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高分笔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

本章内容主要是考查教育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涉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著作、思想,所以考查相互匹配的选择题比较多。哪个人说了哪些话、写了哪些书、提出了哪些观点,这些都是比较容易混淆和遗忘的,需要大家反复记忆。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红领巾提示

教育是“有目的的”,所以那些无目的的、偶然的就不算教育现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不是培养动物的。在考试中只要看到类似“动物也可以进行教育”“老鸭子教小鸭子游泳是教育现象”这种话,要知道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后天学习活动。如果是先天具有的技能或人体机能,就不算教育。

2.我国教育的起源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我国最早出现教育二字的名言。因此,最早将“教”和“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

(2)最早对教育进行解释的是东汉时期的许慎,他在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两句话也要记住,因为可能会出现“这句教育名言出自下列哪部著作”此类的选择题。

3.教育的定义

(1)从社会角度定义

广义的教育可以分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老师,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中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特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是指德育。

(2)从个体教育来定义,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红领巾提示

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把一个只会吃喝拉撒睡的人通过学习相关知识融入了社会,这就是个体的社会化;老师向学生传递了助人为乐的理念,有的学生长大后成立慈善基金,有的去边远地区支教,每个人助人为乐的方式不同,这就是社会的个性化。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既然教育是“有目的”的,那就说明教育具有目的性;“培养人”说明教育具有育人性;“社会活动”说明教育具有“社会性”。

目的性、育人性和社会性,这些是教育的基本属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直接考这七个属性名称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判断一种现象或一句话是属于哪种属性。高频考点是永恒性、长期性和相对独立性。

①永恒性,是指教育与人类共始终。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存在教育现象。有个混淆项请大家注意区分,如果说“教育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灭亡”,要知道这句话是错的。因为就算国家没了,只要人类还在,教育就还会存在。

②历史性,是指在历史发展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③继承性和历史性可以对比记忆,历史性是强调不同,继承性是强调相同,继承性可以理解为在前人理论成果基础上继续发展。

④长期性,代表性的名言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⑤相对独立性,教育相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来说具有自身规律,有可能超前,也有可能滞后于政治经济因素。

⑥生产性,教育通过教师教导学生养成良好品行,这是精神生产;同时,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也能进行物质生产。

⑦民族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教育。

5.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媒介也叫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措施。

(1)教育者

教育者具有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措施)

教育媒介是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和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在内容上,教育媒介可以分为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

在形式上,教育媒介可以分为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红领巾提示

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起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刚开始是不懂得、不理解教师所要教授的教育内容的,学生不会,教师就去教他,所以才形成了教育活动。

二、教育的功能

1.按照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促进个体知识技能的提高。比如“人不学,不知道”,这就是在强调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也叫教育的基本功能、本体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会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教育先培养人,再由人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社会发展功能也叫做教育的派生功能、拓展功能。

2.按照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教育可以促进、推动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这就是正向功能。同时,不好的教育也有可能阻碍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这就是负向功能。

3.根据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呈现形式是有计划、有预期的,这就是显性功能;

教育的呈现形式是无计划、无预期的,这就是隐性功能。

红领巾提示

有计划、有预期的显性功能不一定都是正向的。同样,隐性功能也不一定都是负向的。

三、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包含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1.神话起源说

(1)体现神或天的意志。(比如“奉天承运”)

(2)神话起源说是教育起源学说中最古老的观点。

(3)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

(4)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

(1)代表人物

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可以巧记为利马能生,“利”和“能”分别是两个人物,“生”指生物起源说)

(2)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根据前边笔记中提到的教育的概念,这个学说在现在看来并不是最科学的)

(3)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开始转向科学解释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

(1)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比如小女孩会偷偷穿妈妈的高跟鞋,抹妈妈的口红,这种无意识的模仿起源于本能好奇心)

(2)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3)心理起源说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红领巾提示

心理起源学说的口诀是心中美梦(孟)。“心”指心理起源说,“美梦”指美国的孟禄。

4.劳动起源说

(1)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活动。

(2)苏联和中国是劳动起源说的代表国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也是坚持劳动起源说。

四、教育发展的历史

1.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那时候的教育不会教你微积分,只可能教打鱼、捕猎等生存技巧)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3)教育具有原始性。(原始社会没有黑板、PPT和视频课程,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口耳相传)

