和稳定,促成系统实现熵减。例如,美国就通过移民政策主动做功,吸引外来移民,促进社会发展。

负熵一般包括物质负熵、心理负熵、信息负熵三种形式(见表1-2)。

表1-2 负熵的三种形式

规律三:引入负熵要适量、高品质

适度地引入高品质的负熵能促进系统的熵减。暴饮暴食、进食过量对身体有害,只有适量均衡才更健康。华尔街和硅谷独占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红利,利益分配过度失衡,导致阶层割裂。

规律四:熵增与熵减的对抗消长

就像人有积极向上、理性、成就感、被价值感驱动的一面,也有贪婪、自私、安逸、不思进取的一面,宇宙、组织、生命的无序与有序都在并行开展,对同一个事物,熵增和熵减可能体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在理论上,在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内,熵将永远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最终或快或慢地死亡。

但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生命体能够从伤病中恢复,有些企业也能够从衰老或振荡中走向新生,这是因为现实中绝大多数的系统都可以被视作处在开放环境中。在企业经营中,如果我们有意识地通过构建耗散结构,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就能够达到引入负熵流、远离平衡态,产生系统熵减的效果。

1967年,比利时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普里戈金提出了耗散结构。他认为:“耗散结构是在开放和远离平衡条件下,在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通过能量耗散过程与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机制,能量达到一定程度,熵流可能为负,系统总熵可以小于零,则系统通过熵减就能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他的理论并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其耗散结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研究中,因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以及生物系统、精神系统等都可被看作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

为了对抗华为的熵增,任正非认为关键是要引入各种负熵,激活组织活力,延缓熵增,并表示要将公司发展成具有开放、不平衡、非线性特征的耗散结构,实行熵减管理。在2011年的华为市场大会上,任正非指出,华为长期推行的管理结构就是一个耗散结构,有能量就一定要把它耗散掉,通过耗散使企业获得新生。同时,任正非还对耗散结构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

“什么是耗散结构?你每天去跑步锻炼身体,就是耗散结构。为什么呢?你身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变成肌肉,变成有力的血液循环了。能量消耗掉,不会有糖尿病,也不会肥胖,身材苗条,人变漂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那我们为什么需要耗散结构呢?

“大家说,我们非常忠诚于这家公司,其实就是公司付的钱太多了,不一定能持续。因此,我们把这种对企业的热爱耗散掉,用奋斗者和流程优化来巩固。奋斗者是先付出后得到,这与先得到再忠诚,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就进步了一点。我们要通过把潜在的能量耗散掉,从而形成新的势能。”

管理耗散对于企业能够不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耗散结构是企业实现熵减、延长寿命、实现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的系统解决方案。作者有很多的企业家客户,他们求知若渴、求贤若渴,从不居功自傲,不是躺在历史功劳簿上坐井观天,而是胸怀宽广、格局高远,努力向更卓越的企业学习和看齐。这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不断做强做大的必然原因,也是SDBE领先模型把领导力和文化价值观作为核心战略支撑因素的关键原因。

企业通过建立耗散结构,对内激发活力,对外开放交换,将新理念、新思想、新人才、新技术等有利于增强负熵的若干因素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中,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势能,并根据发展需要对企业进行管理变革、组织流程再造以及管理创新,使企业自主有序度的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从无序混乱的状态重新回归到有序发展,从而促进企业效率的增加。

【案例】微软的“再生”:封闭带来隐患,开放带来繁荣

作为PC时代的巨擘,微软却没能对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有清醒的认知。在萨提亚·纳德拉上任之前,微软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在智能终端、社交、搜索引擎、电商等业务上纷纷陷入失语状态,不仅落后于时代,也落后于苹果、谷歌和Facebook等竞争对手。

2014年,萨提亚·纳德拉出任微软CEO,他上任后最重要的决定,就是调整核心业务,放弃对存量市场的执念,让微软不再过分依赖Windows的盈利,而是找到其他新的盈利点。依据充分的分析,萨提亚判断云端可能重新定义下一个互联网时代,于是下注打造了微软云计算业务Azure。即使当时亚马逊云服务AWS已经抢占先机,但是微软依然凭借自身的硬实力与决心抢占市场,与亚马逊的AWS瓜分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萨提亚还致力于改造微软的企业文化,不再把客户和合作伙伴当作可以榨取利润的对象和竞争对手,而是变得更加包容,以开放的姿态将开发者吸引到Azure云服务平台。例如,微软前任CEO史蒂夫·鲍尔默曾将Linux操作系统和基于Linux的开源软件称为“癌症”,因为它是Windows的竞争对手。而现在,微软在Azure云计算上使用的操作系统,更多的是基于Linux,而不是自家的Windows。

微软曾经的衰落源于过分依赖旧有的理念与产品,耗散结构的缺乏使得一切新兴的事物即便萌芽,也很快被系统内部的固有生态秩序扼杀,导致熵增。而微软的“再生”也指出一个道理:“封闭带来隐患,开放带来繁荣。”

写到“封闭与开放的系统”这个例子,不由让作者想起秦国历史上的一个典故。秦王嬴政十年时,战国七雄之一韩国,派遣水利工程师郑国,通过相国吕不韦,建议修建一条长300多里的水渠,来解决秦国关中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缺水问题。这项工程,耗费时间长,消耗财力大,且效果不明。吕不韦顶住压力,同意了郑国的提议。后来,随着吕不韦事发身败名裂,人们发现郑国渠一事根本就是韩国的阴谋,目的就是削弱秦国的国力、民力和财力。

秦王嬴政震怒,下令驱逐外来人士。大意就是外客居心叵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论是谁,一律都驱逐出境。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逐客令”。在这关键时刻,李斯大笔一挥,写下一篇千古名文,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正是《谏逐客书》。

文中写道:“泰山不择细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深。”秦国要想持续强大,必须要汲取一切有益的物力和人才,特别是外来的。嬴政收到此文后,感到十分震撼!他不愧是千古名君,从谏如流,火速停止驱客,并且采用更多的措施,加强开放,从而与李斯交相辉映,成为明君和贤相的典范,也成就了大秦帝国一统春秋战国,结束了长达800年的混乱历史,奠定了中华统一霸业的基石。

这个例子,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都说明了封闭守旧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企业、一个实体,只有不断地开放自身,加强学习和进化,才能不断成长和进化,进而实现“活得久”与“活得好”的经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