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发展阶段
(一)城乡关系
20世纪70年代,韩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较快,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萎靡,二元结构问题出现,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加大。如前所述在韩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萌芽阶段,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人口的城市化率很低,20世纪60年代之后,大力发展工业化,第二产业逐渐取代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地位,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但是工业的发展给农业及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阻碍,城乡差距悬殊。韩国政府在此背景下为了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农村差距,正式发起了“新村运动”,伴随着“新村工厂”“农业工业园区”计划的开展,韩国农业现代化开始从量变走向质变。(87)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差距逐步减小,城乡关系发展趋好。
(二)土地制度
由于工业经济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韩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的转变,国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农地的小规模经营与国民经济发展相矛盾,同时也不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所以为了解决这一尖锐的矛盾,土地制度在该时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一是修改有关农地占有和转让法令,其核心是对土地买卖和占有解除限制,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出售和转让土地,以便进行大规模经营,同时通过划拨资金或组织发展公司或机构在土地难以集中的地区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发展。(88)二是1971—1980年韩国政府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新村运动”,1972年颁布了《国土利用管理条例》;紧接着又在1980—1984年实施了农村综合开发计划,其主要目的是整理土地开发和美化乡村景观,以及对城市发展进程中造成的一些诸如乱占耕地、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进行政府干预。(89)
(三)综合分析
从1961年开始,3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和《城市规划法》《土地规划法》的相继颁布实施,使韩国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这一时期一系列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计划,诸如“农户副业企业”计划、“新村工厂”计划以及“农业工业园区”计划,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工业化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方面的变革给“三农”发展带来福利,农村经济迅速复苏。城乡差距在政府的干预下逐步缩小,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