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系统谋划,明确提出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规划措施,逐步完善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纵横联动、统筹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

(一)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更加便利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性通道全面打开,配套性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人口管理向自愿落户、自由流动迈出坚实步伐。一是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全国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大多数城市放开放宽落户限制,许多中小城市基本实现落户零门槛(参见图3),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二是居住证制度全面建立,所有城市和县均已发放居住证,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基本建立。2016—2017年,全国共发放居住证5400余万张。一些地区居住证附带的公共服务项目超过30项。三是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80%左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2017年,30个省份15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四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六统一”。绝大多数市县将进城落户农民和稳定就业农民工纳入公租房保障。四是配套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人地钱”挂钩政策框架已经建立,农村“三权”维护和退出机制加快建立,明确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农村“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img

图3 各类城市落户政策

(二)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培育形成了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19+2”城市群格局,城市群建设加快,集聚带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一是城市群建设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推进,国务院批复同意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跨省区城市群规划,省内城市群规划陆续编制出台。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加快,对人口和经济的集聚能力显著增强,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城市群,以10.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38.9%的人口,创造了54.5%的国内生产总值。二是城镇规模结构不断完善。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发展活力和潜力大幅提升。设市工作重新启动,中小城市数量有所增加。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规范发展。三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助力城镇化格局优化。主要城市群间快速交通通道基本形成,城市群内部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2017年底,全国铁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八纵八横”的高铁骨架网络加快构建,高速铁路覆盖大部分5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速公路覆盖97%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及其他地级城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达96.7%的县;民用运输机场覆盖全国88.5%的地市。

(三)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空间结构、公共服务等多块短板加快补齐

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瞄准防治“城市病”,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一是城市产业就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2013—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1300万。以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底形成创业就业岗位超过250万个。二是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持续推进。2014—2017年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2322万套,将全国重点镇纳入棚户区改造政策支持范围,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推动1200多万农民就地转化为市民。三是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底,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分别为93.9%和86.0%、燃气覆盖率分别为95.8%和78.2%,城市污水处理率93.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6%。2016年,全国轨道交通年客运量达到161.5亿人次,较2012年增长85.0%,网约车、分时租赁、共享单车等新交通出行方式蓬勃发展。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基本建立。四是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建立,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全面划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加快推进,开发边界划定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和范围有序扩大。五是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设持续推进。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较2013年分别下降39.6%、34.3%、27.7%。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与城市建设管理融合,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建成光网城市。截至2017年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分别达133个、252个。

(四)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型城镇化对乡村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一是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加快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改革加快推进。截至2017年11月,试点地区共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6万亩。更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投向农业农村,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84.6万人。二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7.5%和66%。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超过300万个,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超过1400万人。农村电商服务点超过40万个,乡镇快递服务覆盖率达87.3%。三是农民幸福美好生活家园加快建设。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到98.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行政村通光纤比例达到95%。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建好1所卫生院、80%的居民15分钟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2014—2017年完成贫困农户危房改造1203万套,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72万人。4153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