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史十二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念

我们还要讲讲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念。

从古希腊以来,时间就既是一个自然科学的问题,又是一个哲学问题。当然你也可以说,空间同样既是一个自然科学的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但空间好像是外在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外在于一个人的灵魂,而时间的性质仿佛更与人的精神内在相关,所以人们总觉得时间更加神秘。后来的牛顿、莱布尼茨、康德、爱因斯坦也都是要讨论时间问题的。奥古斯丁对时间的讨论是比较深入、系统的,所以后来讨论时间问题的哲学家们,都经常会回到奥古斯丁对于时间问题的某些论述上面。

怎么来看待时间?人们经常会从基督教的背景下,发出这样一种疑问。比如《创世记》里面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帝的语言有一种神奇的功能,上帝说要有什么就有什么,然后上帝创造了世界。后来的圣经学家来解释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有人就要准确地说,上帝是在多少年以前创造了世界。所以,信徒或者非信徒往往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上帝既然是永恒的、无限的,为什么拖到了六千年之前才创造了这个世界,难道在此之前上帝是无所事事的,像奥古斯丁年轻时期一样游手好闲吗?在创造世界之前,上帝在干些什么?可以说,奥古斯丁时间学说的第一条,就是要谈这样的问题。

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念,一上来就强调,世界和时间共存。上帝创造了世界,这才有了时间。在上帝没有创造世界之前,无所谓时间,上帝是在时间之外的。上帝在创造了世界的同时,也创造了时间,时间不能够限制上帝,如果时间能够限制上帝,上帝就不是无限的,就不是永恒的。人是因为在时间之中,所以才红颜易老,才感觉到人生易逝,才能够察觉人生的短暂。世界和时间同在,所以,问创造世界之前上帝在做什么是没有意义的。既然时间不能约束上帝,那么对于人来说,时间是什么?我们总是说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已经逝去,未来还没有到来,现在是什么?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而对于上帝来说,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如果我们硬要用过去、现在、未来这样的方式来谈论上帝,那么,对他而论一切都是永恒的现在(eternal present)。

奥古斯丁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讨论,完全可以从脱离了神学背景的纯粹哲学的意味上来阐发。奥古斯丁说,把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类是不确当的。过去,在某个时刻也曾经是现在,只不过已经过去了。将来在某一个时刻也会成为现在,只不过还没有到来。所以,他的说法是,时间可以分为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三类。那什么是现在?最近这一百年是现在吗?不是。最近这一年是现在吗?好像也不妥当。最近这一个月,最近这一个星期,最近这一天,最近这一个小时,最近这一分钟,每当我说是现在的时候,那个瞬间就已经过去了。时间总是在匆匆地过去。朱自清的散文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11]每当你想领悟现在的时候,它就已经成了过去。现在好像缩小成了一个简直无从把握的点,而过去和未来好像可以无穷延伸,可以把现在挤占得无比微小。人的确是生活在时间之中,生活在现在,但这个现在好像又是一个人永远无从把握的对象。

那么我们怎样来看待时间?奥古斯丁最终的基本思路是用人的内在的、心理的状态来掌握、看待和理解时间的。过去只是过去的现在,将来是将来的现在。“这三类存在于我们心中,别处找不到,过去事物的现在便是记忆,现在事物的现在便是直接感觉,将来事物的现在便是期望。”[12]过去、现在、未来最终就被解说成与三种不同的思想状态相对应,那就是,人的主观感觉可以分成记忆、注意和期待,与它们相对应的时间段就成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前面讲,如果仔细追究起来,现在好像是一个无穷小的点,而过去和将来是在拼命地挤占现在所占有的那点微小的空间。我们经常用空间化的语言来描摹时间,说时间流逝,时间像流水,还说时间好像是不断地伸展着的。但是,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伸展呢?你看奥古斯丁这句话:“……我以为时间不过是伸展,但是什么东西的伸展呢?我不知道。但如不是思想的伸展,则更奇怪了。”[13]那就是说,他最终还是认为时间的伸展最终还是思想的一种伸展。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的第十一卷谈到时间问题的时候,感慨道:“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当然,还有很多问题让我们的感受也跟奥古斯丁一样,你不来问我,我还清楚,你一问我,我反倒糊涂了。苏格拉底之所以令人讨厌,就是他经常问别人很多问题,别人原本以为自己是清楚的,结果被他一下子给问糊涂了。但是思想家要做的就是追索这些问题,就是要让我们认之为当然的思想前提重新受到质疑,让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经受各种各样的审察,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只有经过省察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

奥古斯丁对时间问题的思考不能让我们完全满意,就好像他对于善恶问题的思考并不能让我们满意一样。但是这样一种在古希腊文化、在基督教传统的背景下所鲜明地提出来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死问题,它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活生生地呈现出来的问题。他的思考虽然不能让我们满足,但是他的思考在很多时候还能激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20世纪讨论时间问题的大哲学家——法国的柏格森[14](他的重要著作《自由与时间意志》)、德国的海德格尔[15](他的重要著作之一《存在与时间》),在对时间问题的思考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奥古斯丁的影响。

关于奥古斯丁我们就讲这么多。他虽然生活在古罗马帝国的晚期,但也可以说是中世纪早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家。从他身上,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中世纪神学的某些层面的特征,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这个神学家对某些问题的思考,与时间上相隔遥远而且并没有宗教传统的我们,仍然可以有很多关联。


[1] 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

[2]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神学家。

[3] 安瑟伦(Anslem of Canterbury,1033—1109),中世纪哲学家、神学家。

[4] 出自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

[5] 德尔图良(Quintus S.F.Tertullian,150—230),哲学家、基督教神学家。

[6]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人、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创立者。

[7] 《最后的问题》(The Last Question),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于1956年出版的一部科幻小说。

[8]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9]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10] 出自西奥多·阿多诺《棱镜》。

[11] 引自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12] 引自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13] 引自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14] 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法国哲学家、作家。

[15]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德国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