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史钩沉寻初心:邮票发行工作的实践与思考](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96/32164396/b_32164396.jpg)
序言
2017年上半年,没有动笔,自己给自己放了个假。前年年底,第二本书发行后,就有了喘口气的想法。人,就有这么个特点,精神上一松,整个身心就懈怠下来。不知不觉中,半年过去了。
2017年6月初,《集邮》杂志的编辑苏萌打来电话:“刘老师,您可半年都没写文章了,‘邮史钩沉’都断档半年啦!”苏萌的这个电话把我从懈怠中拉回来。是啊,该活动活动了。最近看到一个权威资料,如果一个人两个月不动,大腿肌肉就会迅速萎缩;如果半年不动,基本上就没有恢复的可能了。多可怕呀!我想,大脑不用,当然不会肌肉萎缩,但阿尔兹海默症恐怕会找上门来。这不,我从6月底开始,重新上路。到“十一”长假,不知不觉中已有20篇文章封笔,其中一部分已分别在《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当然,“邮史钩沉”也有了续篇。
这本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十几篇文章主要是介绍邮票发行工作背后的一些故事,如《邮票发行工作的“兰德”现象——记邮电部邮票图稿评审委员会的创立》《热血洒大地 方寸铸英魂——我党我军早期领导人邮票的发行始末》《<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纪念邮票发行始末》《从一次会议纪要看邮票图稿评审》《“知识青年在农村”邮票设计始末》《把防伪的武器交给老百姓——原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司加大邮票防伪力度的思路》《关于2003年和2004年小版邮票的发行始末》《一枚邮资信卡引发的风波》等。
后面的一些文章,有一篇是讲述我在北京四合院里的童年生活,其余几篇则是出于多年来对邮政和邮政人的那份情感,可以说用激情撰写了《脚步——王虎鸣邮票设计艺术轨迹扫描》《“青鸟”赞》《圆》《北极村邮局的姐妹们》以及《嘱托》等文章。特别是《北极村邮局的姐妹们》这篇文章,本来没有采访任务的我,在一次与北极村邮局的不经意接触间,被她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
北极村的夏天,是个繁忙的季节。天南海北的旅游者,组团的、自驾的,还有数不清的背包客,把小小的北极村塞得满满的。盖一枚北极村邮局的邮戳,发一封从祖国最北端寄出的信,这是几乎所有到北极村来的游客离开前必不可少的功课。邮政支局是清一色的娘子军,为了圆所有游客的这个愿望,只要支局所内还有一位游客办理业务,门就不关,班就不下。往往送走了最后一位用户,时针已经划过23点。
襁褓中的婴儿,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孩子到点吃奶,天经地义。可年岁最小的营业员妈妈,有个一周岁的娃,往往一忙,方寸就乱,居然把喂奶的大事忘得一干二净。每次都是婆婆来电话催,这丫头才回过神来,一吐舌头,赶紧往家跑。这么一群娘子军就像烙铁一样,深深印在了我的脑子里。回到北京,就像有一条鞭子抽着我,督促着我,让我不能自拔。第二天,反复冲撞大脑的一个个娘子军成员,终于演化为3000多字的一篇文章。当打完了键盘上最后一个汉字后,身心才豁然被释放。
我想,邮政基层有这么一支娘子军是值得骄傲的。她们的事迹不知道邮政的高层是否知道?她们的事迹能不能在全国邮政部门中进行一次宣传?曾经搞过三年邮政工会工作的我,看到这样优秀的基层班组,推荐评优创先的职业病又犯了。文章落笔后,我立马给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党组书记、总经理李国华写了一封推荐信。
国华总:
您好!最近我去了一趟黑龙江,无意中对漠河北极村邮局做了一次采访。北极村邮局的女职工们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用户至上精神、优异的团队精神,以及她们为发展业务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精神,深深感动着我。回来后,赶写了一篇文章,呈上请阅。我个人建议,北极村邮局这个典型,应该好好挖掘、宣传一下。
李国华总经理看到这封信和文章后,很快做了批示:
刘建辉同志作为一个老邮政人,充满了对邮政的感情。他最近到黑龙江漠河北极村做了一次采访。从他采访的情况来看,北极村邮局的职工们以局为家、爱岗敬业、不畏艰难、开拓进取,以优质的服务在边陲小镇上诠释了中国邮政普遍服务的意义,以良好的业绩彰显了可敬、可亲、可爱的基层邮政人的风采。向漠河邮局的同志们致敬!
