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就这么补](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4/43604034/b_43604034.jpg)
第二节 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为什么肾还要分中医长啥样、西医长啥样呢,难道不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肾吗?
一、解剖学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A7523/22919014001369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25_354_1448_1300_2006_14809.jpg?sign=1738885487-S5UYyGrO0bBN1ETwoJ3B5iD5yIqfpfYr-0-bdd32b74570ed0cb8b325ab12ac9587a)
西医学所说的肾,长在人体的腰部,一般有两个,位于脊柱的两旁,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它与输尿管、膀胱、尿道一起构成泌尿系统,是排水的主力。经常听到的肾皮质、肾髓质、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肾上腺、肾盏、集合管等,都隶属于西医学肾脏部门的成员。
中医学所说的肾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一个概念,所谓“藏象”,即藏于内而象于外,没有具体的解剖位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一个强大、神秘的高手,但是具体长啥样,帅不帅气,不知道,也没关系,城市的安全可以放心交给他,妥妥的。
直面问题
部分学者认为,中医学的肾也可以理解为西医学的“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但“藏象肾”其实包含了骨髓、内分泌、体液、神经等多个系统及相互联系和功能复杂的网络体系,故而不能单纯对号入座。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A7523/22919014001369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26_381_1448_1324_2025_14786.jpg?sign=1738885487-husjm62cfRyPE2wZeV2NgNd5kwgo13mR-0-45a013d6e559776ce4fce21a1ce52ee7)
二、生理学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A7523/22919014001369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27_352_548_1297_1141_14810.jpg?sign=1738885487-2eV82pH94CRsaqfo7hUJLn2Oh0Xitm1o-0-cb8e925f5a99cfa4c7e4017240d63f03)
西医学中的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过滤,清除我们体内的废弃物质。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便是模仿肾的功能进行的。但除此之外,肾还有内分泌功能,这是透析所不能代替的,所以,尿毒症患者还需要额外给予药物,如果有一个小盒子,可以代替肾的功能,佩戴在身上,那便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终极目标之一。
而中医学所说的肾功能,前面基本已提到过,先天之本嘛,地位尊崇无比,其藏精、主水、主纳气、主生殖,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肾的面面观
西医学中肾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肾还有内分泌功能,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激肽等,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
三、病理学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A7523/22919014001369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PCT_28_357_937_1337_1551_14787.jpg?sign=1738885487-9MQ7fd2YP2CtzYHGQRN0nSVw1FbuwCp6-0-9719c3e37d2eaf3e437141e019f3a0ae)
西医的肾脏病种类繁复,其中慢性肾脏病的发生率为11%~13%。每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就会形成一种疾病,如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系统性硬化病、干燥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及病毒感染、可卡因和海洛因、肾毒性药物等导致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此外,还有遗传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疾病、肾囊肿、肾肿瘤、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等。是的,乍一看,谁都可以欺负它,好在出厂的时候,每个人都匹配了两个肾,才有勇气和这些疾病周旋。
中医是一剑破万法的思路,肾病,一虚一实,虚证居多,可分气虚、阳虚、阴虚,可兼湿热、寒湿、水湿、血瘀,可并脾虚、肺虚、肝血不足,可以虚实夹杂,仿佛一生三,三生万物。中医的辨证体系极其简单,又极其奥妙,不同的排列组合,则有不同的病证症候。
追本溯源
肾实证,由寒热偏胜、水湿壅闭等所致。《脉经》卷二记载:“肾实也,苦恍惚,健忘,目视,耳聋怅怅,善鸣”“肾实……病苦膀胱胀闭,少腹与腰脊相引痛”。《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记载:“论曰:足少阴肾之经,其气实为有余,则舌燥咽肿,上气嗌干,咳喘汗出,腰背强急,体重内热,小便黄赤,腰脊引痛,足胫肿满。此由足少阴经实,或为邪湿所加,故有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