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伊夫·圣罗兰的“东方梦境”
1985年5月的一天,北京,中国美术馆。门前停了七八辆黑色小轿车,从轿车上下来了十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统一穿着笔挺的黑色西服,打着领带,向中国美术馆走去。(1)
此时,在代表中国艺术收藏及展览最高级别的机构——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Yves Saint Laurent 25周年作品回顾展”。 那时,“Yves Saint Laurent”的中文翻译还不是今天的“圣罗兰”(下文以此简称),而是“伊夫·圣·洛朗”。
早在1977年,从未去过中国的圣罗兰便向世人第一次完整展示了他对于中国这个古老国家的时尚印象,在其当年秋冬的发布会上展出了“中华帝国(La Chine Impériale)”为主题的高级定制系列。而8年之后,圣罗兰才第一次真正踏上中国的土地。(2)
创始人伊夫·圣·洛朗
“我的创作时常被‘中国’打断,在我的脑海中也时常出现中国意像。一本古老的画册也许就能完全承载我对中国的想象……我完全不需要去到那里,因为我的梦境里充斥了一个完整的中国……”
圣罗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成就了他的伟大艺术,而其“旅程般的梦境”是他灵感的来源。尽管圣罗兰当时从未去过亚洲乃至中国,但他对亚洲文化尤其着迷,还与时任公司总裁皮埃尔·贝尔杰(Pierre Bergé)一道收藏了大量来自中国、印度、日本的各类服饰、文学作品、文物等资料,从中汲取设计元素。从日本歌舞伎到印度王公,“亚洲文化”是圣罗兰设计中反复出现的元素之一,他在自己的设计中营造出一个梦想中的东方国度。
而在1985年,他终于踏上了这个令他魂牵梦萦的梦境东方。
虽然“文革”已经结束,但是大多数国人依然身着制服般的军便装,且军便服都是松松垮垮的裁剪。在这样一片毫无精神气的蓝灰色人群里,突然出现一群身着笔挺黑色西服的外国人,即使用“格格不入”来描述也不过分。
此次展览,是圣罗兰一次全球性的回顾展。该展览起始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主要策展人是戴安娜·弗里兰(Diana Vreeland),她曾分别担任过《时尚》与《时尚芭莎》杂志的主编,此后任大都会博物馆服装学院的顾问。
也正因如此,当该展览抵达中国时,大都会博物馆也派出其专业布展团队,与圣罗兰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策划并布置了中国的展览。该展览随后又在巴黎、莫斯科、圣彼得堡、悉尼与东京布展。圣罗兰能将北京作为全球第二站,亚洲第一站的展览地,并带来了200余件展品,说明其对中国的喜爱程度确实非同一般。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李薇女士,当年曾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服装专业大三学生的身份,全程参与展览的布展工作,并见到了圣罗兰本人。那些真正可以去触碰、去感受的面料、材质,那些匹配于世界顶级大牌最高水准的陈列与展示……种种细节,李薇至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据她回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时尚教育整体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朦胧懵懂的状态。这种情形下,圣罗兰展览的布展机会,对我们这些求知若渴的首批服装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就像‘天上掉下的大馅饼’。大牌近在咫尺,触手可及,20多天的工作也是最好的沉浸式学习。”
布展工作结束后,圣罗兰本人送给学生们一人一本画册,并亲笔题词以示感谢。送给李薇的那本上写着:“李薇,我把我的灵感都给你。”这句话让李薇深受触动,同时也成为埋在心中的一颗种子,伴随她的时装梦一起生根发芽。
1986年,李薇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第一届本科毕业就留校的“幸运儿”。自此之后,李薇尽心尽力投身于时尚教育事业,培养出一届又一届优秀的毕业生,而她自身对服装设计的热情,又揭开了新中国时尚史的一个个新序幕。
(1) 冷芸:《1980年代,Yves Saint Laurent就在中国办了场大展》,冷芸时尚,2016年5月10日
(2) 《伊夫·圣罗兰的东方梦境》,YT新媒体,2018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