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纳瓦罗大肆宣扬要用冷战时期的遏制策略来应对中国
第一,纳瓦罗在《致命中国》中鼓吹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征收43%的高额关税,这一建议直接与特朗普后来竞选总统时提出对中国商品征收45%关税的口号相呼应。第二,纳瓦罗还建议读者不要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而是购买“美国制造”以及“来自美国真正的自由贸易伙伴”的所谓“自由世界制造”的产品。第三,他建议完全禁止中国国有企业并购美国的企业资产,要求增加对中国游客和签证的审查,“作为加强反间谍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对任何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签证进入美国的人,进行最严格的审查”。而且他完全否认这是种族歧视,相反还振振有词,认为“这是源于对‘原产地国家’的分析,它是必须做的”。第四,在网络问题上,纳瓦罗建议开发专门针对中国的“网络开关”,以便在网络战全面爆发时“及时切断所有中国IP地址以及美国互联网网络的连线”。第五,纳瓦罗还建议美国在华企业撤资,要求“不要投资中国企业、中国共同基金,或者甚至主要是中国股票构成的‘发展中国家成长基金’”,并认为这种战术对于中国这样严重依赖外资的国家会非常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纳瓦罗认为美国境内存在一种非官方的“中国辩护者联盟”,其中包括“致命的美国企业叛徒”(American Corporate Turncoat)、“致命的中国辩护者”(China Apologist)或者“取悦熊猫的智囊团”,并且还罗列了大批美国企业和智库人士的名单,辱骂攻击这些人士背弃美国国家利益。其中,提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世界(特别是对美国而言)带来了显著而惊人的利益”的法里德·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被认为是“中国辩护者联盟”的标志性人物。纳瓦罗特别列出了大西洋理事会、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外交关系委员会以及进步政策研究所等主要智库中许多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的名字,包括包道格(Doug Paal)、李侃如(Ken Lieberthal)等诸多知名人士,称“他们对中国议题缺乏敏锐的观察及深度的了解”。纳瓦罗的这种党同伐异的做法极其罕见,完全超越了学术论争的正常界限,即便如此他还是否认自己是麦卡锡主义者。
当然,纳瓦罗的这些想法并非孤立的,并在特朗普政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在2018年3月发表文章题为“中国不是美国的朋友:特朗普的选择是正确的”。其中以充满冷战思维的论调称,“美国和中国现在是敌人”,美国要为中美全面摊牌“做好准备”。曾任特朗普经济顾问的美国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资深经济分析家史蒂芬·穆尔(Stephen Moore)2018年3月在CNN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总统似乎比华盛顿的所有人都更早地意识到,在许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明确的威胁,而美国前任总统们对于这一点都懵然不觉。中国在积极地跟美国竞争经济优势,就像“中国制造2025”当中明确阐述的那样。他说,中国是21世纪的苏联,它不是美国的友好盟友,而是日益敌对的敌人。与其10年后跟中国爆发热战,不如现在跟中国摊牌。文章认为,为了赢得这场跟中国之间姗姗来迟的对决,华盛顿需要团结一致,两党需要共同展示美国的决心和实力,就像在“9·11”的时候那样,民主党领袖应该放下政治分歧,美国公司也应该放下短期利润,加入对中国的讨伐。
当前,纳瓦罗的相关想法正在不断深化,正日益趋向于“与中国实现经济脱钩”的政策方向。2018年9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认为,纳瓦罗和莱特希泽等美国贸易鹰派得势,正在重构对华关系。这些经济政策上的鹰派围绕在特朗普总统周围,对于当今的世界持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相信,从美国长期的国家利益来看,必须要与中国在经济上脱钩。认可这种观点的人在五角大楼大量存在,在进步左派的劳工部分中也有不少。尽管他们有各自不同的议程,但是在以下想法之下团结在一起了:中美两国正处于长期的战略竞争进程之中,因此,美国的贸易政策与国家安全政策不再相互分离,这对于全球商务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对于跨国公司负责人抱怨近期关税战影响广泛而又深重,导致实际通胀压力并被迫提价,鹰派毫无同情。相反,鹰派把这些公司视为叛徒,认为他们只是幼稚地为了在不支持西方价值观的国家获得短期利益就变节,并且认为这类国家并不会给予他们平等的市场进入权。而且在当前的政治经济话语下,鹰派完全控制了话语权。文章认为,美国最新提出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货物加征关税的做法极为危险,因为它在真正重构中美政治和经济关系,超过了贸易战的含义而走向了冷战。文章指出,如果中美贸易战升级为冷战,那么在华投资的美国企业将会非常难以抉择。[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