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齐国的崛起
宣姜之乱
大凡涉及继承权的斗争,都和宫闱不修有关,卫国自然也不例外。卫宣公早在做公子时,曾经和父亲卫庄公的宠妾夷姜有染并生下一子,取名为急子——也称为伋子。州吁之乱结束后,卫宣公回国继承君位,将夷姜立为正室,急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嫡长子。其实早在夷姜之前,卫宣公已经娶了邢国国君的女儿为正室,而且夷姜又是其父亲的宠妾,因此卫宣公此举不仅有违周礼,更有乱伦的嫌疑。
然而,卫宣公的乱伦行为并未结束。急子成年之后,卫宣公为其迎娶了齐僖公的长女宣姜为妻。然而当新娘来到卫国时,卫宣公看到宣姜的美色,居然色心大动,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他借故派急子出使宋国,自己却在淇河搭起新台,将宣姜娶为继室。这就是有名的“新台故事”。
急子回国后,并未对父亲的这一举动有所不满。卫宣公与宣姜成亲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公子寿和公子朔。原本急子的储君之位,就得益于卫宣公对夷姜的宠爱;而此时宣姜受宠,夷姜受到冷落,急子的储君之位就日渐不稳了。再加上宣姜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国君,每日在卫宣公面前吹枕边风,离间卫宣公与夷姜和急子之间的关系。长此以往,卫宣公居然起了杀人灭口的心思,想要把急子除去,另立宣姜之子。
卫宣公和宣姜商量出一条计策:先假意令急子出使齐国,暗中派遣刺客先在急子的必经之路埋伏,给人造成一种路遇劫匪的假象。急子不疑有他,欣然前往。然而宣姜的毒计却被其子公子寿知道了。
公子寿虽然是宣姜的孩子,但从小却是在卫宣公的两个弟弟——人称左右公子的抚养下长大的。而急子当年出生时,流落在外的卫宣公亦曾将他交给左右公子抚养。因此二人关系甚好。虽然年纪相差甚远,又是同父异母,却仍然兄友弟恭,感情十分融洽。公子寿知道母亲想要除掉急子,情急之下,连忙星夜出城,追上了毫不知情、欣然出使的急子,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让他不要去齐国,逃到其他国家避难。
谁知急子天性仁孝,虽然知道了一切,却并不愿意违逆父亲。他拒绝了公子寿的提议,打算按原计划前往齐国。救兄心切的公子寿只得假意为哥哥饯行,在席中将其灌醉,自己则乘急子的车队前行,慨然赴死。
果然,卫宣公派出的刺客看到卫国的车队,便将公子寿误认为急子,一拥而上,将公子寿杀害。而急子酒醒之后,发现公子寿和车队都不见了,立刻猜到了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匆匆赶到事发现场,看到刺客刚刚杀死公子寿,正欲离开,急子便朗声说道:“你们杀错人了。我才是急子!”刺客见此,便索性将急子一同杀了。
卫宣公得知此事后,被急子和公子寿的行为所打动,深深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不久就在悲痛中去世。这一事件,史称“宣姜之乱”。
卫宣公去世后,公子朔继位,是为卫惠公。然而由于卫国人感念两公子的美德,大都不支持卫惠公,而曾经抚养急子和公子寿的左右公子更是对卫惠公深恶痛绝,二人决心联合起来,将卫惠公推翻。
