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慧可承上启下受衣钵

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开宗立派之初,洛阳有个博学旷达,且有一定佛学根基的僧人叫神光。神光俗姓姬,虎牢人,虎牢位于今河南成皋县西北。神光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担心无子,于是便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希望能生个儿子,继承祖业。

就这样虔诚地祈祷了一段时间,慧可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念佛恩,慧可出生后,父母便给他起名为“光”。

姬光自幼志气不凡,博闻强记,广涉儒学,对《庄子》、《易经》都十分精熟。他喜欢谈论玄妙的道理,后来接触了佛典,被佛典中蕴含的义理所打动,于是决定出家探寻人生的真理。

姬光的父母见其志气不可改移,便允许他出家。于是,他便来到洛阳龙门香山出了家,并改名神光。此后,他遍游各地佛学讲堂,了解并悉心研习大小乘佛教的教义。经过多年学习,神光虽然对经教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个人的生死大事对他来说,仍然是个难解之谜。

神光在32岁那年,放弃了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文字知见的做法,回到洛阳龙门香山,开始实修。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打坐,希望能够借禅定的力量解决生死问题。

这样过了8年。有一天,在禅定中,他蒙眬中听到有人跟他说:“如想证得圣果,不要执着于枯坐,大道离你不远,你可往南去!”

就在苦恼没有答案之际,神光听说有个叫达摩的天竺僧人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弘传佛法,风范尊严,于是便来到少室山少林寺,早晚参见达摩,恭候在旁,以求获得真知和教诲。

开始时,达摩祖师只是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但是,神光并不气馁,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他用古时的大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就这样,他每天从早至晚,一直待在达摩面壁的洞穴外,丝毫不敢懈怠。

腊月 指农历十二月,古时候也称“蜡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主要是以岁时的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有一年腊月初九的晚上,天气陡然变冷,寒风刺骨,下起了鹅毛大雪。神光依旧如每天那样站在洞外,一动也不动。天快亮的时候,积雪居然没过了他的膝盖。

这时,达摩祖师才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心生怜悯,问道:“你在雪中站这么久,要求何事?”

神光流着眼泪虔诚地说:“希望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大意是希望师尊教我如来之法,好让我教化芸芸众生。

达摩祖师道:“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必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能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希求佛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

听了达摩充满禅机的话,神光已然明白其中涵义。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殷重心和决心,他暗中拿起锋利的刀子,“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顿时,鲜血殷红了雪地。神光却全然不理会,他面不改色地把断臂放在达摩的面前。

达摩祖师被神光的虔诚所感动,于是就说:“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都是不惜生命,为法忘躯。而今你为了求法,在我跟前,也效法诸佛,砍断自己的手臂,有此至诚之心,求法之事有何不可呢?”于是,达摩祖师将神光收为门人,并将他的名字改为慧可。

就在这个风雪之夜,刚刚成为达摩弟子的慧可就迫不及待地问师尊达摩:“佛法的道理,您能讲给我听吗?”

法印 道教与佛教术语。在佛教中,法印是佛教徒用以鉴别佛法真伪的标准。又译法本、本末、忧檀那等。法指佛法,印喻能印证真伪的佛法之印。凡符合法印的为佛法,不符合的为非佛法。道教法印面上刻着具有道教含义的文字。

达摩说:“诸佛法印,非从人得。”意思是你不能从别人那儿求得佛法。

慧可心中茫然,便说:“我的心不安宁,那就请师为我安心吧。”

达摩答道:“当你感觉不安时,那个不安早就过去了。可是你还要拼命地去找这个不安,去找一个方法来去除这种内心的不安。”

慧可沉思良久,答道:“我寻找我的心,然而我找不到。”

达摩答道:“我已经为你安定了心境。”

慧可当即豁然大悟,明白了只有断除妄想,彻底无心,才能无牵无挂,脱体无依,也只有如此,才是解脱之道。

慧可开悟后,继续留在达摩祖师的身边侍奉,时间长达6年之久。

达摩在去世之前,召集弟子们说:“我的寿命快到了。死之前,我想证实一下你们的禅法修为到底如何,请你们将自己所悟到的说给我听听吧。”

听到达摩的命令,道副首先站起来说:“我们应该不执着文字,也不舍弃文字,而是应该把文字当作求道的工具。这是我悟到的。”

达摩怒声说:“你只得到了我的皮。”

尼总持一见道副不行,连忙站起来说:“依我所了解的,就像庆喜看到了阿佛国,一见之后便再也见不着了。”

达摩又厉声说:“你只得到了我的肉。”

道育随后起来说:“地、水、火、风本来是空的,眼、耳、鼻、舌、根也非实有,整个世界无一法可得。”

达摩回答:“你只得到了我的骨。”

最后轮到慧可,只见他站起身来,向菩提达摩三拜行礼,然后便站着不动了。达摩哈哈大笑,说:“你已得到了我的髓。”于是,慧可便成为禅宗的二祖,接替达摩进行传法的工作。

其实,禅宗推崇的境界是一种无差别的境界。道副虽然口口声声说要不执着文字、不弃文字,表面上似乎超越了语言的差别,而其内心中却还存在着文字差别,否则他也就不用把那种不执不弃的想法表达出来了。所以达摩给他的评语是只得到皮,不过是刚入禅法之大门而已,离真正开悟的境界还远得很呢!

