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重力坝的荷载及其组合
一、荷载
重力坝承受的荷载主要有:自重、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冰压力及地震荷载等。
(一)自重
坝体自重是一项主要荷载,其数值根据坝体体积和材料容重分块计算确定。初步设计时或对中小型工程,混凝土的容重可取24kN/m3,浆砌块石可取21~23kN/m3;技施设计时,应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坝体上永久性设备的重量如闸门、启闭机及桥梁等,应计入坝体自重内;临时设备的重量和活载(人群和车辆载),验算坝体稳定和应力时一般不计。
(二)水压力
(1)静水压力。静水压力包括水平水压力和垂直水重,如图2-3、图2-4所示。其中水平水压力是引起坝体滑动的主要荷载,倾斜坝面上的水重则有利于坝体稳定,二者大小均按静水力学方法计算。
图2-3 坝面静水压力计算
图2-4 动水压力计算
(2)动水压力。溢流坝泄水时,反弧段cd上作用有动水压力(坝顶和直线段部分动水压力很小,故不计),见图2-4,其数值可根据流体动量方程求得。1m长坝段上动水压力的水平和垂直分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α1、α2——反弧段最低点两侧弧段所对的中心角,(°);
V——反弧段上的平均流速,m/s;
γ——水容重,kN/m3;
q——单宽流量,m3/(s·m);
g——重力加速度,m/s2。
动水压力的作用点近似取为反弧中点。当反弧段上水深较大时,PV中应计入水重。
(三)扬压力
重力坝挡水时,在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下,库水将通过坝体、坝基和绕过两岸坝肩岩体向下游渗透。在某截面上,由于渗透水引起的水压力称渗透压力,由于下游水深引起的水压力称浮托力,渗透压力与浮托力之和称扬压力。扬压力减少坝体的有效重量,对坝体稳定和坝体应力均产生不利影响,为降低其数值,工程中常采取防渗和排水措施。根据防渗排水措施的方式不同,扬压力分布规律有如下几种情况:
图2-5 坝底扬压力
(1)当坝基内未设防渗排水设施时,扬压力分布如图2-5所示。
(2)当坝基内设有防渗帷幕和排水孔时,帷幕孔中心线上的扬压力为γ(H2+α1H),排水孔线上的扬压力值为γ(H2+α2H)。H为上下游水位差;α1、α2为扬压力折减系数,与坝基岩体的性质与构造、帷幕的深度与厚度、灌浆质量、排水孔直径、间距和深度等有关;一般α1宜采用0.25,α2宜采用0.2,扬压力分布如图2-6(a)所示。
(3)坝基内只设有防渗帷幕而未设排水孔或排水孔作用失效不宜考虑时,帷幕中心线上的扬压力为γ(H2+α1H),α1宜采用0.5~0.7,扬压力分布如图2-6(b)所示。
(4)坝基内未设防渗帷幕但设有排水孔时,排水孔线上的扬压力为γ(H2+α2H),α2宜采用0.3~0.5,扬压力分布如图2-6(c)所示。
图2-6 设计采用的坝底扬压力分布
(5)为减小坝体内扬压力,重力坝常在上游坝面3~5m范围内提高混凝土防渗性能,形成防渗层,并在防渗层后设置坝体排水管,排水管线处扬压力为γH4+α3γ(H3-H4),H3、H4分别为计算截面以上的上、下游水深,α3为排水管线处的扬压力折减系数,规范建议采用0.2,坝体水平截面的扬压力分布,如图2-7所示。
图2-7 坝体水平截面上扬压力分布图
图2-8 泥沙压力
(四)泥沙压力
水流入库后流速减小,挟沙能力降低,泥沙逐渐淤积在坝前,淤沙对坝面产生的压力称泥沙压力,见图2-8。
淤沙高程可根据河流的挟沙量和规定的淤积年限(一般取50~100年)估算。因坝前泥沙逐年淤高,逐年固结,其容重和内摩擦角既随时间变化又因层而异,故泥沙压力难以精确计算。近似计算时,1m长坝段承受的水平泥沙总压力Pn可用下式计算:
上游坝面倾斜时,作用在坝面上的铅直泥沙压力Pnr即为泥沙重力,按浮容重计。
(五)浪压力
水库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波浪,波浪冲击坝面形成浪压力,其大小及分布形式与波浪的几何要素:波浪高度h、波浪长度L、波浪中心线高出静水面的高度h0有关,见图2-9(a)。波浪推进到坝前,由于坝面的反射作用产生驻波,驻波半波高升为h,而波长保持L不变。
波浪要素计算采用统计分析公式。根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 319—2005),对1、2、3级重力坝,波浪要素如下计算(4、5级坝可参照适用);
内陆峡谷水库,宜按官厅水库公式计算(适于计算风速v0<20m/s及D<20km):
丘陵、平原区水库,宜按鹤地水库公式计算(适于库水较深,v0<26.5m/s及D<7.5m):
累积频率为P(%)的波高hP与平均波高hm的关系,以及hm、Lm的计算公式见第五章。
图2-9 波浪几何要素及吹程
由于空气阻力小于水阻力,波浪中心线高出水库静水面一定高度h0,h0可由下式计算:
根据坝前不同水深,波浪压力的分布形式有深水波、浅水波和破碎波3种情况。当坝前水深大于半波长,即时,波浪运动不会受到库底约束,称深水波;坝前水深小于半波长而大于破碎波临界水深Hlj,即时,波浪运动受到库底影响,称浅水波;水深小于临界水深,即H1<Hlj时,波浪发生破碎,称破碎波。3种波态下波浪压力分布见图2-10(a)、(b)、(c),图中:
临界破碎波水深Hlj可按下式计算:
图2-10 波浪压力分布
表2-1 河底坡i对应的Kj值
(六)冰压力
冰压力有静冰压力和动冰压力两种。
1.静冰压力
在寒冷地区冬季,水库表面结冰后,气温回升时冰层膨胀产生的压力称静压力。作用于1m长坝体上的静冰压力,根据冰层厚度,按见表2-2采用。表中冰层厚度取多年平均年最大值。表中静冰压力值,对于小型水库,应乘以折减系数0.87;对于大型平原水库,应乘以放大系数1.25。静冰压力作用点,在冰面以下1/3冰层厚度处。水库水位变动时的静冰压力,应进行专门研究。
表2-2 静冰压力
2.动冰压力
冰层破碎以后,在风和水流作用下漂浮流动,冰块流动撞击在坝面、闸墩上时产生的压力,称动冰压力。
(1)冰块撞击在坝面上产生的压力。当冰块的运动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铅直坝面时,动冰压力Pbd可由下式计算:
(2)冰块撞击在闸墩上产生的压力。作用于铅直闸墩上的冰压p′bd,可按下式计算:
表2-3 三角形闸墩平面形状系数m
(七)地震荷载
地震荷载也称地震作用。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用地震烈度来表示,地震烈度包括基本烈度和设计烈度。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某个超越概率的烈度水平,我国划分为12度,可参见“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设计烈度是指建筑物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 203—97)中,将水工建筑物的工程抗震设防标准,按建筑物的级别和工程场地条件,划分为4个类别,见表2-4。
表2-4 水工建筑物工程抗震设防类别
规范(SL 203—97)同时指出,对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等的水工建筑物,可根据其遭受强震影响的危害性,在基本烈度基础上,提高1度作为设计烈度。当设计烈度为6度时,可不作抗震计算,但对1级建筑物,需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对于基本烈度I≥6度地区的坝高H≥200m或库容大于100亿m3的大型工程,以及基本烈度I≥7度以上地区的坝高H≥150m的大(1)型工程,应专门研究。对于设计烈度大于或等于8、9度,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等的水工建筑物,应进行动力试验,并提出强震观测设计。
规范(SL 203—97)还指出,一般情况下,水工建筑物可只考虑水平向地震作用,对设计烈度为8、9度的1、2级重力坝、土石坝等挡水建筑物,应同时计入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对混凝土重力坝、土石坝,一般可只计顺河流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两岸陡坡上的重力坝段,宜计入垂直河流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当同时计入互相垂直方向的地震作用时,总的地震作用效应(指地震作用引起的内力、位移、变形),可取各方向地震作用效应平方和的开方根。当同时计入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时,总的地震作用效应,也可将竖向地震作用效应乘以0.5的耦合系数后,与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直接相加。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方法,根据建筑物的工程抗震设防类别,按表2-5采用。
表2-5 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
地震作用包括:建筑物自重及其上部荷重产生的地震惯性力、地震动土压力、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动水压力。地震对淤沙压力的影响一般不计,但计算地震动水压力的水深,应包括淤沙深度,当淤沙深度特别大时,地震对淤沙压力的影响,应作专门研究。
对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乙、丙类的设计烈度低于8度且坝高H≤70m的重力坝,可采用拟静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1.地震惯性力
采用拟静力法计算时,沿重力坝高度作用于质点i的水平地震惯性力FiH按下式计算:
其中
式中 H——坝高,m,溢流坝的H算至闸墩顶;
