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一闲人手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大家的梦想

1.九月:初秋的氛围

很久没有更新自己动态的调酒师up主索菲娅终于在小破站冒了泡:“我做了一个决定,一个对我来说很重大的决定——我要回国创业了。你们也知道,自从高中毕业后,我就在美国待了10年。我知道回来就代表着有更多更多的不确定性了,甚至我之前工作的经验会毫无用处,但是我内心还是有自己的梦想。我想要创业,让白酒年轻化。”

从长岛冰茶推送时就关注她的我,很欣喜地看着她的推更新番。除此之外,索菲娅还到了深圳去举办了一场线下品酒会,我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参加。

当虫虫和津锋两个小子还在复习备考着,没有任何考研消息芋芋突然就更新了自己的动态,说自己广外研究生入学了,开心地分享着自己新生报到的动态。

原来每年的开学九月,都是大家新状态的开始。日日复,周周复,明日复明日,钟表转了一个圈回到原点,而实际上时间又向前迈了一步。

每个人的故事都这样牵出了长长的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集合。

2.欣桐的抉择

“心靖你知道吗?我也做了个决定,要告别在那里奋斗了一年的深圳。”欣桐忽然私信我,并把她的随笔《回家发展是不是代表一无是处》转发给我。

我也就顺势点开了文件浏览——

“没错,我准备回家发展了,离开了大家说的一线城市深圳,回到了三四线城市老家发展了。……

“就这样摸鱼摸到了离职的最后一天,在工作群里发了几句寒伧的离职话语,把入职时候拿的工作牌和名牌单交给前台后就结束了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大家回忆起从不同地方来到同一家公司实习,也刚好一起租房,互相生活习性的磨合,到现在的可以玩游戏来增加打工狗的单调生活的趣味,一边吐槽公司的吝啬,没有人性的安排等。”

但欣桐毕竟不是流浪者,不会在自己的困惑和亲人的期盼中迂回。当她对生活有了迷惘和踌躇时,她先是静下来思索了一阵,然后最终还是做出与快节奏生活断舍离的诀别。

“你,介意我把你写进了随笔里吗?”欣桐问我。

我回答她:“不介意,从他人视角看自己的感觉很奇妙的。”

“那你刚转来我们班时,你吟诵的那首诗词叫什么呀?”欣桐还问我。

“喔……那是辛弃疾的《摸鱼儿》。”我摸着下巴思索了一阵。

“噗哧,这词牌名,写得跟我们上班的‘摸鱼’好像有点微妙的区别联系,让我想笑。”欣桐会心一笑。

我还告诉欣桐,她的笔下的视角始终是善意的,让读者阅读起来感到舒服。这不知为什么,同时也让我看到书区最近的英文书推荐,叫《最好的选择》,写的是16个英语母语国家的作者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没生孩子的经验交流和分享,原名其实是《我拒绝了生孩子的原因》,但是因为他们是少数丁克的代表,所以每个人为自己的选择奋斗和享受,甚至是虚无,即“最好的选择”。

我对欣桐回家的决定表示了支持后,又听她描述自己心里的规划。

“啊啊啊,救命啊心靖,我要死了,有好多事情。刚回到老家就被提议当七年级班主任。我、我还什么都不懂呢……”刚开学时,欣桐就咋咋呼呼地私信我。

由于没有经验和体会,我也只能干巴巴地安慰她:“没事呢。”

后来转念一想,发现欣桐的状态真的很恐怖:我也最怕青春期的初中生了,觉得他们叛逆得不得了。教书育人,传授课本知识还容易,但育人好难,品德和纪律平时要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因而呆若木鸡地看着微信屏幕。

“我也怕说了不该说的话以后,学校会不要我。主任告诉我,当老师都要跟车。我不知道‘跟车’是什么意思。”欣桐有些懊恼地跟我说。

于是我把欣桐的事情告诉同样从事过教员工作的箬敏,然后用箬敏的话回复欣桐:“就是学生坐校车的话要有老师在,这个意思。”我突然心里很难受,有些想哭,“你们起码都有正经事做,暑假结束了,我们又形同陌路了。以后你们上班,我还得隐身。”

“没,没,我晚上有时间,星期六日也是呢。”欣桐说,“我也有我的顾虑,担心不会人际关系,担心能不能处理孩子。新生活感觉要拼了,起码刚开始一个月要拼了。”

欣桐所有的烦恼在我眼里都那样值得羡慕。

而后,她就卖命地投入新的工作环境,说自己像个改作业的机器人,备开学第一课,开教研会和其他。

“其实,有时我感觉我好挫败……”

“我一直以为我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但是感觉我力不从心……”

“唉,真的好想哭啊。”

欣桐如是说。

我把我网抑云的耳机分了她一半,播放的是Copy和BT07-PZ的《晚风》,开头是这样一段说唱:“大不了今晚继续喝到明天早上,看不到希望的人还在自言自语说着,抱怨得不到温暖的人还在继续作着,他对着电话那头说着自己过得很好,挂断之后他又在被子里面偷偷哭了……”

欣桐抬头时,会不会手可摘星辰?在碎了一地的便士间,她抬头,看到了月亮?

