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15年10月,我们三人(杨碧漪、谭千保及本人)正式接受《社会心理学》教材的编写任务,到今天完成编写工作,已经过去了四年多的时间。编写期间由于各种原因,编写工作断断续续。好在编写之初,我们三个人反复讨论,确定了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从而保证了教材的内容与质量。

这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包括:第一,教材内容只含基础社会心理学部分,不包括应用社会心理学部分。第二,为体现社会心理学的新进展,主要理论视角采用社会文化视角(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进化论视角(evolutionary perspective)、社会学习视角(social learning perspective)和社会认知视角(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摒弃传统的社会心理学四大理论,即行为主义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和认知相符理论。为贯彻这一思想,尤其要注意适当地介绍当前此领域不同文化的差异是怎样的,以及从进化的角度看是怎样解释的。第三,每章开头用一个与本章主要内容有关的案例导入。第四,概念第一次出现时需注明英文,再次出现时不再注明英文了。第五,每章以传统的研究内容为主,适当介绍最新的理论,但不能太多,否则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困难。第六,描述一种心理现象时,注意尽量从“知(冷)”“情(热)”“意(行)”进行完整的分析。第七,引用资料时注意注释,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在编写过程中,除了遵循以上几点外,我们还特别注意内容的更新。因此,本书大量参考了国内外的同类资料,尤其是最新的国外社会心理学教材、著作与相关研究,尽量吸纳社会心理学研究发展的新观点、新内容,并在本教材中体现出来。略举数例,例如,在第一章中把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定为“两个基本原理、三个动机原则和三个信息加工原则”,在“两个基本原理”中我们总结认为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社会过程与认知过程这两大过程,而在“三个动机原则和三个信息加工原则”中同时强调了人们社会心理“热”与“冷”的两大方面。在第二章中,把社会心理学的历史细分为七个时期,而不是传统的三个阶段,并以介绍近现代的历史为主;根据社会心理学以“中型理论”见长的特点,我们主要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学习视角、社会文化视角、进化论视角与社会认知视角,而不是传统的社会心理学四大理论流派:行为主义理论流派、符号互动理论流派、精神分析理论流派和社会认知理论流派。在第四章的“自尊概念”部分中,重点介绍了更为复杂的低自尊者的特点,以免学习者误认为低自尊者就是与高自尊者有着相反的表现。在第五章“社会认知”中,加入了“具身社会认知”的内容。在第七章“人际关系”中,介绍了较新的自我拓展理论。在第十一章“社会影响”里,我们加入了源于欧洲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众从(即少数派对多数人的影响)”,并对其主要的依据“皈依理论”与心理机制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等等。另外,每一章除了展示传统的观点外,也不乏有新颖的内容介绍。

本书各章节编写者情况具体如下: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简介”(杨碧漪);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简史和理论”(杨碧漪);第三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谭千保);第四章“自我”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钟毅平、杨碧漪),第四节(钟毅平);第五章“社会认知”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钟毅平、杨碧漪),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杨碧漪);第六章“态度与态度改变”(杨碧漪);第七章“人际关系”(杨碧漪);第八章“侵犯行为”(谭千保);第九章“亲社会行为”(谭千保);第十章“群体行为”(杨碧漪);第十一章“社会影响”(杨碧漪);第十二章“偏见与歧视”(钟毅平)。

特别感谢出版社的领导与编辑,正是由于他们的优质服务与不断提醒,才使我们完成了这本教材。如有错误与不当之处,是编写者水平有限所致,欢迎广大读者批评并不吝赐教。

编者

二零二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