2.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2)奴隶社会的教育

①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

②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因为有了奴隶和奴隶主的阶级划分)

③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相对立。(受教育的是奴隶主,奴隶根本没权利接受教育,而奴隶主不需要参加具体生产劳动)

④奴隶社会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⑤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

(3)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

①封建社会具有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红领巾提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这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4)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其他几个都好理解,象征性指接受不同的教育就象征着不同的社会地位。比如贵族子弟和普通百姓接受的教育肯定是不一样的。

象征性在古代东西方教育共同特征中占主导地位。

3.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

①五帝时期

出现了“成均”和“庠”,这是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

②夏代

出现了“序”和“校”,在这一时期,我国最早的学校开始出现。

红领巾提示

在理论上推论,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夏代,但是如果题干是问“有文物或文献考证的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哪个时期”,注意是商代。

③西周

西周的学校有国学、乡学之分。西周教育的典型特征是“政教合一”。

另外,西周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和乐是六艺的核心。

④春秋战国

由于东周时期天子影响力逐渐下降,所以教育伴随政治环境变化——官学衰微,私学兴起。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现了稷下学宫,官家出钱,私家讲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立大学。

⑤两汉时期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是太学。这一时期有个名词叫“文翁兴学”,文翁兴办的是官学,不是私学。

⑥隋唐时期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选士制度上开始使用科举制。

红领巾提示

科举制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期,1905年清末时期正式废除。

⑦宋元明清时期

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古代印度

①古代印度的教育类型分为两种,分别是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②古印度将人分为四等,由上至下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最常考的是最高等级婆罗门,婆罗门当时的教师是僧侣)

③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④佛教的教育方法主要是背诵经典,钻研经义。

(3)古代埃及

①古代埃及有三种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书吏学校)。宫廷学校主要培养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职官学校主要培养贵族和官员子弟,文士(书吏学校)主要培养一般奴隶主阶级。其中,开设数量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因为皇子皇孙在人数上肯定没有一般奴隶主阶级人数多。

②古代埃及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4)古代希腊

①古代希腊最重要的两种教育形式是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

②雅典教育的教育形式偏柔和,内容丰富,方法灵活;斯巴达教育则偏严厉,内容单一。

③雅典教育主要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主要培养军人。

④雅典教育是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⑤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西欧

中世纪的欧洲属于西方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突出的两种教育形态是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①教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教士和僧侣,除了学习神学思想之外,还要学习七艺。

所谓七艺,分别是指三科和四学,三科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是算数、几何、天文、音乐,而且都贯穿了神学。

②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红领巾提示

“骑士七技”可以巧记为马永健拾起猎枪,这和每个词的最后一个字同音。另外要注意教会七艺与骑士七技的区别。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①人文主义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②代表人物有维多利诺、埃拉斯莫斯、拉伯雷、蒙田。

4.近代社会的教育

(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这是与西方封建社会学习神学为主的教育相比最明显的区别)

(4)教育的法制化。

红领巾提示

四个特点可以巧记为法国仪式。(法制化的“法”,国家的“国”,义务教育的同音字“仪”,世俗化的同音字“式”)

5.现代社会的教育

(1)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2)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结合的;古代时期,教育和生产劳动是相分离的;现代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又从分离走向了结合。

(3)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

红领巾提示

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是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终身化就是从生到死一直都在接受教育。但是,“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等都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

现代教育的民主化首先表现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平等的教育机会、平等的教育资源、平等的教育结果。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3.教育最基本的规律有两个

(1)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

(2)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学的萌芽状态

(1)我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①孔子的教育思想

a.学说核心:“仁”和“礼”。(比如“仁者爱人”“非礼勿言,非礼勿听”)孔子将“仁”和“礼”放在首位,是把道德教育放在了首要地位。偏重于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b.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孔子将教育对象从贵族子弟扩展到了平民子弟,认为教育对象应当不论对方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如何,只要表示诚心求教,就愿意去教你。这属于教育平等里面的起点平等)

c.教育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

红领巾提示

这是四书五经里面的“五经”加《乐经》,其实“五经”之外还有“一经”,那就是《乐经》,不过后来《乐经》失传了,所以我们现在通常称剩余的五部著作为“五经”。

d.教育原则

第一,启发诱导。这是单项选择题的一级考点。所谓启发诱导,是指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启发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来解决问题,《论语》中的原文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以,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第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方式,也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三,学、思、行相结合。

