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能源系统的转型
3.1.1 全球能源系统的变化
目前,太阳能光伏市场蓬勃发展。截至2016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新增电力产能中几乎占到了1/3,在线电力达到了165千兆瓦,其中,中国是无可争议的可再生能源增长的领跑者(图3.1)。“十三五”规划中,对环境污染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所以近年来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容量中,中国占比达到了40%。事实上,中国已经超过了“十三五”规划的太阳能光伏目标,而国际能源署预计,中国在2019年就能实现风力发电所要达到的目标,另外,水电、生物能源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中国也实现了全球市场的领跑。

图3.1 世界主要经济体可再生能源体量增长速度
图片来源:国际能源署官网www.iea.org;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2017
可再生能源的优势明显,且成本持续降低。太阳能的生产成本已经从10年前的600美元/兆瓦,降低到了100美元/兆瓦,这个价格已经与化石燃料相当,并且预计太阳能发电成本还会持续下降,这将深刻改变能源格局。在电动汽车产业中,锂电池的价格不断被压低,竞争激烈,改善了电动汽车的经济性。同时,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不断加大。2017年,联合国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达到2416亿美元(不包括大型水电),这些投资为全球的发电量增加了138.5千兆瓦,同比增加了127.5千兆瓦,增长了9%。
另外,数字化趋势势不可挡(图3.2),同样也影响了能源领域,其实能源部门是数字技术的领先使用者。20世纪70年代,电力公司就已经利用新兴数字手段促进电网的管理和运营;而石油、天然气公司长期以来都在使用数字技术制定勘探和生产的决策;工业部门一直使用过程控制和自动化,特别是在重工业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质量和产量,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交通部门则是使用智能交通系统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能源数字化步伐在近几年不断加快,能源公司对数字技术的投资也急剧上升,例如,自2014年以来,全球对数字电力基础设施和软件的投资每年增长超过20%,在2016年达到470亿美元,其投资量比同期全球燃气发电投资高出近40%,几乎等于印度电力部门的总投资(550亿美元)。

图3.2 全球年度网络流量变化
图片来源:国际能源署官网www.iea.org;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