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国内外本地化翻译的规范及标准
本地化翻译是全球化的产物,是实现产品本地化、进而推动产品国际化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国际化,简单来讲,就是指推广产品去适应不同国际市场,可以看作是产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本地化活动的总和。在具体的本地化进程中,要处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就需要通过本地化翻译来实现,而弄清楚各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化翻译标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小节将介绍在我国从事本地化翻译所应知悉的规范性文件,并列举其他国家的相关文件,以供参考。
1. 中国本地化翻译的规范及标准
1.1 翻译服务国家标准
中国的本地化翻译的国家标准主要有两份参考文件,分别是:《翻译服务规范》(GB/T19363.1—2008)和《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GB/T19682—2005)。
《翻译服务规范》共有两个部分:笔译和口译。在中国从事本地化翻译主要要遵守第一部分的内容。《翻译服务规范 第1部分:笔译》,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363.1—2003,于2003年11月27日发布,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翻译行业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对“翻译服务”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并对翻译服务的各方面提出明确的规范性标准,规定了翻译服务方的责任及义务。该标准的修订版在2008年7月16日发布,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标准号为GB/T 19363.1—2008。
《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682—2005,于2005年3月24日发布,于2005年9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对译文质量的要求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根据该文件,译文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忠实原文,术语统一,行文通顺。该文件还列举了译文在数字表达、专用名词、计量单位、符号、缩写词、译文编排及其他方面所应遵循的质量要求,并规定了译文质量的评定标准和检测方法。
1.2 翻译服务的行业标准
在中国,全国翻译服务企业协作网(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服务委员会前身)在2001年11月开始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不同行业的翻译服务质量标准(详见下表)。这些行业性翻译质量标准反映出各专业领域的专业特点,从专业的角度对翻译质量要求做出了详细的诠释,对确保专业翻译的质量水准起到重要的作用。

1.3 本地化翻译的相关规范
中国翻译协会(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hina, TAC)成立于1982年,一直以来积极致力于行业的指导和管理,努力推动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该协会不仅推动中国翻译行业规范的制定与实施,还制定了《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本地化服务报价规范》《本地化服务供应商选择规范》等规范。读者可在其官方网站上对这几份文件进行下载查阅(http://www.tac-online.org.cn)。
2. 其他国家的本地化翻译规范及标准
世界各国也有各自的翻译规范及标准,有关翻译协会或本地化翻译相关组织的网站上也会提供相关信息,下面以列表的形式简单罗列,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加以了解。
2.1 各国翻译标准指南

2.2 国外翻译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

综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化翻译质量标准和规范,参考学术界对本地化翻译标准的讨论,结合多个本地化翻译公司制定的《本地化翻译文风》,笔者在第三、四节将谈谈做好本地化翻译的五大原则及要落到实处严格把关的五个层面,希望为如何做好本地化翻译提供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