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社交恐惧:用高级防御摘下心灵面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Preface

心理学有种说法: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或多或少都有我们潜意识的推动,也就是说与我们内在的某些部分有关。我现在想要编写这样一本书,自然也与我的内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在我最早的记忆里包含着我焦虑的部分。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之一是:玩耍后回到家中,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看到一屋子的陌生人,这些人都是父亲生意上的伙伴,一瞬间我愣在了那里,之后就被父亲训斥“怎么不跟叔叔们打招呼,这么没礼貌!”我感到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最糟糕的是我发现满屋子的人都停下了交谈而在看着我笑。这不是嘲笑,但对一个满手泥巴的敏感小孩来说,依然太过冲击,让我倍感窘迫。这样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不胜枚举,也许焦虑从那时就已经开始。

直到今天,在某些时刻某些场景下,我仍然会感到焦虑和恐惧,但一切都在可掌控的范围内。这个过程中我走过很多弯路,学过很多理论,也尝试过很多复杂但效果欠佳的方式,同时,我的来访者也和我一起验证了很多有效的策略,正因如此,我才能够编写这本书。

裴熙是我职业生涯中咨询的第一位社交困难者。他是一名外科医生,医术精湛,待人谦和有礼。在手术台上,他果断冷静,意志坚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更多病人,他不得不经常置身于最不舒服的环境——各种学术会议、应酬中,他的烦恼就是从这些地方开始的。在所有的会议中他听得都很认真,高度专注,却几乎从不开口。

在咨询中他这样描述:“我真的很害怕发言环节。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合适。我看其他人不论医术高低,至少说话的时候都是大大方方、自信坦然的样子。而我则需要给自己做几百遍心理建设,甚至会把想说的话在内心演练很多遍。等我好不容易可以张口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发言环节已经结束了。总是这样!”

人们的沟通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纠结却也越来越多——“该怎么回复信息才显得得体?”“这条信息发到工作群合适吗?领导看到会怎么想我?”“他只回了一个表情是什么意思?”多元化的沟通让我们无数次怀疑是否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而面对面沟通时的焦虑只会让这种自我怀疑雪上加霜。和裴熙类似,你可能也体会过那种“说话是如此心累”的感觉。而保持沉默、隐藏自己同样会带来挫败感,你可能会想“其实这个理论我也知道”“这个问题不是我的错”,但是一想到要把这些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又会全身紧绷,头脑一片空白。

类似裴熙的经历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社交恐惧”。有社交恐惧的人总会感觉自己被关注,在人群中很突兀,很扎眼,会有想要躲起来的冲动,因为会尴尬,会恐惧,会焦虑……他们有时能找到“合理”的理由完全避开这些场合,有时不得不出席,也会尽量让自己缩在角落里保持沉默,或者专注地盯着地板,或者假装记笔记、回复信息,总之“我很忙,没空说话”。他们一直在担心自己会不小心出丑,会招致嘲笑或者严厉的批评。无论在什么样公开的社交场合,他们或多或少地坚信自己在某些方面是不如别人的,而且总会被人发现。这些症状你听着可能很熟悉,你在某些时刻是否也像裴熙一样倍感焦虑?

社交恐惧者最常使用的缓解焦虑的方式是逃避,这能让他们马上从高压状态下“活过来”,但伴随而来的是几乎不可避免的羞愧、自责、失望或挫败。而逃避的反面——压抑和忍耐则需要他们“度秒如年”地参与走亲访友、朋友婚宴以及工作会议中。他们宁愿坐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被人忽视也不愿拿着酒杯到处虚与委蛇,焦虑地等待着整场活动的结束,甚至等不到结束,他们就会感到烦躁、胃胀甚至胃痛、头晕,还有因为长时间保持社交微笑而引起的脸部酸胀。这种状态会让他们宁愿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独自躲在房间,与手机为伍,也不愿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现在的很多青少年已经出现了这种倾向。

改变是社交恐惧者不断在寻找的出路,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并且意识到自身的防御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御机制不只是改善社交恐惧的工具,同时还是心理动力学咨询的核心工作之一,它帮助咨询师评估和了解来访者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说,防御是人们了解自身的主要途径之一,它能够帮助人们捕捉、感受和解决自身冲突。

与追求及时行乐的本能欲望不同,防御是一种维护内心安全、抵御痛苦与危险的保护程序。因此,防御总是涉及两种核心成分:危险与保护。所以触发防御的一定是某种让人感觉危险并很可能让人痛苦的信号,比如焦虑、恐惧、内疚或羞耻感,等等。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借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解读大家日常人际交往困境的书籍,尽量摒弃了复杂的学术理论,所以即使不曾接触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读者也能够读懂此书。我努力使用一种清晰而简明的风格来写作,当一些专业名词无法避免地被使用时,我均通过脚注做出了解释。

本书包含大量的案例,咨询中互动的案例均节选自真实的咨询片段,但对于其中涉及来访者姓名、日期、地点和职业等个人信息的部分,在不影响阅读和理解的情况下均进行了改编和适当的模糊处理,以保护来访者的隐私。

本书共包含8章。

第1、2章理论结合案例,明确了什么是社交恐惧。其中,第1章首先对人们口语中的“社交恐惧”(简称:社恐)、“性格内向”以及心理领域的“社交恐惧症”三者进行了区分,一概而论只会让改善社交恐惧的针对性变得混乱。第1章最后呈现了《焦虑自评量表》,以供大家了解自身的焦虑程度。第2章则用较为完整的咨询案例详细呈现了一位来访者在职场中的人际冲突、社交回避、防御及其潜藏的创伤,以帮助读者对探索自我内心的方式有一个初步概念。

第3、4、5章着重探讨了防御机制以及防御机制在社交恐惧背后发挥的作用。其中,第3章在回顾防御机制这一概念的历史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交恐惧中的防御以及社交恐惧本身作为防御的心理意义,并介绍了识别和捕捉防御的练习方式。第4章主要介绍了3种最基础的防御:分裂、压抑和隔离。其他形式更加复杂的防御均是以这3种防御之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且这3种防御是判断一个人防御机制适应性高低的主要依据。第5章在承接前两章的基础上,使用咨询案例呈现了来访者在关系中的回避和拖延,并展示了来访者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各种防御,以及防御机制被启动的潜在动机。

第6、7章详细介绍了十种常用防御。其中第6章列举了十种在人际关系中较多被使用的防御机制,并对它们的适应性进行了分类,以供读者觉察自身的防御类型及适应性高低。在第6章最后还提供了《防御方式问卷(DSQ)》,以供读者大致了解自身的防御机制类型。第7章使用咨询案例还原了来访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困难,同时也展示了通过防御机制来改善人际状况的详细经过,让读者在相似的经历中感受成长的魅力。

第8章则介绍了改善人际状况的“防御手术”三步法及其注意事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方式与自身冲突和解,让社交变得轻松起来。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李楚妍女士、21世纪出版公司主编王彦先生,没有他们一直以来的职业精神、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宝贵的写作建议,就不会有本书的顺利出版。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在我需要进行咨询和写作的每一个夜晚和清晨,他们尽全力为我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尤其是我先生的精神支持和鼓励,让我在写作的旅程中不再感觉艰难和孤单!

在此,我也想向鼓足勇气阅读此书的每一位读者表达最真挚的欣赏:生活总有那么多的不易,黎明前总是特别黑暗,在此有幸与诸位相遇,我愿见证诸位化茧成蝶,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