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病三焦经络部位辨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皮肤部位辨证方法及应用

皮肤部位辨证可以用四句口诀来概括:
先定三焦再分经,三焦为横经为纵。
按部求因辨病证,选方用药治纵横。
一、先定三焦再分经
首先要确定病变在三焦的部位,是属于身体的上焦、中焦,还是下焦。三焦的划分,根据《内经》和各医家的观点,把横膈以上(体表标志为胸前为膻中、背后为至阳穴)的胸背部、头面及两上肢所属的脏器、皮肤、毛发、爪甲等归属于上焦。膻中至脐(身后以第三、四腰椎之间为分界)止,其间的器官组织为中焦;脐以下的器官组织及下肢为下焦。
其次要确定病变部位在哪条经脉上。经络学中已经为我们确定好了经络的循行路线,根据发病部位确定其经络所属。
二、三焦为横经为纵
体表发生疾病,必定会在这些部位上出现变化。三焦为确定病变部位的横线,经络为确定病变部位的纵线,纵横交叉把病变部位划分为三焦经络所属部位。
膻中以上(后背第七胸椎以上)的经脉都属于上焦。主要为胸背、颈项、头面、上肢。如上焦的手太阴肺经、上焦的手阳明大肠经、上焦的足阳明胃经、上焦的足太阴脾经、上焦的足太阳膀胱经等,以此类推。
头面属于上焦。头面与经络定位,如头两侧及耳周围属上焦手足少阳经;后头属于上焦足太阳膀胱经;前头为上焦足阳明胃经;巅顶为上焦足厥阴肝经。头面的五官七窍与上焦经络定位:如额部属于上焦手少阴心经;鼻唇属于上焦足太阴脾经;左颊属于上焦足厥阴肝经;右颊属于上焦手太阴肺经;颏部属于上焦足少阴肾经;口周属于上焦足阳明胃经。
膻中(后背第七胸椎)以下至脐以上为中焦。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主要循行于上焦,膻中以下只有其内行线和归属脏腑。这些内行线和归属脏腑都属于中焦,如中焦手阳明大肠经、中焦手太阳小肠经等。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在此范围内既有内行线又有外行线,属于中焦的足三阳经、中焦的足三阴经。
脐以下为下焦。下焦只有足三阴经、足三阳经有外行经,此六经在脐以下部分均属下焦。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在下焦只有内行线。
奇经八脉也按三焦的划分方法归属三焦,如督脉分为上焦的督脉、中焦的督脉、下焦的督脉。其余以此类推。
三、按部求因辨病证
按部求因,就是根据患病的不同部位,来探求不同发病的原因。根据这些病因,结合三焦、经络的生理、病理,确定疾病的证型。横着要看属于上焦、中焦、下焦的哪一部位;竖着要看属于哪一条经络。在用三焦辨证时不要忘了经络辨证;在用经络辨证时,要结合三焦辨证。一横一纵,将二者结合确定为一个证型。“而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温病条辨》)。
在确定病变部位的经络所属的同时,还要确定此病变经络的部位是属于上焦,还是在中焦、下焦。如手太阴肺经,此经多气少血,位于人体上焦,行于胸部及上肢的内侧前端,为阴中之阴,容易发生血虚、血燥、肌肤失养的疾病,如面色憔悴、毛发易断、皲裂性湿疹。辨证为上焦手太阴经肺燥、上焦手太阴经肺火壅盛、上焦手太阴肺经湿郁等证。
手阳明大肠经络主要在身体的上部,属于上焦。此经多气多血,病因以火、热、毒多见。表现实热证为主的疮、疖、疔毒等。辨证为上焦手阳明大肠经火毒炽盛。
足阳明胃经分属于上中下三焦,此经多气多血,实证为主。足阳明胃经在上焦的病证为多火、多热;中焦则多郁、多积;在下焦则多湿、多寒。火邪侵犯足阳明胃经,上焦表现为胃火炽盛的毒火;中焦表现为湿热郁积的郁火;下焦表现为湿热下注的湿火。
足太阴脾经的经络在上、中、下三焦均有分布,多气少血,病证有虚有实。脾主运化水湿,足太阴脾经湿疹多见。部位在上焦口唇者,辨证为上焦足太阴脾经湿热熏蒸;部位在中焦腹部者,辨证为中焦足太阴脾经湿热郁滞;部位在下焦小腿者,辨证为下焦足太阴脾经湿热下注。