第四,温故知新。

②孟子的教育思想

a. 性善论。(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b.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培养“大丈夫”人格。

红领巾提示

孟子的教育思想可以巧记为大善人。(“大丈夫”的“大”,“性善论”的“善”,“明人伦”的人)

③荀子的教育思想

a. 性恶论。(生下来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后天教育来矫正)

b.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正确道德观念)

c.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见—知—行。

④墨家的教育思想

a.兼爱、非攻。

b.教育内容的特色: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

c.知识来源有三:“亲知”“闻知”和“说知”。

红领巾提示

墨家的重视科技和孔子的轻视科技可以对比起来记忆。

⑤道家的教育思想

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教循自然原则,一切顺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

⑥《学记》的教育思想

a.《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大约成文在战国末期。

b.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当老师教育学生之前,老师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提高自身;在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又能发现自己的困难从而不断完善。这是原文的本意,只关注教师。现在的延伸意义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是相互促进的)。

c. 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也是《学记》中明确提出的教师观。

d. 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红领巾提示

冒号后面是《学记》中的原文,考试的时候题干中有时候会出现原文,然后考查考生是否能将原文与冒号前的四个字相匹配。

e. 豫时孙摩:“豫”是预防,“时”是及时,“孙”是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摩”是观摩。

f. 启发诱导:孔子启发诱导原则的原文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学记》中体现启发诱导原则的原文是“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里要注意区分。

g. 长善救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过错,简单来讲就是扬长避短。

h. 学不躐等:学习不要超过序列等级。这也是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①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有个徒弟叫柏拉图,柏拉图也有个徒弟,叫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教学方法,叫产婆术。苏格拉底的母亲就是一个产婆,他曾说他的母亲将他引向世界,他要把真理引导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真理,探索真理。产婆术是通过一问一答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明白事物本原。

产婆术一共三个步骤:讽刺、定义和助产术。

②柏拉图

a.柏拉图的著名著作是《理想国》,阐述的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b.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大里程碑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③亚里士多德

a.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是《政治学》《论灵魂》。

b.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和谐的教育,这种观点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④昆体良

昆体良的著名著作是《雄辩术原理》。因为翻译不同,这部著作也叫《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者《论演说家的培养》,这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7世纪之后,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红领巾提示

培根只是提出者,标志着教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夸美纽斯。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①夸美纽斯

a. 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b.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他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所有人都能受教育,所有人都能学到所有的知识,这是典型的普及教育思想。

c.另外,夸美纽斯还大力倡导班级授课制。

d.夸美纽斯的教育原则包括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

②卢梭

a.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与中国的孟子一样,都是倡导“性善论”。同时,他是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性人物。

b.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大里程碑著作就包括卢梭的《爱弥儿》,里面有一句名言“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③康德

a.康德是德国著名教育家,他的著作是《康德论教育》。

b.他的一句名言是“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c.康德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④裴斯泰洛奇

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⑤洛克

a.洛克著有《教育漫话》(注意不是《教育漫画》),同时,这本书中有一句话:“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这就是著名的“白板说”。他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b.洛克是英国人,提出的是绅士教育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①赫尔巴特

a.先掌握一下赫尔巴特的头衔和著作,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理论代表人物”。他所著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定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红领巾提示

要注意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区别,《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是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一个是近代,一个是现代。

还有一个区别,使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夸美纽斯,标志教育学正式独立并规范化的是赫尔巴特。

b.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这两个基础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所以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c.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他认为,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的教育。

d.赫尔巴特首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他表示:“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教育要通过教学传授知识。

e.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红领巾提示

赫尔巴特的学生席勒在后期实践过程中把四阶段论发展为了五阶段论,分别是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这里要注意区分。

f.赫尔巴特提出了“旧三中心论”,分别是“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可以巧记为“老师在课堂中教教材”。由于没有关注学生,所以被称为“旧三中心”。

②杜威

a.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大里程碑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反映了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

b.与赫尔巴特形成对比,杜威提出了“新三中心论”,分别是“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

c.还是和赫尔巴特形成对比的是,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d.杜威提出了教育本质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

e.在教育目的上,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并不是说教育没有任何目的,而是只关注教育自身的过程。那些“教育是为了找好工作,教育是为了嫁个好人走向人生巅峰”的目的不在教育的观点之内。

f.杜威提出从做中学,并提出了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存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3.二十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1)实验教育学(考试频次较低)

