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人间很值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油饼包烧麦

顾月莹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已经3个月了。

梁伟却还躺在病床上生死未卜。

顾月莹怀孕以后,口味变得很刁,她突然很想吃一口江城小吃油饼包烧麦。

如果梁伟没有感染肺炎,他一定会跑好几条街给顾月莹买的。

江城人过早花样蛮多,像油饼包烧麦,就深受人们喜爱。

但经营油饼包烧麦这种新式吃法的,目前汉口只有一家在卖。

油饼包烧麦综合了油饼的酥脆和烧麦的软糯,一口咬下去外酥里软。

油饼面团的发酵颇为讲究。老面发酵手工擀制,炸出来的油饼酥脆又不会太紧实,烧麦的口味也不会大油大腻,鲜汤拌制的糯米混合着上等猪肉和香菇,蒸出来香气四溢,蛮远都能闻得到。

趁油饼正热时,将烧麦填入其中,这才是江城过早的味道。

顾月莹记得上一次吃油饼包烧麦的时候,是梁伟求婚不久。

梁伟带着顾月莹去那家店排队。油饼包烧麦的队伍长得令人绝望啊,顾月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排到。

两个人点了一个豆浆两个油饼包烧麦还有一个热干面。

这边排油饼包烧麦的队伍特别长,梁伟都是拿着热干面边吃边排。

他不断地翻着自己手上的热干面,那浓浓的麻酱味,真的很难抗拒。

这个面就是拌得半生半熟,几秒钟就算完成这个事情,几位做热干面的阿姨分工有序,煮面、捞面、放料,一条线完成。

加了酸豆角、胡萝卜、麻酱、醋、红油、豆瓣、辣椒、香料、葱的热干面闻起来很香。

面做好后,会直接放在了桌子上,顾客们直接把它拿走就可以了。

油饼包烧麦的过程会更慢一点,这边包烧麦,另一边擀面,还得炸出来,最后的阿姨要把这两样组装起来,这样一套油饼包烧麦才能到顾客的手上。

油饼包烧麦是9块钱一套,里面是包了4个烧麦,把油饼炸好之后戳一个洞,把4个烧麦塞进去就可以了。

油饼包烧麦外面还是酥得掉渣的,它这个外面的油饼是炸出来的,其实吃起来很像油条的味道,酥、软、香,配着里面的烧麦,就会更加好吃。

它里面这个烧麦,胡椒粉的味道比较重,让人觉得很开胃,很下饭。

顾月莹还记得那家小吃店因为排队的人很长,很多人也是打车过来的,那边交通真的是很拥挤啊。

而现在,梁伟在ICU跟死神搏斗,那些小吃店早就关张了,街道上也空荡荡的,顾月莹想起这些就哭了。

叶清寒想安慰顾月莹,却发现也只能靠坚持。江城金银坛医院一床难求,患者大多只能居家用衣柜隔离。

诊疗室床位都躺着患者,地上还躺着两个。最后,大多病人还是没能进入诊疗室。

护士们给排队的患者扎针输液,这条队伍一直排到发热门诊大门口。

没有床位,疑似感染病例陶汉新不得不在金银坛医院急诊科的过道上睡了4天,接受吸氧治疗。这条过道上,还摆着7张折叠床,“都是等床位的病例。”

病人家属林梅给双肺感染的丈夫送药。林梅拿着连花清瘟、两片蓝色的盐酸阿比多尔,送到丈夫的床头。两分钟后,她再次走进来,这次是给另一张床上的母亲送药。忙完这些,她才开始提醒女儿李晴吃药。

林梅家里没有条件隔离。房子面积只有61平方米。林梅只能搬到客厅的木条沙发上睡。丈夫和母亲不得不共用一个卧室,用衣柜隔离。女儿则在自己的房间里,尽量不到客厅。 

“除了妈妈,一家人都在咳嗽。”女儿回忆。但对比新冠肺炎“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总有一两个对不上,也没敢往那边想。”他们照常一起看电视、做饭,一整天都待在家。

