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速变化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所有的人类都是狩猎采集者,为了生存而从事狩猎并采集食物。没有城乡差别,因为没有村庄,更没有城市。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带来了村庄和定居生活,它们几乎取代了狩猎和采集。几千年来,在工业化开始之前,几乎所有的人类都生活在农村地区,大多数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每个农民家庭都在挣扎着养活自己,很少有盈余,如果有的话,才在市场上出售或用于纳税。
直到20世纪,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甚至直到今天,在最贫穷的国家,农业产出仍然不足,饥饿和大规模饥荒的风险一直存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因政府在极端气候引起大饥荒的情况下,还试图增税来偿还公共债务而触发的。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的饥荒造成了大约100万人死亡。19世纪下半叶,英属印度和其他殖民地屡次发生饥荒,导致数千万人丧生。
工业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均粮食产量。过去,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必须从事农业生产才能提供足够的粮食养活人口。而现在,由小部分的劳动力就能养活所有人。粮食产量的增加也使普遍饥饿和大饥荒的风险大大降低。被农业机械所取代的“剩余”的农业工人,可以离开农村去城市找工作。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社会,到1880年左右一半以上的地区已经变成了城市,而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压倒性地由农村构成。随着工业化的扩展,尽管世界各地的情况非常不均衡,城市化率和生活水平却都开始上升。
值得注意的事实是,人类用了很长时间才摆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贫困和饥饿。纵观人类漫长的历史,尽管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大约有30万年的历史,但经济和人口的大多数变化都发生在过去200年左右短暂的时间内。因此,从长期来看,全球化变迁的第一个特点是,变化是指数级的,这意味着它以一个不断上升的速度出现,其中最大的变化发生在不久之前。
让我们考虑一下长期变化的三个方面。第一是总人口;第二是城市化率,即全球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例;第三是全球人均产出。海德(Hyde)3.1项目通过卓有成效的研究对自公元前1万年以来全球和各地区的总人口和城市化率进行了不间断的估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一个重要的证据。已故伟大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则通过非凡的努力对有史以来的人均产出进行了估算。
过去1.2万年的世界人口总数估算如图1.1所示。按照麦迪森的估算,从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人口从200万增长到4500万,年增长率只有0.04%。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之间,也就是骑马时代,人口增长率上升到0.05%。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500年的古典时期,增长率进一步上升到0.06%。在1500年至1800年的海洋时代,年增长率跃升到0.25%,全球人口从4.61亿增长到9.9亿,增长了一倍多。然后,在1800年至2000年的工业时代,人口增长率飙升至0.92%,世界人口增长了6倍多,从9.9亿增至61.45亿。因此,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人口的增长年复一年,甚至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都是毫不起眼的。但随着海洋和工业时代的到来,全球人口激增。

图1.1 世界人口,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2000年
城市化率如图1.2所示。这个图和图1.1的世界人口图看起来几乎是一样的。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几乎所有的人类仍然是狩猎采集者,城市化为零。即使一万年后的公元1世纪,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比例仍然只有1%,绝大多数人还是在农村定居。在一千年后的公元1000年,世界城市化率仅为3%左右。到1500年,城市化率还只有3.6%。哪怕到1900年,城市化率仍只有16%。直到21世纪,才有超过一半的人生活在城市环境中(到2020年估计有55%)。尽管我们惊叹于古罗马宏伟的城市遗迹,也为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炫目的城市建设成就而欢欣鼓舞,但直到最近,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加起来还只是人类中小部分人的家园。

图1.2 世界城市化率,公元前1万年至今
麦迪森对公元1年到2008年全球人均产出的估算(以1990年的国际美元计算)如图1.3所示。同样,我们看到了与人口和城市化图表相同的曲线:1500年前全球人均产出没有明显的变化,年增长率为0.01%;在1500年至1820年间,产量略有增长,年增长率为0.05%;然后,随着工业化的开始,出现了一个决定性的转折,在1820年到2000年的年增长率为1.3%。
从1820年到2008年的188年间,世界人均产出增长了大约11倍,导致全球极端贫困率从1820年的约90%下降到2015年的约10。
这三个超指数增长的例子是引人注目的。它们使我们想起自工业化开始以来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但是,我们不应由此推断1800年以前的社会是静止的。工业化开始前的漫长时期相当于世界经济最终起飞之前的积极而必要的滑行,此前几个全球化的时代奠定了科学、技术、治理、商法和未来宏图的关键基础,并最终催生了工业时代的到来。

图1.3 世界人均产出,公元1年至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