三年后,左右公子联合大夫宁跪发动政变,拥立急子的亲兄弟公子黔牟继位。不得人心的卫惠公只得仓皇出奔,逃到母家齐国寻求庇护。此时齐国国君乃是齐僖公之子齐襄公。齐襄公虽然荒淫无耻,但却是颇有野心。他知道这正是一个介入卫国事务,为齐国捞取利益和声望的好机会。于是他收留了外甥卫惠公,并在数年之后纠集诸侯,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杀回了卫国。屡经内乱的卫国根本无法与齐抗衡,于是卫惠公在齐襄公的支持下又重新坐上了国君的位置,左右二公子被杀,公子黔牟则由于是周王之婿,逃得一命,被赶到了成周。
从州吁之乱到宣姜之乱,卫国的内乱频仍,又屡遭敌对诸侯国的侵扰,在内忧外患之下逐渐衰落下去。
齐襄公的美梦
卫国的内乱,与齐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个在春秋初年地处一隅的诸侯国,在齐僖公时期逐渐兴起,开始积极参与到中原争霸的形势中来。
春秋初年的山东半岛上,除了齐国、鲁国,还有一个叫作纪国的诸侯国。齐国同纪国虽是邻国,但彼此关系却甚为恶劣。原来早在西周夷王年间,当时的纪国国君向周天子说了齐哀公的坏话,周天子信以为真,便将齐哀公活活煮死,另立其弟公子静为国君,是为齐胡公。齐胡公为了躲避纪国的迫害,甚至一度迁都。从此齐、纪二国结下了深仇。到春秋初年,齐国逐渐强盛起来,为了实现霸业,自然首先将矛头对准了纪国。
齐僖公当政时,曾经尝试同郑庄公结盟,共同讨伐纪国,未能成功。鲁桓公十四年(前698),齐僖公怀着吞并纪国的遗憾去世,其子公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凭借着父亲留下来的政治遗产,继续投身到争霸的事业中去。他见在鲁国的庇护下,纪国始终不能被消灭,于是便转而同鲁国作对。齐襄公即位伊始,鲁桓公曾经想调解齐国和纪国之间的矛盾,因此召集齐襄公和纪国国君进行会盟,然而齐襄公并不买账,不仅没有同纪国修好,反而随即派兵进攻鲁国,双方在奚地打了一仗。然而紧接着,齐襄公又以将同周天子之女大婚为由,邀请鲁桓公前往齐国为其主持婚礼。鲁桓公欣然前往,却没想到此去送了性命。
原来齐襄公虽然颇有政治才干,但在私生活上却极其不检点。齐僖公有两个女儿,宣姜和文姜。宣姜被卫宣公夺去,引发了宣姜之乱;而文姜与齐襄公有私情,曾经被打算许配给郑昭公,但是未果;后来鲁国发生内乱,鲁隐公被公子翚杀死,鲁桓公即位。公子翚为了安定局势,与各国交好,便表示愿意同齐国结为亲家,替鲁桓公做主,迎娶文姜。
文姜嫁到鲁国后,自然与齐襄公断了联系,十余年没有来往。齐襄公此次请鲁桓公访问齐国,一方面可能有又打又拉的政治策略在内,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借此机会与文姜重聚。文姜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于是不仅怂恿鲁桓公前往,更以归宁之名要求一同前去。鲁桓公自然不知内情,被文姜的枕边风吹得七荤八素,便答应了文姜的请求。结果,文姜、齐襄公二人在齐国重新勾搭到了一起。文姜干脆夜不归宿,就住在齐襄公的宫殿内。
鲁桓公得知此事,自然勃然大怒,将文姜痛斥一顿,并决定离开齐国。文姜向齐襄公哭诉前情,齐襄公为了给妹妹兼情人出气,居然一不做二不休,动了杀人的心思。于是,齐襄公趁给鲁桓公饯别之际,在酒席上将后者灌得大醉,又命叔叔公子彭生为其驾车,在途中趁机害死了鲁桓公。为了应付鲁国的追责,齐襄公又将所有罪名安在彭生的头上,将其杀死当作了替罪羊。
继位的鲁庄公面对这个不讲道理的舅舅实在无可奈何,他也只好默认了文姜从此离家不归的事实。在齐鲁之间的禚地为文姜修建了一座行宫,从此文姜就居住在那里。更可笑的是,鲁庄公为了与齐国修好,再次前往齐国,为齐襄公和王姬主持了婚礼。
齐国在与鲁国的明争暗斗中大占上风,所谓唇亡齿寒,纪国自然也不能幸免。齐襄公见鲁庄公新近上台,自顾不暇,便腾出手来对付纪国。鲁桓公死后一年,齐军就入侵纪国的郱、鄑、郚三邑并占领之。在齐国的压力下,纪国内部也发生了分裂,纪国国君之弟纪季投降了齐国,并将酅地献出。