hi、hj——分别为质点i、j至坝底的高度,m;
GEi、GEj——分别为集中在质点i、j的重力,kN;
n、GE——坝体质点总数、坝体总重力,kN;
αi——质点i的动态分布系数;
ξ——地震作用效应的折减系数,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取0.25;
ah——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m/s2,设计烈度为7、8、9度时,分别取0.1g、0.2g、0.4g;
g——重力加速度,m/s2。
当计算质点i的竖向地震惯性力FiV时,竖向设计地震加速度av取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的2/3,即。
重力坝设计时,应按不利组合方向确定地震惯性力的指向。满库时,按地震波向上游传播,坝体受到指向下游的水平地震惯性力,对重力坝的抗滑稳定和坝踵应力均不利;空库时,按地震波向下游传播,坝体受到指向上游的水平地震惯性力,对坝趾应力不利。竖向地震惯性力的不利组合方向为竖直向上。
2.地震动水压力
地震时,坝体上下游水体随之震动,形成作用在坝面上的地震动水压力。采用拟静力法计算时,重力坝直立坝面水深h处的地震动水压力强度pw按下式计算: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表2-6 重力坝水深h处的地震动水压力分布系数
1m长坝段上总地震动水压力F0按下式计算:
总地震动水压力F0,作用在水面以下0.54 H1处,见图2-11。
当重力坝的迎水面是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倾斜面时,由式(2-15、16)求得的地震动水压力,乘以折减系数θ/90°。当迎水面有折坡时,若水面以下直立部分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水深H1的一半,可近似取作直立面,否则可取水面点与坡脚点的连线作为代替坡度来确定θ值。
作用于坝体上、下游面的地震动水压力,均垂直于坝面且指向一致。例如满库时,考虑地震加速度指向上游时,坝体上、下游面的地震动水压力,均垂直于坝面指向下游(见图2-11)。
图2-11 地震动水压力
3.地震动土压力
当重力坝伸入土坝内或一侧填土时,坝体除承受静土压力外,地震时,还承受附加土压力,称地震动土压力。地震动土压力也有主动、被动之分,其中地震主动动土压力由下式计算: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Ce值应取式(2-19a)中按“+”、“-”号计算结果中的大值。地震被动土压力,应经专门研究确定。
二、荷载组合
作用在重力坝上的荷载,按其性质可分为基本荷载(经常或永久性作用的荷载)和特殊荷载(非常情况下或偶然出现的荷载)两种。基本荷载包括:①坝体及其上部永久设备的自重;②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选取一种控制情况)时的静水压力;③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扬压力;④泥沙压力;⑤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浪压力;⑥冰压力;⑦土压力;⑧相应于设计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⑨其他出现机会较多的荷载。特殊荷载包括:⑩校核洪水时的静水压力;⑪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扬压力;⑫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浪压力;⑬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⑭地震荷载;⑮其他出现机会很少的荷载。
设计时,应根据各种荷载同时作用的可能性,选择坝体在施工、运用中最不利的受载情况进行荷载组合,并按出现几率大小,采用不同的安全系数。《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 319—2005)规定:荷载组合分为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两类。基本组合由同时出现的若干基本荷载组成,属于设计情况或正常运用情况,具体包括:正常蓄水位时期、遇设计洪水时和冰冻情况;特殊组合由同时出现的若干基本荷载和一种或几种特殊荷载组成,属于校核情况或非常情况,具体包括:遇校核洪水时、挡水期遭遇地震时和施工期三种工况。必要时还应考虑其他可能的不利组合。两类组合的荷载组合内容见表2-7。
表2-7 荷载组合
注 1.分期施工的坝应按相应的荷载组合分期进行计算。
2.施工期的情况应作必要的核算,作为特殊组合。
3.根据地质和其他条件,如考虑运用时排水设备易于堵塞,需经常维修时,应考虑排水失效的情况,作为特殊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