手少阴心经经脉只循行于上焦,多气少血,致病有虚有实。上焦的病因以火热为主,“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辨证为上焦心经火毒疮疡。“心藏神”,精神情志引起的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也与足少阴心经有关,辨证为上焦手少阴心经火盛或上焦手少阴心经血虚。
手太阳小肠经脉位于人体的上焦,此经多血少气,小肠与心相表里,二经发病时相互影响,都是以上焦火热病证为主。
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贯通上、中、下三焦,是十二经脉中循行最长的一经。太阳主表,属阳。中上焦的风热、风湿、风寒之表证多见,下焦的湿热、寒湿证经常发生。
足少阴肾经多气少血,经络位于上、中、下三焦,但以中下焦为主,特别是腰膝、足跟、足心的疾病,都与肾经有关,但上焦亦可出现阴虚火旺所致的面部再发性皮炎等病证。
手厥阴心包经经络循行于上焦,属于风温、风热、火毒者为多。此经多血少气,属于心之城围,又与手少阴心经络相邻而行,其病变与手少阴心经相似。
手少阳三焦经主要循行于身体上肢的外侧中间,病因以风热、火热病证为主,此经多气少血,以实证多见,如神经性皮炎、寻常性银屑病、湿疹、日光性皮炎、疮疖疔毒等。
足少阳胆经贯通上、中、下三焦,循行于人体的侧面,为多气少血之经。凡人体侧面发生的疾病,都与足少阳胆经有关。以带状疱疹为例,部位在头两侧者,辨证为上焦足少阳胆经风火;部位在胁肋者,辨证为中焦足少阳胆经气滞血瘀;部位在下肢外侧者,辨证为下焦足少阳胆经湿热下注。
足厥阴肝经,多血少气,循行于上、中、下三焦,以中下二焦为主。上焦肝经病变部位在左面颊及眼睛,辨证为上焦足厥阴经肝火;中焦的病变部位多见胸胁,肝气横逆,“木克土”则出现消化系统病证,辨证为中焦足厥阴经肝郁气滞。下焦肝经病变部位与前后二阴及生殖系统疾病有关,辨证为下焦足厥阴肝经湿热郁滞或寒滞肝脉。
同在上焦,由于疾病部位所处经络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疾病,辨证也不尽相同。以神经性皮炎为例,在项后者,辨证为上焦足太阳膀胱经风热;在项两侧者,辨证为上焦足少阳胆经风火;在前头及口周围者,辨证为上焦足阳明经胃火炽盛;在头侧面及上肢肘尖部位者,辨证为上焦手少阳三焦经风火;在上肢内侧前缘手大指部位者,辨证为上焦手太阴肺经风燥。
中焦多郁(瘀)。以湿疹为例,在躯体两侧者,辨证为中焦肝胆经湿热;位于中焦后背者,辨证为中焦足太阳膀胱经湿热郁滞;在腹部乳房者,辨证为中焦足阳明胃经湿热;大包穴以下至腹外侧者,辨证为中焦足太阴脾经湿热。
下焦病证,仍以湿疹为例。皮损见于下肢胫前者,辨证为下焦足阳明胃经湿热;在下肢小腿外侧者,辨证为下焦足少阳胆经湿热;在下肢后侧腘窝处,辨证为下焦膀胱经湿热;在小腿内侧前缘,辨证为下焦足太阴脾经湿热;在小腿内侧中间,辨证为下焦足厥阴肝经湿热;在小腿内侧后缘,辨证为足少阴肾经湿热。
四、选方用药治纵横
根据病变部位确定三焦归属,再根据病变部位确定经络归属。确定疾病为上、中、下何部?前、后、左、右何经?推究风、寒、暑、湿、燥、火何因?寒、热、虚、实何性?“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首先选择治疗病变部位的最有效方剂。如上焦足太阳经风寒,用桂枝汤;上焦手太阴经风热,用桑菊饮;上焦足阳明胃经火毒,用清胃汤;上焦足厥阴肝经郁火,用柴胡清肝汤;上焦足少阳胆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中焦脾胃湿热阻滞,用胃苓汤;中焦肝气郁结,用柴胡疏肝散;下焦脾胃经湿热下注,用二妙散;下焦肾经虚弱,用金匮肾气丸;下焦肝肾亏损兼风寒湿痹,用独活寄生汤。
其次将药物纵横定位,用于方剂的加减或组合新的方剂。根据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将药物的作用上下定位,归属三焦各部。再根据中药学中的“归经”理论,把药物按十二经所属定位。在具有相同主治功能的药物中,首先选择趋向于发病部位的药物,以获得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