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震颤麻痹

【概述】

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为主症的病证,属中医学中“颤证”的范畴,相当于帕金森病。

【主要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于肝脾肾阴精气血虚损,虚风内生所致。总属本虚标实证。本虚者脏腑功能减退,精血亏虚,髓海失充,筋脉失荣,肢体失控。标实者有风、痰、瘀、火、肝风横窜扰乱脉络,痰湿阻滞经络,经筋失养,肢体颤动。

【辨证注意点】

1.诊断要点

主要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为特征。

2.鉴别诊断

须与特发性震颤相鉴别。

3.辨证要点

辨证分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浊动风。

【辨证思路】

一、抓住主症特点,明确诊断

1.震颤多自一侧上肢手部开始,呈“搓丸样”。

2.肌强直见全身肌肉紧张度增高,呈“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

3.面肌强直“面具脸”。

4.舌肌、咽喉肌强直,则说话缓慢、吐字不清、吞咽困难。

5.运动迟缓表现为“慌张步态”“写字过小症”。

二、震颤麻痹与特发性震颤相鉴别

三、依据兼症及舌脉,辨证分型

本病属疑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针灸治疗可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对僵直症状的改善比对震颤症状的改善明显。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夏某,男,52岁,干部。初诊1974年12月24日。两手震颤不能持物,右手较左手严重,病已6年。1968年下半年开始,右手发现轻微震颤,1970年症状加重,1971年起右手不能吃饭、写字,同时出现胸闷。1972年左手亦出现以上症状。1973年至今,两手震颤时刻不停,入睡后才能消失。诊得两手震颤不停,右手更甚,面色晦黯无华,双目模糊,失眠多梦,耳鸣,脉细弦,舌黯红苔白腻。(根据朱汝功教授医案改写)。

第一步:首先明确诊断。患者两手震颤不能持物,右手较左手严重,病已6年,故可明确诊断为震颤麻痹。

第二步:辨证。根据患者面色晦黯无华,双目模糊,失眠多梦,耳鸣,脉细弦,舌黯红苔白腻,可辨证为肝肾亏虚。

第三步:治疗。因辨为肝肾亏虚,治当补益肝肾,息风止痉。

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曲池、合谷、太冲;

配穴:肾俞、肝俞、三阴交;

操作:常规针刺结合电针,四神聪两侧穴位分别与同侧的风池接电针,疏波;肢体曲池、合谷分别接电针密波,通电20~30min。

【常用针灸处方、经验穴及操作要点】

朱汝功处方

取穴:头针穴,舞蹈震颤区、视区、胸腔区;耳针穴,脑点、神门、枕点;手法:头针捻转后留针,通电20min,耳穴用揿针埋入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