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EWORD 前言
新的价值革命来了,参与还是旁观?
财富的盛宴开了,坐下还是离开?
命运就是你的选择,主宰还是顺从?
2019年6月,中国第一批5G商业牌照正式发放,未来十年,中国各运营商将以万亿级人民币的投资规模,在国内铺设5G基站,平均密度接近每200m就有一座基站。业界公认的事实是,5G将最大程度地改变物联网的产业格局,同时,现有的信息服务更加个性化,数据服务从流服务模型(包月制视频服务和音乐服务),变成点对点模型(针对性付费模型)。物联网的发展,将间接关系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云计算也会进一步去中心化。
和业界很多同行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发现,现在物联网产业的根本瓶颈在于,产生的数据无法转化出足够的价值去支撑物联网自身的健康成长。网络运营商的问题也是这样,网络运营商类似于数据的物流公司,数据本身的价值没有呈现出来,物流公司很难找到自己盈利的支撑点。
给数据赋予价值,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2019年11月,中国把发展区块链技术确定为国家战略。这样的情况下,深入理解区块链技术,掌握该技术的关键知识产权,驾驭它驱动产业创新就成为本书的重点。
本书介绍了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所提供的新的数据管理架构,架构出一个新的数据价值体系,从而构建出一个新兴的数据市场,加速数据的暴涨。数据不仅仅是工具或媒介,而是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就像工业品是经济的基础组成一样,如果数据成为新的广泛可交易的商品,将深刻改变今天的世界格局以及经济形态。
暴涨的数据和数据价值化处理构成了一个正激励系统,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新的财富会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市场空间大到难以想象之程度。
于是本书进一步探索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新技术的特征应该是什么样子,新的行业机会在哪里,新的市场机会在哪里,以及如何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
由于数据天生的易复制特性和不依赖于物理存在的特性,其价值处理、归属管理、交易规则都无法用现有的框架来完美支持,必然需要用数据内在的规律来支持这样的体系,这也必然会对现有的价值观念产生冲击。
因此,编写这本书的时候,非常兴奋也非常困难。兴奋的是可以探索一个充满生机及多种可能性的未来;困难的是这个领域,很多范畴和概念都是不确定的,给新事物命名是一件充满挑战和战战兢兢的事情。
一个成熟的学术体系或知识体系,往往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地图。那里面定义了关键的概念,这些概念像信标(Beacon)或目的地,构成了整个地图的关键点和路径。路径往往是多样的,有了目标,才能确定这些路径的价值。
在写区块链技术的时候,一个最大的困惑和难度在于,如何找到或建立这些信息标准。
例如,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组织(ITU-T)是这个行业里非常重要的制定信息标准的组织。这个组织定义区块链技术的时候,也很困难,暂时将现有的区块链技术,定义为“分布式账本(Distributed Ledger)”。
“分布式账本”比“区块链”这个定义要精准很多,现代的区块链技术,并不一定需要利用区块来保障账本的共识性。同时也不意味着将账本分布式存储就可以认定是“分布式账本”。其中有更详尽的定义,例如共识机制、分布式的存储结构、不可篡改性、应用保障等。
“分布式账本”不能涵盖“区块链技术”所引发的所有变革,只是这场变革中的一个主题。
区块链技术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历经了十多年的发展。虽然一些概念已经逐步成熟,但大多数概念依然是模糊的,例如,智能合约被称为区块链2.0或Dapp(去中心应用),对去中心的理解也是多样的,国内把“可信(Trusted)”这个名词也和区块链建立了关系,最近又提出“密码应用”这个新概念。流行的英语词汇可表示这些概念的演化:Blockchain,Decentralized,Distributed,Trustless,Crypto。前三个国内比较熟知,是“区块链”“去中心”“分布式”,后两个中Crypto一般翻译成“密码”,Trustless很少见国内提及,国内更喜欢用Trusted,也就是“可信”这个概念。因为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去中心”这个词汇有些敏感,但Trustless则更不好理解。
这是人类语言作为形式体系,在面对新概念或新范畴时必然会面临的困境。
我们不得不利用隐喻去构造新的概念,利用隐喻在新概念和旧概念之间建立一座可以用旧概念去解读新概念的桥梁。当新概念只是在旧概念的框架下线性增加时,不太容易引起混乱。当新概念是革命性的时候,旧概念就开始在新概念里引发混乱。
名词就是我们观念世界的船,船不够坚固,自然就会随波逐流。
现在区块链科学里,核心的概念“去中心”本身就是一个否定词,而否定的对象是“中心”吗?好像也不是,中本聪对这个“中心”的定义是“基于信任的模型”。这个模型,就是我们熟知的人类建立社会治理的模型,去中心化的肯定性定义是Crypto(源自密码学——Cryptography的简写),是利用数学和密码学构建的意思。
任何概念要深入理解,必须建立边界。有了边界就可以减少很多无谓的争议,并可以深化下去。
在本书中,笔者努力地去界定利用数学和密码学所能构造的信息世界的边界,并分析在这个边界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样的确定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同时,也探讨这个信息世界的出现,对未来很多行业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新经济模式。
书中引入了大量的新概念和新体系,包括“数据细胞”“数据基因”“数据器官”“数据物种”“密码空间”“数权”“数据经济”“数据科学”等,也包括了一些方法论:“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数据私有化”“免信数据”“个人数据银行”“精细价值经济”“广泛哈希证明”等,还提供了利用这些概念和方法论构造的具体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大家进一步商榷和完善。
客观地说,理解区块链技术,需要细致和谨慎的态度,需要用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自以为熟知的计算世界。
在真正的岩浆喷射之前,
这个世界是寂静的,也是嘈杂的。
大地十指相扣,
天空阴云密布,
世界在这一刻屏住了呼吸。
作 者
于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