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通识课](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43/38458143/b_38458143.jpg)
课时24 卡尔多改进与帕累托改进
冯兴元
本课要点
1.了解卡尔多改进和帕累托改进。
2.改革就是要实现各种改进,但对拥有正当权利的受损者要根据正当程序提供补偿。
所谓卡尔多改进(也称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是指在集体行动(比如一场改革)中,如果一个群体或者社会中的部分成员受损,其他成员受益,但是受损者所遭受的损失小于受益者的收益,也就是说这个群体或者社会总体上存在净受益,那就存在卡尔多改进。其背后的逻辑是整个社会的受益大于部分人的受损,且能够对受损者提供补偿,但是,补偿并不一定真正被考虑或者实施。“卡尔多改进”既可能符合宪则效率,也可能不符合。宪则效率涉及遵循基本规则所体现的效率,它要求每个受损者所遭受的损失至少应根据正当程序得到补偿,而且首先要征得受损者的自愿同意。例如:政府对农民进行征地就是如此。单凭整个地区的总体收益大于农民的损失是不行的,还需要农民的自愿同意。当存在纠纷时,人们仍然需要正当程序来解决纠纷,这种正当程序能够保证征地时人们获得充分的补偿,否则政府所组织的征地行为就是不正义的。如果征地这一集体行动可以实现卡尔多改进,而且政府按照正当程序并依据充分补偿原则来进行征地,那么征地就符合宪则效率的要求,因而征地作为集体行动才是可接受的,否则就是不可接受的。
帕累托改进是指在没有任何人处境变坏的情况下,整个群体或者社会中的部分成员或者全部成员的处境变得更好,这是一桩只赚不赔的买卖!大家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也不一定。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人想从原来的机关事业单位调到一个更合适的机关事业单位或者企业,人事部门可能卡着你不放行。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冗员严重,离开了你,单位照常运行,但是要它放行就是没商量。这就是一个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空间而不去实践的例子。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论对农民群体,还是对其他社会群体,均是好事,没有一方是损失者,应该属于帕累托改进的情况。不过,最初,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那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户承包,所面临的可是轻则被取消协议,重则坐牢的危险。20世纪80年代,价格双轨制属于市场自发秩序,国企将过剩的计划内平价物资以更高的市场价转卖给集体企业或者个体私营企业,由此形成价格双轨制,使得国企和其他企业各取所需,实现双赢。很多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规定得太死,在转向弹性工作时间并能更好落实员工责任制之后,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出增加了,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比过去工作得更快乐自在,没有一个人受损。
总之,在工作、生活和政府行为中,需要群策群力,不断寻找和利用卡尔多改进和帕累托改进的机会,让每一个人比过去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比过去生活得更好,减少不适,增进幸福。
思 考
1. 什么是卡尔多改进?卡尔多改进是否意味着没有人受损?
2. 举例说明卡尔多改进可能给社会成员带来的收益和损害。如何避免不正当损害?
3. 举例说明什么叫帕累托改进。简述卡尔多改进与帕累托改进有何区别和联系。
资 料
1.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萧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格里高利·N. 曼昆.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