①实验教育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

②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

③代表著作:《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

④教育实验三阶段:提出假设、进行实验、确认实验结果。

(2)文化教育学(又称为精神科学教育学,考查频次也比较低)

①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

②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可以巧记为狄斯利)

(3)实用主义教育学(重点记忆)

①产生于美国。

②代表人物:杜威和克伯屈。(注意杜威的观点都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张)

③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等。

④实验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赫尔巴特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的。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也叫社会主义教育学,重点记忆)

①克鲁普斯卡娅(这是列宁同志的夫人),她的代表作为《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教育》。(注意与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区别)

②马卡连柯,代表作为《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③凯洛夫,代表作为《教育学》,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④杨贤江,代表作为《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5)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学说,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

4.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1)蔡元培

①毛泽东曾评价蔡元培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②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分别指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③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2)黄炎培(注意很容易和蔡元培混淆)

①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

②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职业教育理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3)晏阳初

①晏阳初被誉为“国际平民主义之父”。(可以巧记为“艳阳初升照平民”,艳阳初为晏阳初的谐音)

②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③三大方式:学校、家庭、社会。

(4)陶行知

①毛泽东称赞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赞陶行知为“万世师表”。

②陶行知有很多名言在单选中可能会涉及,比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③陶行知的老师是杜威,所以他的教育观点和杜威相似。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著名论点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5.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当代的教育学理论有三大理论流派,分别是结构教学论、发展性教学论和范例式教学论。

(1)结构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代表著作是《教育过程》。他认为学生要去理解和学习的是学科相关结构的内容,要掌握学科的一些基本结构知识。怎么去学呢?老师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所以这种方法也叫发现法。

(2)发展性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是赞科夫,他提出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代表作是《教学与发展》。

(3)范例式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是瓦·根舍因,这是一种通过举例说明例子代表的一类事物,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规律的方法。

红领巾提示

除了三大理论流派之外,还有一个人物需要掌握,那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他提出了和谐教育思想,代表作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第三节 教育研究

一、概念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教育活动。(红字部分有可能出单选,易错项是教育现象)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单选、多选、简答题都有可能考查)

1.选择研究课题。

2.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

3.制订研究计划。

4.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5.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

红领巾提示

可以巧记为“一选二检三制订,分析整理写报告”。

具体阐释

1. 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也是教育研究的关键性一步,一个好的研究课题有以下特点(多选题或低频简答题):

(1)有价值。 (2)有科学的现实性。 (3)明确具体。

(4)新颖、有独创性。 (5)有可行性。

好的研究课题不包含覆盖广泛的特点。因为覆盖广泛和明确具体是相反的。

2.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教育文献检索最重要的作用是吸取经验、避免重复研究。教育文献检索贯穿研究的全过程。

3.制订研究计划可以概括为四个问题: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预计成效。

4.教育研究资料的基本步骤是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

5.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是教育研究的最后一个过程。

三、教育研究方法(多选题、简答题)

1.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包含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法。

(1)观察研究法

观察研究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法是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特点:目的性、自然性、有翔实的观察记录、能动性。

红领巾提示

在处于自然状态下进行考察,是只观察但不影响客观事物。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

根据调查对象的分类,可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比如全国人口普查,就是全面调查;比如将全国人口分为5个层次,抽出来其中一个层次进行调查,就是抽样调查;如果只对山东省进行调查,就是个案调查;如果只对山东省的老年人口进行调查,就是重点调查。

(3)实验研究法

这是各类教育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实验研究中会出现几大变量:无关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干涉变量、控制变量。

(4)个人研究法

个人研究法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个团体进行单独研究的方法。比如一个班级有60个人,57人考了85分以上,3个人考了60分以下,老师对这3个人没考好的原因进行研究,就是个人研究法。

(5)比较法

仅简单了解即可,班级与班级之间可以比较,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比较,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可以进行比较。

2.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质性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随笔。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实际工作者(比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计划、行动(核心)、观察、反思。

(2)质性研究法

质性研究法也称为“实地研究法”或“参与研究法”,它是基于经验和直觉之上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

(3)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即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真实情景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4)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也可以说是“教育心得”,主要是写教育过程中某一点体会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