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生态科学发展的里程及生态问题的反思
2.2.1 生态科学发展的里程
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范围内围绕生态科学进行了很多工作,从科学研究方面来说,第一个展开全球合作的领域就是生态学。国际生物学计划(IBP)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生物是什么,到了20世纪70年代,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得出结论。学者们普遍发现,解决环境问题仅靠学术机构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的干涉与参与。随后人们发现,生态不仅是人们眼前看到的物质,而应从生物圈扩展到地球圈层,研究从地球到大气和其他圈层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学者认识到我们不仅要研究现阶段,还要研究我们的生态系统在千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由此发布了“千年评估计划”。这个计划规模巨大,全世界的生态学者和政府围绕这个计划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举办了几个重要的会议。1972年,出现了第一次环境发展机遇,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会议,提出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这个时期开始,各个国家开始创建环保局。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各个国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订了“21世纪议程”,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签订“RIO+10”协议;2012年,在里约热内卢签订“RIO+20”协议(RIO是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RIO+10是指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RIO+20是指201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2015年,在法国巴黎签订了“巴黎协定”。政府介入环境问题之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和看法。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像过去只是从生产力能养活多少人这方面来解决,这时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服务”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知道“生态系统的服务”这个思想由来已久,“生态系统的服务”就是地球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给人类和生态系统自身所能维系的能力和阈值。20世纪以来,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已经作为学科,成为“千年评估计划”里一个主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