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男孩与女孩:超越性别限制 获得充分发展
两性的区别可能最初起源于生物的发展进化。男性与女性在生物结构上有很多不同,不仅是我们可见的性别特征,还包括睾丸素水平,以及大脑的结构。
有研究发现,男性的大脑比女性的更大。而负责社会和情感功能的前额叶区域,则是女性的比男性的更大,这解释了为什么在一场争吵结束以后,女性还久久无法平复情绪,而男性早已经酣然入睡。
除了大脑中两性存在的生物差异,家庭和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还会固化两性的差异。
有一项研究表明,婴儿在10个月大时,就已经明白男女有别。当儿童在学龄前将他们所获得的信息内化之后,5~7岁的儿童会对男孩和女孩的刻板印象有非常严苛的标准。
同伴之间的社会活动,也会更加强化这一特征。
有研究发现,在6岁时,男孩喜欢集体活动,而女孩更喜欢一对一的交往。男孩喜爱的活动主要是打架争斗,而女孩更喜欢交谈。
女孩也通常在学习上比男孩更加刻苦,因为在她们的人格部分,努力程度是自尊的重要来源,而男孩更看重结果。有一项实验,研究人员分别用不同的指导语指导男孩和女孩做测验,当告知男孩和女孩指导语“做练习不重要”时,两组测验者的练习结果没有太大差别,当更换指导语“练习很重要”,女孩的练习结果成绩显著高于男孩。
在成长的过程中,男孩和女孩还有一些差异,研究人员有很多发现,包含了语言、视觉空间能力、数学、攻击性、恐惧害羞和冒险、情感表达等。
女孩在多种测试中都表现出了语言优势,女孩的语言发展比男孩早,在整个童年、青少年时期,女孩在阅读理解、语言流畅性上得分都更高。
男孩在视觉和空间能力的测验上,从4岁就开始体现出优势来,并贯穿一生。
男孩在数学上的优势,相对于女孩是微小的,事实上,在计算技能方面,女孩的测验成绩还会高于男孩,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女孩注重练习,而努力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但男孩对于数学的自我效能感会高于女孩,他们比女孩更有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解决数学问题。到了高中阶段,男孩在解决数学问题上更具有优势,会有更多的男孩在这个时期展现出优秀的才能。
在其他方面,2岁起,男孩比女孩就开始展现出更多的攻击性,青春期的男孩卷入反社会行为和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是女孩的10倍。女孩在陌生情景中,更容易害羞、谨慎、冒险行为较男孩更少。在情绪表达方面,孩童时期男孩更容易展现愤怒的情绪,而女孩的情绪更加丰富多样化。
但这些差异,只在群体测算上有意义,当我们比较男女两个个体时,这样的差异不具有普遍性的。当我们比较个体时,个体的差异远远要超越文化、性别、年龄等。很多发展心理学家也认为,男女之间的共性,是远远大于异性的。
发展心理学家们发现,在文化、家庭教育、社会影响下,人们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可能在以一种“自证预言”的方式,去强化或实现男女之间的差异。
很多父母对儿子和女儿都采取了不同的养育方式。譬如,在数学才能这个方面,受到自身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他们会期望儿子比女儿的数学更好,还会将儿子数学好归因于天赋,女儿数学好归因于努力,这些信息的传递自身就会对孩子产生心理影响,逐渐接收到这种观念的儿子可能会更加自信,而女儿可能会对数学丧失信心与热情。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女儿就可能不去选择数学或科技领域的专业,因此失去这个行业的发展机会。这便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性格刻板印象引发的“自证预言”。
在这种情形下,心理学家们建议,尽量以更加开放不设限的思维去看待男孩与女孩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很多时候是由家长、学校、社会和文化上不同的期待所导致的。真实情况是,男女在语言、数学、空间上的差异只在比较群体时有效,且这个区别非常微小。不要以性格刻板印象限制儿童自我实现,要尽量鼓励孩子消除思维上的局限,在认知上干预有助于男孩或女孩更广泛地追求不同领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