但只要做的选择不虚妄,一路走来,欢喜也罢悲苦也罢,只要有所得,多数人都不会回头的。

人要虔诚而盲目地活着。

3.箬敏:伸手够得着的果实,平凡而努力

徐晗也跟我说打工人的早晨就是每天迎着朝阳追赶干活,也并没什么办法,一切为了面包。她现在在国企工作生活上也算是自给自足,没什么烦恼和心事。

至于箬敏历经一年的考研,差5分上岸后,她思量再三,不再师范考研,也不再从事教育的工作,而是转向了社区义工。

“你如果说到‘梦想’的话,我觉得这个词好大呀,对我来说,我没什么大一点的方向……我做的只是我眼前的,力所能及的目标吧。其实原本今年我的目标只有两个,很卑微的目标:一个是雅思考到7分,另一个则是找到一份工作。”箬敏低着头想了想,“然后这些事呢,今年后来也做到了——我专八第二次考试通过了,就不用再考雅思。后来去私立学校当教员,有了工作之后,自信感是回来了的,再后来就觉得那份工作太辛苦太累,辞职了,换成项目社工。多多少少,目标也都达成了。”

高中同窗的时候,箬敏就是独来独往地。也不管箬敏她乐不乐意,舍友钰惠总是学霸学霸地叫着她。她做事勤恳踏实,尽管有时谈论起报考志愿这个话题的时候她偶尔会露出迷茫的神色。

以前她跟我说过,也许以后会当老师,但她自己实在不喜欢读书这件事,虽然成绩还不错,但本质上她是不爱学习的,学习太烧脑,太辛苦了,将来如果带领着一帮学生,痛苦还会加倍着来。

“我现在的工作很杂乱无章,领导让我们做策划,我也没有经验。所以很多时候,我也都在摸索着,试错之后再总结和反复。

“……既要做项目,搞活动,社区忙的话又要我们去帮忙,像动员60岁以上老人去接种疫苗,以及这两天省里和国家都派人来市里检查创文和巩卫工作,社区安排我们去值班巡查之类的,我被安排到下午5点-晚上10点这个时间段。”

我问她:“这些听上去不是很正能量,在别人眼里的有意义的吗?”

箬敏语气有些无奈:“听上去确实是很正能量很有意义,但也不尽然的呢……实际我们做起来负能量爆棚。还有居民会觉得你很烦,虚伪。有时真的会感到心累吧,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嗯……”

“我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被一笔带过——就是现在在社区当社工。不说了,不说了,还要午睡和下午的开会,我先休息一下。”箬敏在下线前还是跟我多说了几句,“慢也是一种节奏,只要符合自己的步调。当别人蹦蹦跳跳地东走西顾时,你也可以同样在树下认准你的果实,轻轻一跃,摘下它。那么它就属于你了,独一无二,而不是给别人看的。”

我呆呆地回复箬敏:“嗯,好,午安。”

4.潜水钟与蝴蝶·文学梦·面包和咖啡

当大家都奔向新生活时,我的身体才刚刚恢复,这半年也就是这样一天天地过下来的,日复一日地晨跑夜跑,听日语录音和抄心经。我把自己这个经常要报废、出毛病的躯壳锻炼得差不多了,减了18斤,回到病前的体态。

我极其缓慢地挣扎着起身,但我在现实的生活还是接二连三地在碰着壁,撞南墙。

而后来来回回的稿件投递后均石沉大海。从16岁至今25岁的我每天都在记录、都在写文,但这半年发出去的只有十几篇,发表的只有大一那50块稿费的一篇。其他在师姐公众号上投发的稿件通通无稿费而且没有点击率。

《头等舱》作者黃佟佟来到珠海阅潮书店时,我在读者席散场跟她有过短暂的交流。

那时,我的精神状态很不好,她和她的闺蜜蓝小姐宽慰我:“没关系的,你还年轻,我仔细地看了一下你的文字,很真诚,也有灵气,文笔尚可,但还是不到职业要求。多多磨炼吧,你又怎么知道我在写作路上坚持了多久呢?这部小说是我很多年的心血,如今爱奇艺拍下了影视改编版权。最初我是写专栏的,因为按篇结算能500块/篇,而一部小说稿费才一万,销量不确定的,花费的心血要一年。小说是我以前的梦想,但我为它绕了好多个弯路才到站的。加油,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后来在贴吧里,大家讨论了一个小问题:80后作家有郭敬明和韩寒,那90后有哪些作家呢?