尼总持虽然超越了语言文字的差别,但又堕入有与无、见与不见的对立之中。如其心中超越了有与无、见与不见,那便没有什么庆喜与阿佛国,也没有什么一见之后便不再见的差别了。所以达摩给她的评语是只得到肉。

道育所说的已是佛法的基本道理。认识到世间无一法可得,一切皆假而不实,精神上自然可以超越差别与对立。但禅宗的精神不只是体现在认识的飞跃之上就算完了,更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要把那种超越认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精神融于生活之中。道育的认识已超越了,认识到了佛法的真理,但其行为却还滞涩难通,还是要说、要想,所以达摩说他只得到了骨。

慧可则不说不动,己身与意合,超越了认识与行为之间的差别,与禅合一了。所以,他便得到了菩提达摩的髓。

袈裟 汉语意译为莲服、袈裟野、迦逻沙曳、迦沙、加沙等,梵语意译作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指缠缚于僧众身上的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称名。袈裟具有杜防法衣他用及避免他人盗取等功用。

这个故事的含义表达了达摩的禅意:要超越一切差别,而更关键的是,这种超越不能只停留在认识的层次上。超越认识与行为的差别,那才是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经过这次考问,达摩祖师在依法授衣时对慧可说:“我有《楞伽经》四卷交付给你,这是通达如来佛大觉圆满之心的要门。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望你弘传,开悟众生。”

于是,慧可承受大法并接受袈裟,继承了达摩祖师的衣钵,然后就在黄河近边一带韬光晦迹,隐居不出。由于早年已名驰京师,因此前往问道的人络绎不绝,慧可随时为众开示心要,因而声誉越来越大。

慧可的禅学思想直承达摩,特别是达摩传授他的四卷《楞伽经》,重视念慧。此经的主旨是以“忘语忘念,无得正观”为宗。这个思想,经过慧可的整理发展,对后世禅宗有很大的影响。

达摩的壁观禅法,是以理入和行入为入道途径的。“理入”即“壁观”;“行入”指万行同摄的“四行”。“四行”着重于劝人在日常生活中去除一切爱憎情欲,严格按照佛教教义苦下功夫。

“理入”属于宗教理论,“行入”属于宗教实践,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慧可继承了达摩的这个思想,指出众生与佛无差别的义理,直显达摩正传的心法。

黄河 我国北部大河,世界第五大长河,我国第二长河,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千米。黄河发源于青海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

达摩所传的安心禅法,成了慧可毕生心血所系。自此慧可独立弘法以来,他便一心一意地弘传安心禅法。虽然当时被认为是“魔说”,但丝毫没有影响慧可弘传此法。

达摩“理入”的根本意义在于深信一切众生具有同一真性,如能舍妄归真,就是凡圣等一的境界。慧可继承了这一思想,指出生佛无差别的义理。

慧可的禅法思想源于《楞伽经》,但他却对其中的“专附义理”作了许多自由的解释,因此将佛法向前推进了一步。

慧可曾用诗句来表达他的禅学见解,他在答一居士的函中说:

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

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真如。

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

从中可见,在慧可看来,万法一如,众生与佛不二。慧可承袭了达摩“理入”之旨,悟此身与佛并无差别,即身是佛,可谓得到了达摩的真传。

慧可在禅宗地位十分重要,为达摩后中华禅传人第一人,是公认的禅宗二祖,为我国禅真正的实践者。也可说,慧可虽不是我国禅宗的开山,但他把印度佛法教义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使佛教彻底地中国化,成为适合我国士大夫与百姓口味的中国佛教,这是慧可对我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

阅读链接

据河北省《成安县志》客籍人物篇载:慧可在107岁的高龄时,于隋开皇年间的593年来成安讲经传法,为此特在匡教寺前修筑了两丈多高的说法台。因慧可所讲的禅理非常好,四面八方的老幼听者甚众,匡教寺的和尚也听得入了迷。

慧可说法甚大,这一来惹恼了这里嫉贤妒能的法师辨和,他便到县衙诽谤慧可散布异端邪说,要县里治罪。知县翟仲侃听信了辨和诬告,对慧可加以非法,将其迫害致死,尸体投入漳河。民间传说,慧可从水里漂出,盘腿打坐,双目微闭,安详如生,逆流而上十八里到芦村以北,被葬在那里。唐代时,在此修元符寺,并建二祖灵骨塔,以示纪念。这里形成的村落也称为二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