这时候,鲁庄公还想保全纪国,便打算同郑国结盟,对抗齐国。但此时的郑、鲁关系早就不比从前,因此,郑国拒绝了鲁庄公的请求。这下纪国彻底断了生路。又过一年,齐军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出奔,纪国宣告灭亡。
吞并纪国的齐国领土大增,陡然成为一股强劲的势力。不过,齐襄公的称霸美梦并未实现,就因为内乱的爆发戛然而止了。
同室操戈
鲁庄公八年(前686),郕国在齐国和鲁国的联军攻击下投降。至此,齐襄公的霸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只要他能够会盟诸侯,就足以被称为一方霸主。然而,齐襄公终究没有再向前一步,一场突然爆发的内乱,不仅断送了他的性命,也暂时中断了齐国的霸业之路。
事情起因于齐襄公的一次出尔反尔。之前,齐襄公曾经派遣大夫连称、管至父二人领兵戍守葵丘,并告诉他们:“瓜时而往,及瓜而代。”也就是戍守时间为期一年。一年之后,连称和管至父并没等到换防的齐军,疑惑不解的二人便向齐襄公请求回到临淄,可齐襄公似乎早把当初的许诺忘到九霄云外,断然拒绝了二人的要求。戍守在外,风餐露宿,生活自然没有在国都舒服。连称和管至父见换防无望,心生怨恨,便想造反作乱。
要推翻齐襄公,自然要先找到一个有资格代替其继位的人,连称和管至父想到了齐襄公的表弟公孙无知。公孙无知是齐僖公之弟夷仲年的儿子,齐僖公在世时,对这个侄子非常疼爱,他的起居饮食标准都和公子诸儿——也就是后来的齐襄公一样,这自然让齐襄公很不舒服。
齐襄公继位后,就将公孙无知的待遇标准降低,公孙无知便对齐襄公心生不满。连称和管至父找到公孙无知一商量,双方一拍即合,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策划。为了确保叛乱成功,连称还在齐襄公的宫中找到了一个内应。连称有个堂妹是齐襄公的妾,但并不得宠,连称趁机游说她参加叛乱,随时向自己报告齐襄公的动向,并许诺成功后将其许配给公孙无知立为正室。
一场叛乱即将爆发,但齐襄公却茫然无知。齐国不断扩张的势力让他愈发骄奢淫逸。这一年冬天,齐襄公外出到姑棼游玩,在贝丘田猎时,遇到一头大得异常的野猪。打猎遇到野猪原本并不稀奇,但春秋初年的人十分畏惧鬼神,齐襄公的左右侍从见到这怪异的野猪,竟然以为是屈死的公子彭生变形前来寻仇,便惊叫起来。
齐襄公看到这大得出奇的野猪,又听左右侍从一片慌张,不禁勃然大怒,弯弓搭箭射去。齐襄公毕竟做了亏心事,难免底气不足,这一箭虽然射中,但并未杀死野猪。受伤的野猪疼痛难忍,前脚腾空,大声吼叫起来,把齐襄公吓得魂飞魄散,直接从兵车上摔下来。幸好左右侍从手疾眼快,七手八脚将齐襄公救了回去。
经此一闹,齐襄公心里自然是无名大火无处发泄。当晚回到宫中发现跌伤了脚,又丢了鞋袜,遍寻不得,便痛打了管理鞋袜的侍者费三百鞭子,借此泄愤。费出宫时,却发现宫外人声鼎沸,灯火通明,兵戈之声阵阵,随即被兵卒抓了起来。原来连称、管至父和公孙无知听说齐襄公受伤,行动不便,便趁此机会发动了叛乱,率领手下进攻王宫。费见到他们,便声称受到齐襄公的虐待,愿意同他们合作,希望叛军不要轻举妄动,否则惊动了宫中,齐襄公一旦脱逃,便前功尽弃。
公孙无知等人见费伤痕累累,自然相信了他的话,将他释放。不料费却是个忠心耿耿之人,他脱身之后立刻回到王宫,告诉了齐襄公叛乱的消息,并将他藏在门后。公孙无知见费良久不出,知道上当,便率兵攻打王宫。费与叛军激战片刻,最终寡不敌众,被杀死在宫门口。
面对准备充分的叛军,齐襄公的左右侍从根本不是对手。公孙无知等人很顺利就攻入了内室,将小臣石之纷如杀死在门口,又将假扮齐襄公就寝的孟阳杀死在床上。叛军四处寻找,终于看到门后齐襄公露出的脚,于是一拥而上,手起刀落。齐襄公就这么死在了堂弟的手上。随即公孙无知被拥立为齐国国君。
