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银行业改革是货币改革的基础
Jiě解
春雷行雨之卦·忧散喜生之象
银行系统的早期改革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红色资本家”仍然存在。随后,由于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即使是红色资本家的银行也进行了改革,以适应新的经济条件。很快,工业、商业、农业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开始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统一管理。
这时,中国人民银行既是综合性的国家商业银行,也是中央货币机构。那时,它的职能包括政治管理、货币印刷和发行、各种国库事务、财务管理,以及商业银行业务的运作。
指令性计划经济主导了银行业。政策借贷和商业贷款合并成了一个银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无所不能”。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三家专业银行则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管。
实际上,这三家银行通常只是管理政策性贷款的实施,即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授权的贷款。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某些部门或项目的资金,这些资金将从中国人民银行获取,并由农业银行或工商银行以长期的低息贷款形式发放,而中国银行主要作为贸易融资银行处理国际贸易和外汇事务。实际上,银行都只相当于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存款账户。在这种苏联模式的背景下,人们很快发现它具有内在的“矛盾”,并不适合中国的实际经济和发展需求。
在开放时代推进银行业改革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后,银行系统成为改革议程上的一个关键问题。然而,改革银行系统的突破性举措始于1985年陈慕华担任行长。陈慕华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位女行长,也是一名国务委员。
第一项改革是将中国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分开,以便将中央银行职能与商业银行业务分离。在当时,如上所述,中国人民银行具有一系列职能,包括银行业务清算、设定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和外汇汇率,以及管理国家外汇储备。
中国人民银行还管理着所有商业银行,管理范围甚至具体到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业务运营。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将商业活动的管理职能转移到商业银行,但当时这些银行仍然相当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无法承担全方位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对这些业务进行统筹管理,组织和协调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直至商业银行能够承担起这方面的全部职责。此外,中国人民银行继续代表国家开展自己的政策性贷款工作,直接向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提供贷款。
货币稳定改革
关键的中央银行改革被视为当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稳定货币币值(即稳定物价,以对抗通货膨胀),以及加强金融和银行业的行政和监管机构。
稳定物价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发放量来实现的。它会通过创建贷款和存款利率的上下限参数来进一步加强这一职能,同时允许商业银行通过设置相关的商业条款在这些参数范围内开展业务。
这些措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实施,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分离和转移到中国人民银行下的专业银行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国人民银行内部中央银行职能的整合成为可能。
政策性银行的诞生
1994年,中国政府决定建立三个独立的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承担三个专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特定部门负责的与国家发展有关的优惠贷款业务。在1994年三家政策性银行正式成立后,三家专业银行只负责商业银行零售业务。
在精简三家专业银行的商业职能的同时,建立三大政策性银行的目的在于集中专业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国家开发银行支持了大型工程;农业发展银行致力于向农业部门提供贷款,农业部门是改善和稳定中国经济的关键部门;进出口银行是一家外贸银行,主要负责提供能够刺激国际贸易的优惠贷款。
此前,三家专业商业银行都曾开展过这类政策性贷款,在银行系统内产生了明显矛盾。实际上,之前的农业银行作为零售银行向农村地区提供贷款是建立在商业性的基础上,而它也同时开展着政策性银行的工作。
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不是仅仅以利润为动机开展工作,而是在提供推动社会发展职能的同时保持稳定不损失的运营状况。特别是,政策性银行更多地关注帮助国家发展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能够服务于经济的技术支持。
政策性银行主要由财政部出资,这实际上意味着国家税收收入被用于实施政策计划。银行也会发行债券,为基础设施项目筹集资金,它有三个关键目标:保持商业盈利;保持系统的流动性;参与银行间借贷和银行间支持,以建立整个银行业的信任体系和商业社区的安全环境。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股份制银行,以及投资银行、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股票经纪公司和融资公司。外资银行分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个时期正在获得许可,其中包括中国刚刚起步的保险业新开设的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