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隶变对字形结构的影响

一、隶变

隶变指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从战国中期开始,秦系文字小篆逐渐演变为古隶(秦隶),到汉代变为今隶(汉隶),将小篆圆转绵长的线条演变为平直方折的笔画,字形从长方形变成扁方形,笔画从粗细一律变为粗细不一,字体结构简省,大大弱化了汉字的象形意味,奠定了两千年以来方块汉字的基本形状。见下列对比例:

小篆:image  image  image

隶书:孝  星  美

隶变不仅改变了小篆的笔势,而且彻底影响了古文字的形体结构,使汉字笔意变得弱化,符号性加强。

二、隶变对字形结构的影响

隶变影响了汉字的部首、偏旁或其整个结构。

部首和偏旁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前者指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有字形归类的作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创了部首概念,对字的分类采取了“据形系联”的方法,把9000多个小篆中具有共同形旁的字归在一起,称为部,每部把共同所从的形旁字列在开头,称为“部首”。如“搧”“扛”“拿”等具有共同的形旁“手”,“手”就成了这部分字的部首。《说文解字》将小篆的汉字分类在540个部首里。随着汉字形体变化,部首的构成和数量也相应改变。目前大型语文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皆收有200个部首。偏旁是汉字合体字的各个组成部分。因汉字为左右结构居多,故古称左为偏,右为旁。今泛称合体字的左右上下任何一部分为偏旁。上列三字的偏旁分别是手和扇、手和工、合和手。相较而言,部首是表义的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与部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手”既是偏旁也是部首,而“扇”“工”“合”只是偏旁。在偏旁中,部首的数量很少,常用的不过一百多个。大量的偏旁是表音成分,如“扇”和“工”,常用的有一千多个。

(一)部首的改变

小篆的部首形象表意,但隶变后就出现了符号化倾向,特别是同一个部首在不同形体结构中发生了不同的异变,降低了识读性。

隶变后的部首变化举例表

部首“辵、火、心、网”在不同的结构中分化变异,源流之间、流与流之间产生了区别。其字分别与行走、火烧、思想感情、捕鸟兽的工具等有关。部首“肉”完全混同于“月”,俗称“肉月”,其字皆与肉体有关。类似现象还有(舟丹)。“前”,小篆作image,从舟、止,会意,表示前行;隶书为image,“舟”变成“月”字并转移到整个字的左下角。“服”,小篆作image,从舟、人、又,会意,像一人推另一人上船,表示从事或承受等义;隶书为image,“舟”变为“月”。“青”,小篆作image,从丹生声,丹表示丹砂,与“青”相类;隶书为image,“丹”变成“月”字,“生”变为“image”。部首“阜、邑”混同,只是所在位置一左一右,俗称“左耳”“右耳”,其字分别与山或城邑有关。如“阴(陰)、阳(陽)”分别指山之北、南,“陵”是大山。“郑、邯郸”皆为古代的国名或城市名,保留至今。这些分化和混同使部首的表意特征淡化了。

(二)偏旁的改变

偏旁改变分为偏旁混同、偏旁省略和偏旁讹变。

1.偏旁混同

“灬”“image”是两个常用的偏旁,其来源复杂,但二者本身却毫无关系。

灬:除了来自“火”以外(见上表),还有马腿(imageimage)、鸟爪(imageimage)、鱼尾或燕尾(imageimageimageimage)。

image:来自艹屯(imageimage)、image午(image→舂、image→秦)、image大(image→泰)、image屮(image→奏)、image丰(image→奉)。

image,从艹、日、屯,屯亦声,表现了春日和暖,草木萌发的景象。隶变后,只保留了“日”,其余讹变成符号image

image,从image持午(后作“杵”)在臼上,会意,以示舂捣臼中谷物外壳的动作。隶变后,只保留了“臼”,其余讹变成符号image

image,从image持午(后作“杵”)在禾上,会意,以表示舂捣谷物外壳动作的形象来命名地方。因为自古以来,秦地土地肥美,宜于稼穑。《说文·禾部》:“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地宜禾。”伯益是颛顼之后,嬴姓之祖。隶变后,只保留了“禾”,其余讹变成符号image

image,从image、水,大(后作“太”)声。《说文·水部》:“泰,滑也。”手中之水柔滑流动。隶变后,只留“水”字,其余讹变成符号image

image,从image、屮、夲,会意。屮,左,后作“佐”,上进之义。夲,快速前进。合起来就是进献。隶变后字形一分为二:image、天。

image,从image、手,丰声。表示二人各伸出手相授受。《说文·大部》:“奉,承也。”承受,接受。隶变后字形一分为二:imageimage

2.偏旁省略

image,从尾出声。《说文·尸部》:“屈,无尾也。”“尾”既是部首,也是偏旁,隶变后省略了像尾巴的部件,构成“屈”。

image,从金父声。古代的一种金属炊具。“金”既是部首,也是偏旁,隶变后省略了与声符“父”相似的撇捺,使结构简洁,构成“釜”。

3.偏旁讹变

上举“奏”“奉”二字的下半部分皆属此类。另如:“右(image)、有(image)、友(image)”中的“image”是“image(又)”讹变的结果。“存(从子,才声)、在(从土,才声)”中的“image”是“image(才)”讹变的结果。

(三)整体字的改变

部首或偏旁的变化带来的是文字局部的形变,而隶变会使某些小篆的整个结构更替,导致形意关系的线索模糊不清。如:小篆image从月,亦省声,隶变成夜,意符“月”和声符“亦”均讹变,二者组合后已无理据。小篆image从毛从衣,隶变成表,原先两个偏旁皆不全,表意特征消失。注61

从以上的各种变化可以看到,隶变虽然是汉字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但无可讳言,它也增加了以形知音知义的难度。因此,正确分析汉字结构不能完全依赖隶变后的文字,而要充分地审视小篆及其以前的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