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测量工作概述

·1.3.1 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将地面点的实际位置用坐标和高程表示出来;另一方面是根据点位的设计坐标和高程将其在实地上的位置标定出来。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用测量仪器通过一定的观测方法和手段测出已知点与未知点之间所构成的几何元素,才能由已知点导出未知点的位置。

点与点之间构成的几何元素有距离、角度和高差,我们把这三个几何元素称为测量三要素。如图1.8所示,a, b, c为地面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确定这些点的位置不是直接在地面上测定它们的坐标和高程,而是首先测定相邻点间的几何元素,即距离D1, D2, D3,水平角β1, β2, β3和高差hFa, hab, hbc。再根据已知点E, F的坐标及高程来推算a, b, c各点的坐标和高程。由此可见,距离,角度和高差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三个基本元素,而相应的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和高程测量就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图1.8 测量三要素

·1.3.2 测量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在进行某项测量工作时,往往需要确定许多地面点的位置。假如从一个已知点出发,逐点进行测量,最后虽可得到各点的位置,但这些点很可能是不准确的。因为前一点的测量误差,将会传递到下一点,误差经传递积累起来,最后可能达到不可允许的程度。因此,测量工作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来防止测量误差的传播和积累,即在测量布局上要“从整体到局部”,在测量精度上要“由高级到低级”,在测量程序上要“先控制后碎部”。

·1.3.3 测量上常用的计量单位·

测量常用的角度、长度、面积的度量单位及换算关系分别见表1.1、表1.2和表1.3。

表1.1 角度单位制及换算关系

表1.2 长度单位制及换算关系

表1.3 面积单位制及换算关系

·1.3.4 测量中的计算取位问题·

①计算结果的取位数,不应少于题中所给的已知数据的位数。

②为了保证计算结果中最后一位数字的正确,在计算过程中,必须保证参加运算(加、减、乘、除)的各数据的有效数字的位数,比该计算结果的取位数多一位。同样,中间结果的有效数字取位数,应比最后结果的取位数多一位。

③写角度值时,角度的分、秒数均应写足两位(在以分、秒为单位计算的情况下除外)。

④凡是相对误差,都必须以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而一般情况下,相对误差的分母取2~3位有效数字即可。

复习思考题1

1.1 什么是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水平面?

1.2 什么是绝对高程(海拔)?什么是相对高程?什么是高差?

1.3 某假定水准面的绝对高程为102.356 m,点A的相对高程为24.547 m,该点的绝对高程为多少?

1.4 确定地面点的位置需要哪些元素?

1.5 已知我国某点国家统一坐标为:X=4 345 000 m, Y=19 483 000 m。问:该点位于高斯6°带还是3°带?带号是多少?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该点位于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是西侧?该点距离赤道的距离是多少?该点距离中央子午线的距离是多少?

1.6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