(全文发《中国邮政报》)
李国华
2017年8月31日
李国华总经理的批示和文章,传到漠河北极村邮局后,令这支“娘子军”无比兴奋和激动。她们感谢李国华总经理充满深情的表扬和问候。漠河邮政局的周局长特意打来电话,代表漠河邮政局的全体员工感谢李国华总经理和党组的亲切问候,并表示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继续在北国雪乡履行好普遍服务的义务,为边疆的繁荣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文章中,还有一篇题目为《假邮票挑战中国邮政底线》的文章。严格来讲,这篇文章既不属于“揭秘”,也不属于后面的散文类型,但又是在2017年完成的作品,权且算作“工作建议”吧。
假邮票,就是看似风平浪静的通信市场里暗流汹涌的一股祸水。假邮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收藏邮票成为一些大城市老百姓的首选。当一些经典邮票的价格不断攀升后,一些不法分子的眼睛盯在了制作假邮票上。他们在北京郊区、河北廊坊、浙江温州等地,利用私人印刷厂中的设备,仿造当时市场上的热点邮票和经典邮票。他们利用当时人们对假邮票防范意识不强或缺乏辨别假邮票的相关知识,用这些假邮票来赚取黑心钱。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一两年,仿造假邮票的现象大有蔓延之势。除了一些经典邮票如《庚申年》《从小爱科学》等之外,一般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甚至普通邮票都成为造假者的目标。从2016年发现的假邮票来看,无论是涉及的品种还是查到的数量,都已达到惊人的程度。
据北京邮政的冯涛同志向我介绍,在8个月的时间里,他就查出了面值10多万元的假邮票。在这批假邮票中,图案种类多达96种;面值从50分到800分,有10种之多。
假邮票就是这样疯狂地侵蚀着邮政的机体,吞噬着邮政员工的血汗,让百年邮政蒙羞!难道邮政的各级领导不知道?员工也默不作声?经向冯涛了解,原来假邮票随着印刷设备的更新和制作技术的精细,如果不借助专用工具,肉眼很难辨别。特别是基层的员工,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让这些假邮票成为堂而皇之进入邮政的漏网之鱼。
这样严重的问题,必须使高层领导知道,必须综合治理,才能打掉这个毒瘤。那么怎样才能引起领导的关注呢?我决定写一篇“情况反映”。
写好后,用什么题目呢?用签报形式,不行;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也不行,都没有冲击力。一定要用“辣”眼睛的题目才有冲击力,才能在第一时间引起领导们的注意。终于,一个大胆的题目进入脑际:“假邮票挑战中国邮政底线”。第二天,我将这篇情况反映分别寄给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和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
果不其然,这两封信得到了领导们的高度重视。李国华总经理和马军胜局长分别在我撰写的情况反映上做了批示,并责成相关部门立即着手进行调研,提出解决方案。两个单位的专门调研组已分别前往6个省展开调研。
作为一名老邮政职工,我早已把对邮政的情结融化在心中。听到这个消息,您说,我能不高兴吗?能为邮政的发展做点事,乐意,值得!
本书的最后有一篇评论,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军旅集邮家——刘格文。格文是我多年的好友,粗粗算来,我们相识起码也有20多年了。格文文笔好,好思考。军报的很多大文章都出自他手。格文退休时已是少将军衔、军报副总编辑。这也是对他多年敬业、奉献的一种肯定吧。格文除了在军报尽职尽责,他对邮市的健康发展和对邮人的关爱,也是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所以,格文的大名在邮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次承蒙格文不吝赐教,谨表深深的谢意。
以上文字,就作为自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