不过,公孙无知的国君宝座却并没坐多久。他本身并不是个有道的明君,早在还是公子的时候,他曾经虐待过雍林地方的人们。当地人对其怀恨在心,等公孙无知即位后,便趁他出游雍林时,发动突袭杀死了公孙无知,连称和管至父也未能幸免。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齐襄公没有子息,而齐僖公的儿子除了齐襄公,还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二人。新的国君自然就要在这两人之间产生。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这两位公子却并不在齐国。由于早年齐襄公杀死公子彭生,他的胡作非为引起了公卿大臣们的不满和恐惧,为了一己私利,连自己的亲叔叔都下得了手,谁知道屠刀哪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特别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更是栗栗危惧。于是这俩人先后出奔到自己的母家。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因此逃到了鲁国;而公子小白则逃到了莒国。
二人虽在国外,但却时刻关注着国内的消息,齐国爆发内乱,齐襄公和公孙无知先后身死的消息传到他们的耳朵里时,流亡在外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立刻明白此时回国正是继位的大好时机。然而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国君只有一个,谁先返回齐国,谁就占据了上风。齐国的未来,依旧混沌难定。
齐桓公继位
齐国爆发内乱之后,齐襄公死在了堂弟公孙无知手里,而后者旋即又被雍林地方的人袭杀。公孙无知弑君篡位,并不算是正式的国君,而雍林人也只是为了报仇,并非另一次政变。他们向齐国大夫表示,此次行动乃是诛杀逆贼,希望诸位大夫能够另立明君。
当时,国氏和高氏是齐国最大的两股贵族势力。其中高氏的始祖是姜太公的六世孙,由于被封在高地,因此人称公子高,后世遂以高为氏。公子高的孙子高傒,曾经担任齐襄公的正卿,原本与公子小白关系密切。于是他便暗中联系了在莒国的公子小白,让他尽速回国继位。
公子小白是齐僖公的幼子,其母是莒国国君之女。他的早年事迹并不清楚,似乎并不被时人所看好。当初,齐僖公曾经命令大夫鲍叔牙作为陪臣辅佐公子小白,鲍叔牙对这一任命甚为失望,认为这是齐僖公不认可自己才能的表现,竟然闭门不出。幸好在其好友管仲和召忽的劝说下才回心转意,接受了这一任命。
得到密报的公子小白迅速向莒国借了兵车,星夜向齐国出发。然而正当莒国的兵车风驰电掣向临淄疾驰时,斜刺里杀出一支军队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为首的兵车内站着一员大将。鲍叔牙见到此人,脸色大变,连忙命御者停车,横戈拦在公子小白身前。来者非是旁人,正是好友管仲。
公子小白虽然抢先一步得知了齐国的近况,但公子纠随即也得知了公孙无知身死的消息。足智多谋的管仲当即判断了局势。他认为,公子小白必然已经提前动身,此时护送公子纠直接回到齐国为时已晚,只能派兵在路上拦截公子小白。
鲍叔牙知道管仲足智多谋,此番前来必定是阻止公子小白回国,因此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姿态,谁知管仲全然不以为意,却冲着公子小白一拱手,笑容可掬地问道:“不知公子这是要去哪里啊?”公子小白未及答言,鲍叔牙厉声叱道:“夷吾少要多言!我家主公的事,不劳你费心!”
