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南赡部洲形成之说
据巴利文《典尊经》 [95] 所载,南赡部洲方圆10000由旬,其中山林3000,河川3000,众生居住4000。因众生行为不端,河水为患,河川面积扩大为4000,众生居住地缩小为3000。10000由旬的南赡部洲,北部宽广,南部如牛车前端状。《精义释》载,南赡部洲南北长10000由旬,东西宽10000由旬。
《缅甸大史》却说:南赡部洲呈三角形。西南端至北端10000由旬,北端至东南端10000由旬,东南端至西南端也是10000由旬。与巴利文《典尊经》不符。
在此外沿3000由旬的南赡部洲北端长着一棵蒲桃树,树的主干粗15由旬,根部至分叉处高50由旬,分叉处至树梢高50由旬。果大如瓮,香味如仙食。生长蒲桃树的南赡部洲北端有座大雪山。该山直径3000由旬,周长9000由旬,山高500由旬,比众生居住地3000由旬还宽广。大雪山中有84000座山峰,七个直径50由旬、周长150由旬的大湖,七大湖名为:阿瑙达塔湖、甘那蒙陀湖、罗陀伽罗湖、萨丹陀湖、拘那拉湖、曼达纪尼湖、悉哈勃巴达湖。围绕着阿瑙达塔湖有五座山,即苏陀夏那山、塞达拘达山、伽拉拘达山、乾达摩陀那山和给拉萨拘达山。五座山均宽50由旬,长200由旬,高200由旬,山峰呈乌鸦嘴状,皆倾向阿瑙达塔湖。据《精义释》载,苏陀夏那山为金山,塞达拘达山为七种宝石山,伽拉拘达山为宝石山,乾达摩陀那山则全由山梁山谷所组成。《最胜者庄严经注疏》则说全由有斑点的红宝石组成,给拉萨拘达山是银山,乾达摩陀那山内部呈翠绿色,充满沉香、伽兰香等十香之味,外部如用各种各样药物覆盖着一般,每逢黑分白分持戒之日,就会发出火焰般光芒。
该乾达摩陀那山乃辟支迦佛们之居所。有称之为难陀牟拉的黄金窟、红宝石窟、白银窟等三窟。在红宝石窟附近长着一棵高一由旬粗一由旬的曼珠萨伽神花树。树上开满各色各样的陆花和水花。当辟支迦佛陀众仙尊集会之日,百花怒放。
阿瑙达塔湖的湖床全是鸡冠石板,有着清澈碧绿的湖水,水中游动着琉璃般身体透明的鱼龟。湖畔有多处辟支迦佛、罗汉、仙尊、帝释、神明等嬉水、游玩的长廊阶梯。
《缅甸大史》说,湖中无鱼龟,只有琉璃般透明的湖水。与经典不符。
阿瑙达塔湖有四条管道,西面有条象嘴般管道,其中流出之水从右绕湖三周后,朝西汇入西海;北面有条马嘴般管道,其中流出之水从右绕湖三周后,朝北汇入北海;东面有条狮嘴般管道,其中流出之水从右绕湖三周后,朝东汇入东海;南面有条牛嘴般管道,其中流出之水从右绕湖三周后,朝南沿着60由旬的盘石河床流出。那绕湖12周的河称之为阿伐陀恒河。那沿着60由旬盘石河床流的河称之为甘那恒河。
沿盘石河床流出之水拍击着一座山。拍击起的浪有四分之三由旬宽,直冲60由旬高的天空,飞越高山,落在蒂英伽拉石板之上。在60由旬高空中飞流之水,称为阿伽萨恒河。落在石板上的水,其力甚大,使石板裂开,形成一个方圆50由旬的大湖,称为蒂英伽拉抱卡罗尼湖。湖水继又穿透石板流出60由旬。穿石流出之水称为巴哈拉恒河。巴哈拉恒河水又穿过大地流出60由旬。穿地流出之水称为优曼伽恒河。优曼伽恒河流出之水又撞击着毗阇山,于是又像五指一样分成五条河流。这五条河是:恒河、耶牟那河、阿纪罗伐底河、萨罗布河、摩唏河。五河流向人间,汇入南海。
《缅甸大史》载,此五条大河各有100条小河,计有500条小河。经典上未提及每条大河各有100条小河之事。《增支部经释》等只记有,大雪山周围流淌着500条小河,使雪山更显得壮丽。
经典记载,南赡部洲众生居住的3000由旬的中部,有一中天竺,南北长300由旬,东西宽250由旬,方圆900由旬,中间大,两头小,状如牛角瓜鼓。
《缅甸大史》上则写道形如岛状。
中天竺之范围,东至津格拉村,东南以珊拉伐底河为界,南至德达甘尼伽村,西到杜那婆罗门村,北至优蒂罗陀阇山。中天竺之中心,为众佛成佛的菩提座圣地。围绕着圣地的是许多大小国家。
这些国家中有16大国,即鸯伽、摩揭陀、伽尸、拘萨罗、伐纪、末罗、捷提耶、温萨、拘流、般遮罗、末阇、都罗娑那、阿萨伽、阿温蒂、犍陀罗、甘菩遮等。上述16国乃根据《增支部》三集所记转述。
词典中也有21国之说,即拘流、释迦、拘萨罗、摩揭陀、悉毗、羯陵伽、阿温蒂、般遮罗、伐纪、犍陀罗、捷提耶、翁伽、毗提诃、甘菩遮、末陀、婆迦、鸯伽、锡兰、罽宾、伽尸、般陀伐等。
词典中还有20大城的记载,即波罗奈、舍卫、吠舍里、密提拉、阿罗毗、拘萨姆毗、优阇尼、呾叉始罗、恰姆巴、娑羯罗、矢收摩罗纪梨、王舍城、迦毗罗卫、娑葛陀、因陀波榻、优伽塌、华氏城、泽窦陀罗、僧伽夏那果罗、拘尸那等。以上诸城乃释迦牟尼在世时的城镇。
《大史注疏》中载,摩诃三末多王开始的334569位君王所治理的城镇有21个:拘沙娑堤、王舍城、密提拉、波罗奈、迦毗罗、诃梯补罗、伊伽阇库、伐纪罗穆提、摩都罗、阿梨榻补罗、因陀波榻、拘萨姆毗、乾那鼓恰、鲁阇那、恰姆巴、呾叉始罗、拘尸那、摩梨提耶、迦毗罗卫、拘梨耶、提婆陀哈等。
[1] 《典尊经》 Mahāgovindasut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