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阅读新常识之一 只阅读自己所需的部分即可

书,不用全部都看完。

读到这里,可能那些对阅读有着刻板印象的人就会批判我。但是,浏览线上书店的评论区,最突出的就是那些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批评,也不知道写下这些评论的人有没有真的读过他们评论的那本书。

即便如此,大多数人还是会参考这些评论来确定要不要读这本书。如果能怀着更加轻松的心态,更加自由地阅读书籍的话,也就不用去参考那些不知真伪的信息了,任何人都无法左右你的决定。

你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适合你的书籍。

所以,让我们将负罪感转变为新常识吧。

除非是天才,估计没有人只读一遍就能100%理解作者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越聪明的人越不会采用这种阅读方法。

头脑越聪明的人,越不会一字不落地读完一整本书。他们只会阅读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如此一来就能省去无用的时间,更加高效地阅读。

比如,心理学家DaiGo在其著作《操纵知识的超级阅读术》中提到,如果充分掌握了某本书所涉及的领域的基础知识,就能有效预测书中的内容,能够准确判断应该读哪部分。

再比如,前外务省主任分析官佐藤优在其著作《阅读的技法》中介绍了不看文字,浏览目录、页码,花五分钟时间翻阅整本书的“超速读法”。

你也一样,只要阅读自己需要的部分就可以了。

如果书里的内容,哪怕只是简单的某一行文字,能够让你有所触动、付出行动的话,那么就可以说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

而这本书之所以发挥了一定的价值,其原因不就在于书里的内容符合你此刻的心情,并推动你迈出了前进的一步吗?

即便目前对你没有起到任何参考或是帮助作用,但过段时间就会有所不同。随着时光流逝,也许你就会察觉到其中的奥秘,哎呀,原来那本书讲的是这个内容啊……诸如此类,有的书余韵悠长,让人后知后觉。

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不容易理解的,也无妨。

正是为了邂逅那些未知的、难懂的文字,才会有书籍存在。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这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大脑会不知疲倦地一直去寻找那些未知、难度大、未完成的事情的答案。

比起在阅读过程中觉得感动的文字,那些未知的内容才会在将来给你留下更加深刻且余韵悠长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