谁知管仲并不以为忤,依然满面笑容道:“既如此,管仲先行告退了。”说罢调转兵车正待要走,突然扭回身来,弯弓搭箭,冲着公子小白射去。只见公子小白大叫一声,摔在地上,口吐鲜血,昏迷过去。鲍叔牙等人都惊呆了,顿时乱作一团,纷纷跳下兵车去救公子小白,顾不得管仲等人。管仲哈哈大笑,把弓一扔,带领兵车扬长而去。
自以为得手的管仲认为这样一来,公子纠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谁知道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原来这一箭恰好射在了公子小白的带钩上,他急中生智,咬破自己的舌头,造成自己已死的假象,成功骗过了所有的人。等管仲一走,他就连忙起身,同鲍叔牙抄小路赶回了齐国。当鲁国重兵压境,护送公子纠优哉游哉地返回临淄时,公子小白早已在高氏和国氏的拥戴下,顺利即位,这就是著名的齐桓公。
公子纠只得回到鲁国,向鲁庄公求援。勃然大怒的鲁庄公当即决定发兵攻打齐国。当年秋天,鲁军侵入齐国,新即位的齐桓公率兵在乾时与鲁军交战,史称“乾时之战”。结果鲁军大败。
年轻气盛吃苦头
乾时之战以后,大获全胜的齐军在鲍叔牙的带领下进入鲁国,直逼曲阜。这让鲁庄公惊慌不已。然而出乎他的意料,齐军前来,并不是要攻灭鲁国,而是希望鲁国处死公子纠,并将召忽和管仲押送回齐国。虚惊一场的鲁庄公面对着齐军大兵压境,并未多想,便将公子纠杀死,召忽闻听此事,也自杀成仁。而管仲则被鲁庄公抓起来,派人押送至齐国。
鲍叔牙和管仲交情莫逆,怎么会加害于他呢?他明白只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的管仲才能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于是他建议齐桓公拜管仲为相。
原本齐桓公还在为管仲的一箭之仇耿耿于怀,但在鲍叔牙的一再推荐下,他对管仲的才能也起了兴趣,便借口要手刃管仲报仇,将其从鲁国要了回来。管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自然明白鲍叔牙的一番苦心。经过三天的斋戒、沐浴、更衣之后,齐桓公亲临驿馆,恭恭敬敬地将管仲请到宫中问政,而管仲自然顺水推舟,决定为齐桓公效力。
不过,年轻气盛的齐桓公一开始并未完全听从管仲的建议。由于鲁国之前一直与齐国不睦,之后又支持公子纠继位。齐桓公对鲁国可谓深恶痛绝。虽然在乾时之战中获得了胜利,但齐桓公并不满足于自卫反击的成果。于是,他不顾管仲的再三劝阻,于第二年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
齐、鲁两军在长勺摆开了战场。在这场战争中,鲁庄公依照曹刿之计,利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击溃了强于自己的齐军。后世称之为“长勺之战”,这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长勺之战让鲁国国势重振。受到这一战役的刺激,当年鲁国就趁势进攻宋国,希图再次提高鲁国的地位和声望。这给了齐桓公另一个进攻鲁国的机会,他联合了宋国,共同进攻齐国。
鲁庄公原本打算坚守不出,但公子偃却认为可以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相比起军容严整、战力较强的齐国,宋军破绽百出。可以先击破宋军,齐军自然就会退兵了。鲁庄公并没有听从公子偃的建议,但后者却并不打算奉命。
为了壮大气势,公子偃在马匹上蒙了虎皮,偷偷率军从南门出城攻打宋军,鲁庄公得知后也率主力随后接应。宋军果然不是鼓起士气的鲁军的对手,被鲁军在乘丘打得大败。齐国见此情况,只得退兵。第二年宋国为了报仇,再度兴兵攻鲁,可惜有齐国的帮助宋国尚且不能战胜鲁国,如今单独出兵,自然更不是敌手。两军在酂地交战,鲁国先排好阵形,并趁宋军尚未列阵完毕时就发动攻击,再次将宋军击溃。
宋国的连战连败,引发了另一场内乱。原来在乘丘之战中,宋国的猛将南宫长万被鲁庄公以金仆姑箭射中,活捉了去,后来在宋国的再三恳求下才被释放回国。在迎接南宫长万时,宋闵公随口说道:“因为南宫沦落为鲁国的囚犯,所以以后不会再尊敬南宫了。”这本来是个无心的玩笑,没想到却因此断送了宋闵公的一条性命。
南宫长万被鲁国羞辱,本来心怀愤懑,又被国君如此嘲讽,自然怀恨在心,于是决定造反。鲁庄公十二年(前682),南宫长万发动叛乱,先在蒙泽杀死了宋闵公,又在东宫附近杀死了太宰华督,并立公子游为国君。宋国的公子们纷纷出奔曹国,并迅速组织起一支军队杀回宋国,先杀了南宫长万的族人南宫牛,又进入都城杀死了公子游,另立逃亡到亳地的公子御为国君,是为宋桓公。南宫长万及其另一员手下猛获仓皇出逃到陈国和卫国。宋国随即与陈、卫交涉,希望将这两人送回。卫国一开始还想庇护猛获,但在大夫石祁子的劝说下还是将猛获交了出来;而陈国在宋国许下的财礼的诱惑下,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便将南宫长万灌醉,用牛皮裹紧送回了宋国。最终这二位都被处死。
经过这场内乱,宋国再次衰弱下去,无力与周边诸国抗衡。同时,齐桓公也意识到以齐国现在的国力还无法称霸诸侯,于是他将注意力转向国内,在管仲的主持下开始了政治经济体系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