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效管理体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5 初战告捷┃理解之后重整旗鼓

面对真真切切的人效分析报告,从总经理到高管,从一线业务部门到二线职能部门,大家都非常震惊,震惊自己在这个行业里干了这么多年,也算是行家里手,却没有进行过人效分析。他们一直采用单一的以达成经营目标为导向的经营模式,认为门店数量同比增加,销售收入同比增加,经营目标实现了,就万事大吉了,从没有想过自己要带着“用了多少人力来实现这个经营目标”的责任去经营企业以及管理业务。

“人效管理”的概念开始被大家接受:一家企业,销售收入总量高不算强大,人均销售收入高才算真正强大。这是构建和运维人效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

回到上面的人效分析,据了解,WAI企业的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8%~67%,人力成本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为45%~61%。按照这个比例,我们以纯经济角度来思考,进行以下假设推理。

假如销售部门提出需要增加一名普通级别的员工,按照市场价位,企业至少要支付5000元/月才能招到这样的员工。那么,该员工至少要完成销售收入2.3万~2.7万元/月(企业还需要奖励员工,支付业绩提成和奖金),才能养活自己。当他完成的销售收入超过这个数值时,他才能够为企业的经营效益做出贡献。否则,这名员工连自己都没法养活。也就是说,当这名员工没有完成这个销售收入时,他就分摊了其他员工的贡献,企业要用利润养着他。

我们再拿图2-6的数据来说,如果这个数据是倒过来的,即A和B两个部门都有3/4的员工能够达到WAI企业制定的销售收入目标值以上,只有1/4或者更少的人在这个目标值以下,那么分摊的人就少,是不是毛利率的值就能上升呢?答案是肯定的。

还有,把居高不下的人员流动率给控制住,使之下降到50%以下,是不是毛利率的值又可以上升一点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再有,从图2-2的WAI企业年初经营计划值来看,如果WAI企业在下半年6个月里,继续只追求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加,不重视人效,没有“人效管理”的概念,那么年底就会出现如图2-12所示的结果。

图2-12所示的结果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即使下半年6个月能够稳住毛利率不再下滑,并且维持在10%之上,新财年的经营目标计划中的毛利率和毛利净值目标也将泡汤。道理很简单,年初经营目标计划为:销售收入翻番为2.2亿元/年,毛利率为20%,企业赚到2400万元的毛利。但是,从上半年6个月的实际经营结果来看,很有可能到年底,毛利率下滑到只有10%,也就是说,企业只能赚到1200万元。这一升一降,毛利净值一模一样。大家忙忙碌碌辛苦了一年,增加了门店数量,也增加了总销售收入,但还不如不增加门店,就经营原有的几家老门店,这样也能实现毛利净值1200万元。是不是这一年的企业经营非常不“划算”?全年还有后面6个月,该怎样做是不是很清楚了?

图2-12 全年毛利净值预测

资料来源:WAI企业。

数据、道理,不分析不知道。分析、分析、再分析,大家的心结最终被解开。为此,WAI企业总经理发话,从现在开始,每一位高管、每一位部门经理,都要具备“人效管理”的概念,带着经营的头脑,“用对人,用有效的人”。

“人效管理”的概念被采纳之后,几个月过去了,再来看看他们的人效数据,人员流动率上升的趋势开始出现拐点,好几个门店的员工离职率为零,毛利率净值又重新回到了年初的计划值。

故事讲到这里,也许大家会认为,人效管理体系有这么大的魔力,能解决企业毛利率下滑的问题,让企业起死回生?当然,不能这么绝对化。人效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经营管理方法论系统,上面讲述的人效分析,仅是其中的一个模块。人效管理体系构建和运维的难度,不在于数据分析报告怎么做,而在于能够透过数据分析,找到人效管理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构建整体的、有机的人效管理体系,然后进行系统构建并推动其运作。

大家身处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其经营特点大不相同。所以,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高科技企业、互联网电商企业等企业中,人效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大不相同。

笔者当初在探索和验证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了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陌生行业来验证,看看自己这个“外行人”(非业内行家)能不能帮助企业成功构建“人效管理体系”,以此来验证人效管理体系的通用性和适用性。事实上,不同行业的企业老板和管理者之所以能够接受这个人效管理体系,恰恰是因为人效管理体系源于企业经营目的的本质,是一个来自企业经营又回馈于企业经营的实用的管理体系。

可能大家会关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各自所处的企业的性质不同(有国企、外企、民企),与我们合作的企业老板的个人魄力也不同,人效管理体系都适用吗?

要相信,“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在微利时,企业管理者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帮助企业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