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勸誡同輩切勿沉迷於網上遊戲
年級:中三
作者:李倩婷
批改者:王敏嫻老師
設題原因
1.針對某些已存在的觀點,提出反駁,提出己見,進行議論,是常見的議論方式。為使初中學生能在寫作前顧及對象及針對對象寫作,於中三級特設遊說單元,以訓練學生掌握對象及駁論的能力。
2.同學寫作前先研習鄭罡宜〈你想複製一個你嗎?〉、潘金英〈給女兒的信〉、〈趙氏孤兒〉、〈燭之武退秦師〉及〈鄒忌諷齊王納諫〉等,以學習遊說的策略。
批改重點
1.確定遊說的對象及掌握作者的態度。
2.動之以情,說之以理。
批改重點說明
1.掌握對方的立場態度,針對問題,提出論點。
2.為使文章觀點具說服力,內容必須情理兼備,才能動人。
批改正文
範文
相信與我同年紀的你,就算不熟悉電腦結構,也能使用它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網絡更是奇妙,能讓人和遠方的親友、甚至不認識的人交上朋友。網上遊戲更是一種受青少年歡迎的消閑方法,相信你也會同意吧!
評語
●先確立對象,以自己與對方同年,藉此拉近與對方的距離。並先對電腦的應用作出認同,與對方同聲同氣,動之以情。
但是,沉迷於電腦遊戲又是另一回事!我不能說“電腦遊戲”是十惡不赦,或許,我得承認它能替心理壓力沉重的學生減減壓,同意嗎?但若“沉迷”,卻絕無好處。《中國青年報》前幾年的報道說,華東理工大學退學和轉學的二百三十七名學生中,有八成以上因為過度沉迷於電腦遊戲而影響學業,面臨退學危機!一名在交通大學就讀的學生在網上就坦誠地說:“整天沉溺於那些低級趣味的網絡遊戲中,不僅學習成績一次又一次地亮起“紅燈”,而且令身心精疲力盡,怎會不影響身心健康呢?”影響學業,影響健康,值得嗎?
評語
●第一段談的是“應用”電腦和以“網上遊戲”作消閑的層面。第二段卻筆鋒一轉,帶出論點,針對“沉迷”的核心問題。由於“沉迷”不再是“應用”的層面,觀點鮮明,理由充分,使人難於反駁。不單論點鮮明,並引用數據資料,論據也充足。
其實,沉迷於網上遊戲的青少年,又怎會不清楚這些影響呢?可惜忠言逆耳,失去了學業和健康,便追悔莫及。無節制地玩電腦遊戲更會影響視力。你看,“四眼同學”不是愈來愈多了嗎?而且,在學校坐了大半天,空餘時間還不用來做運動,還要坐上多個小時玩網上遊戲,如果坐姿不正確,發育中的你更會引致脊骨發育不良。
評語
●掌握青少年“反叛”的心理,以青少年本身就是最清楚問題所在,使被遊說者作自我反省。更以身邊同學的健康問題,要被遊說者洞悉危機所在,而不是一味說教。
上海巿大學生研究中心主任陸勤曾說:“信息網絡在給人類帶來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不少“麻煩”甚至消極影響。”以上所提及的例子雖然都屬於內地的情況,但是不正也是你我所面對的問題嗎?只要你是沉迷者,不就會發生在你的身上嗎?希望各位同輩切勿沉迷於網上遊戲,把屬於自己的時間主權奪回手上,不要讓網絡控制自己!
評語
●引述多項數據資料後,再以反問句作結,請求被遊說者“把握屬於自己的時間主權”,動之以情,使對方不得不感動。
總評及寫作建議
本文作者能充分掌握遊說的技巧,能掌握對方心理,即動之以情,挑戰青少年的反叛心理;更能旁徵博引,用上不少數據資料達到以理服人,可見同學在下筆前花了不少心思在資料搜集上,這是寫作議論文章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作者更能在論據中,清楚反映道理——同學沉迷於網上遊戲是因為對方沒有掌管時間的結論。由於創作目的所限,同學以遊說為目標,不宜多說理,故同學收結於此亦屬恰當。
如同學能進一步抓緊以上論點,繼續提出更多更豐富的論據和論證,可另寫成一篇不錯的議論文。
老師批改感想
議論文寫作對一般中學生來說,好像是很沉悶的事,可能是他們日常欠缺訓練、欠缺思考,而議論文本身又給學生“說教”的感覺。但是,如果我們將議論文的範疇擴闊,遊說文章也可是一項訓練的方法。但是訓練的目標要清楚,重於確定遊說的對象、對方的態度以及如何情理俱備。當學生明白寫議論文也需要考慮到這些問題時,就必須再提升訓練的層次——即要以道理為先,文章需要顯明真理,不能只為求對方認同而不辨是非。
因此,日常多閱讀,擴闊視野,以求博聞;多思考,以批判的態度對待新知新見,退而勤思,以求理出個人的觀點立場,才有獨創之見及深刻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