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大坝维护裂缝处理情况
7.4.1 1987年以前裂缝情况
根据统计,自1960年6月库水位为1076.70m时土坝开始产生裂缝到1987年底,累计出现裂缝288条,其中74%即为对大坝有严重威胁的横向裂缝,尤其在淤土加高期间,全断面发生裂缝11条,其中背水坡高程1101.50m以上至老坝体平行发生纵缝8条,后相继与两坝肩横缝相贯通,形成了“八大圆弧”,最大缝宽10cm,最大深度达12~13m,纵缝长度300余m。同时,在多次安装或更换测压管的过程中,都发现部分钻孔存在循环水漏失现象,这表明,坝体内部的暗裂缝也非常发育。
7.4.2 裂缝处理
对过去发生的裂缝,历年除采取开挖回填处理外,1980~1982年、1984~1986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帷幕灌浆加固。共完成灌浆孔1043孔,总进尺59306.5m,灌浆量达14955.5m3,折干料14024.7t,通过灌浆密实了坝体,有效地改善了坝体质量。
7.4.3 近期大坝裂缝及处理情况
两次灌浆完成后,水管所对坝体裂缝继续进行了跟踪检查,从1988年开始至1994年,连续6年再未发现大的裂缝,结束了大坝自蓄水以来,年年产生裂缝的历史。但由于库水位逐年抬高的影响,1995年又在左肩背水坡发现裂缝8条。为了防止裂缝继续向纵深发展,危及大坝安全,1996年9月,水管所再次对产生的裂缝进行了骑缝充填式灌浆处理,共计完成生产孔和检查孔112孔,进尺2462.14m,灌浆量220.1m3。
由于这次灌浆量较小,且属浅层裂缝,因此,对坝体位移变化影响不大。根据灌浆期间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位移、测压管浸润均属正常,无突变现象发生。
1998年,在更换测压管时,发现个别钻孔存在循环水漏失现象,这表明坝体内部仍有一定暗裂缝存在。同时,2000年又在坝左肩下游坡发现裂缝15条,呈缝群状态分布在高程1072.50~1101.50m范围内,最大缝宽2cm,长度30m左右,其中1条已直达坝顶。新发现的这些裂缝除表层作开挖回填外,深层由于资金原因暂未处理,是大坝安全的隐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