我当然就是脱口而出:“写《假如我是海伦》的聋哑作家张悉妮啊,写《谁的青春有我狂》的吴子尤啊,还有已故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虽然只留下一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喔,那就好,还以为没有人了呢……”

有时,写作脑洞群里网友们思想火花简直令人喷饭——

“杨家有女初长成,力拔山兮气盖世。”

“回眸一笑百媚生,西北望,射天狼。”

“我自横刀向天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老妪力虽衰,波撼岳阳城。”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倒拔垂杨柳。”

我现在,也该质疑和批判自己一贯的写作方式了。以前文学社创作部的部长莲珺师姐提醒过我,写什么不能都像写日记一样,要详略得当。否则自以为是的坚持下去也是自欺欺人。

面试书吧的公众号运营专员和星巴克的咖啡师,也都是被婉拒。

我对书吧的HR说:“最近重读《潜水钟与蝴蝶》,有时,我在想:有没有一直生活在云端上的人?也许,我不是你们阅潮最具情怀的面试者,但是面对初心,我的坚持也算是久的。这份工作对我最大的犒赏为静谧的氛围,营造温柔的梦乡。”

HR自然不会仅凭我这句文艺话和简历、作品就把我录用了。

张小姐她的回复是:“我们运营还是要看实际的排版构图和用户分析的工作经验的,你之前在辅导机构的教育工作经验,对运营是毫无帮助的。至于推文撰稿那些,仅占公众号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你还是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工作展望吧。”

星巴克的经理Alice则说:一对顾客服务意识优先,二星巴克可能学不到咖啡的技术,因为用的是自动机打设备,书吧的是半自动的。我说得直接一些啊——我感觉,你被保护得太好了。问了你以前机构的工资和实习期的工资,我感觉我们星巴克3K一个月的工资其实也不多,你之前那份辅导机构的教师工作其实挺理想的呀,还是找找看吧,你是个本科生,按这个条件来说我们招本科生是找管理人员的,但你不是这个专业的,而不是让你心甘情愿地当咖啡师服务生的,哪怕你自己愿意,我们也觉得浪费了人力。”

“姐,你知道吗?你凉了。”事后原皓对我总结道。

“嗯……”

我还没找到属于自己的面包,只能暂且饮情水而饱腹,给自己默默冲劲。

在教师节前后的事后,看到学弟津锋分享的一条知乎链接:“为什么有些老师会对学生无条件地好?”

高赞的回答击中了我们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我一见你,看见我年轻时的样子。我想让以后的你不看见我年老的样子。你一定要生活的比我好呀。”

“我爱惜你的天赋。悲哀你的不幸。这世界对你太过残酷,我要做那个好人,从你身边路过给你更多的温柔。”

“知道你的心理不太健康,也要出大问题了,再也经不起任何刺激,那我就没有条件的对你好吧。其实也不是没有条件,只是那些不合情理的事,我会用更加温柔的方式让你接受。”

这让我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爹系班主任,一个治愈了我整个高中岁月的帅气男老师,受他的影响,我找的两任男友都按着他的原型那样要求宠自己,事事以我为中心,把两任都折磨得痛苦不堪。

我也同样想起自己在机构的教学经历,看到学生们稚气的脸庞,就感觉他们好像对未来无限憧憬又有无限可能性,所有教师的心里总是装着爱和希望的吧?

我和学生博涛和朵朵在下课后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广生路的大街小巷。

每个孩子牵扯着每个家,有欢乐的,就也有隐秘和悲伤的回忆——佳炜的母亲有躁狂症,对他有家暴的倾向。而骏宇的爸爸除了两次婚姻,而后还坐牢了,骏宇自己是奶奶养大的。

而后,我给两位教师,都写了长长的信,保平安和感谢师恩,朋友圈的大家都是教师,所以教师节的气氛特别浓烈。

我也像是时空里的匆匆过客,除了记忆,什么也没带走。和大家一样,一点一滴,缓慢不移地靠近衰老和死亡。

5.阳光之下

“我好累啊,工作的每天都好累。我不工作都不知道应该干些什么,生活很枯燥乏味。”建芳跟我说。

我问她:“没有跑步吗?”

“跑了,还是没有用。每天都是这样,该睡的时候躺在床上睡不着,上班工作时脑子就迷迷糊糊地想打瞌睡。我看你朋友圈的分享,每天都很鲜活。”建芳沮丧道。

我解释:“可是我也还是无业游民呀,每天只是想方设法地去玩,玩到精疲力竭,再跑步睡觉。”

建芳只是淡淡道:“我恰恰期待一场酣畅的睡眠,而不是充足的光明。我觉得整个人生都没意义。”

听到这里,我再也不想对她说什么“勇敢点”、“坚强下去”的客套话,我认真地对她说:“毕竟对我们患者而言,活下去本身就是很累很辛苦、又很没意义的事情。我们也只是因为亲情的羁绊和期待,苟延残喘的。那就当作是赎罪偿还那样地活下去吧。你也努力活下去。”

“嗯……我再试试,你也要加油。”

“要相信无论在哪里,阳光永远都不会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