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宽泛账本与严格账本
去中心的区块链在现实的世界里和中心化系统越来越趋于合体。
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导的公链,都是基于交易来构建的,可以称为严格账本。交易方之间的账目是相互依赖的、可严格追溯的、互为证明的。
所谓宽泛账本,则不必依赖内在的数据纠缠,主要用于证据记录,构建的是不可抵赖的证明链。在这里无须交易之间的严格关联。相对于严格账本,宽泛账本有着更广泛的用途,既可以提供哈希证明,也可以提供关键字段的证明。这种账本可广泛应用于知识产权声明、证书颁发、数据共享、消费记录、日志管理等领域。
同时,宽泛账本并不一定依赖巨大规模的分布式存储,可利用索引校验的分布式存储,确认存储的合法性,数据结构符合目标性共识,这就给区块链的应用提供了更强的兼容能力和扩展能力。
区别于严格账本的自洽体系,宽泛账本往往依赖更多的子系统协同工作完成。由于经济性因素的参与,严格账本一般在设计中就要避免数据过量的问题,但宽泛账本则必须解决数据过量的问题。所以,一般通过对写入权限的限定来保障数据的有效性,宽泛账本一般使用代理服务或智能合约来实现。
例如,学校颁发的证书,可以是学籍的,也可以是学历的,这些证书哈希通过授权代理服务写入区块链,通过端到端加密存储,保障证书的隐匿和安全。校验方利用持有者提供的证书,在区块链上比对,确认其真伪,直接使用其内容,这样的系统则需要多个子系统协作完成,包括了信息传递系统、端到端的云存储服务、哈希证明链、验证服务等。
对较真的区块链技术认定者来说,则觉得这样的方案不够彻底符合区块链的所有特征。而确定是否使用了区块链技术,是和传统技术对比得出的。传统模型下实现这样的验证,是利用统一账号管理、授权以及中心化明文数据获取得到的,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在模型上的明显差异。在类似的系统中,区块链技术确保的数据只归属于应有的主体,而不是把数据全部交给第三方来经营。在数据授权传递的框架下,实现数据真伪的校验,而不是数据本身。这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数据的力量,破除第三方对数据权利的垄断,阻断数据牟利的通道。持有者可以选择数据分享时是否收费,而收费则和持有者的利益直接相关,不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滥用。
这正是区块链所主张的去中心权利框架的关键模型。去中心化不意味着没有主导方和主导性纲领,而是把数据的权利进行合理的分配,子曰“政者正也”,也就是“还政于民”。传统的信息系统往往没有有效地分离使用权和证明权,甚至把两者混为一谈,把数据的访问权映射为使用权和证明权。这必然带来数据的安全隐患以及权责不清的问题,也会导致数据滥用等一系列侵害数据权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