父亲发烧38.2℃,浑身酸痛。女儿李晴也开始有类似症状,经武汉普仁医院诊断,左下肺感染性病变。一家人这才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感冒发烧”。

爸爸在第九医院拍了肺部CT,“双肺感染性病变”。医生告诉他,得尽快住院,再拖下去有可能呼吸衰竭。

林梅开始后怕,第二天中午,她到超市买了两袋一次性纸碗,“餐具分开,用完就扔”。

“现在最当紧的是我老公。女儿还年轻,应该挺得住。”她哭了出来。李晴赶紧拉住她的手,“莫揉眼睛,莫揉眼睛,先去洗手。

根据7号通告,全市各社区负责全面排查所服务辖区发热病人,并送社区医疗中心对病情进行筛选、分类。对于需要到发热门诊的病人,各区统一安排车辆送达指定发热门诊就诊。

她所在社区的硚口区汉水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只有20多名医护人员,却要对接6万名社区居民。这里甚至不能验血,只能量体温开药。负责血液检测的医护人员无法到岗,一个出现发热,在家隔离了;另一个春节前回老家,现在回不来。

自称体温37.5℃的市民前来咨询,叶清寒建议他吃点抗病毒的药和抗生素,回家继续观察,如果出现持续发热,再来医院报备。

不少承担分级诊疗初筛工作的社区医院面临救治困境。

林梅一家所在的青山区钢花街西区社区卫生院空空荡荡,只有两名咨询患者。这里只能给你扎下手指头,验下血,做血常规初步筛查。打不了针也输不了液,工作人员建议她还是去金银坛医院,他们那里什么都能查。这意味着,即便是疑似病例,也需要患者自己想办法去定点医院就诊,因为这里也没有转诊车。

相比之下,九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显得繁忙。1月30日下午,医院门口一辆警车正在待命,两名量体温的工作人员正在逐一登记就诊者体温。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他们要求只有发热患者才能进门。

一上午就有30多位居民来过这里。社区医院的功能就是初筛,如果患者血检指标和体温都有新冠肺炎的可能,他们将安排车辆转运到离这里最近的定点医院,“我们比其他社区医院好一些,卫健委给了一辆转诊车。其他社区医院可能都没有。”这辆转诊车,上午已经送了十几趟,都是疑似病例。

分级诊疗减轻了部分压力,但疑似病例还有很多,所以才会导致各定点医院床位不足、人满为患。 

除了病例转送问题,多家社区工作站还出现了防护物资紧缺、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的情况。

前几天接触的一个辖区的发热患者,让社区医院的秦英心有余悸。“已经发烧10多天了,病例上写的是病毒性肺炎,来了之后,找我们派车送他去医院,但后来他确诊的就是新冠病毒性肺炎”。  

1月30日,马美莲所在的社区医院,因相关同事无法到岗,只能提供体温测量和开药。

她和同事只有口罩防护。“每天来的是不是潜在新冠肺炎患者,我们也不知道,只能减少回家的次数。”她已经让儿子一家三口搬到其他地方住,“孙子才四岁,怕把他们传染了”。

秦英已经20多天没有休息过。有时候凌晨还在接听居民电话。“我们都是24小时开机,随时响应辖区居民求助”。

她的回访记录本已写满了八页,黑色字迹部分的是发热患者的求助内容,红色字迹是社区回访时病人的情况。每一条记录都标注着患者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和具体回访时间。到目前为止,她已经持续跟踪记录了21位患者的情况。

让秦英苦恼的是,个别居民不理解,为什么社区有车,但不能接送发热患者去医院就诊。“我们也要确保志愿者的安全。他们跟我们一样只有普通的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都没有。但是没有办法,物资得优先保障一线医护人员,我们也能理解。”

有居民因此要投诉社区不作为。秦英苦笑着说。对于发热的患者出行,他们只能先与指挥部联系,再与医院联系,通过专门渠道运送发热患者。

1月29日,林梅所在的青山区卫监所,已经帮她联系到床位,是武汉新公布的第三批定点医院之一的武钢二院。1月31日,马美莲说,他们已经拿到医院核酸检测的名额。

“有了确诊结果,床位就有希望了。”

“我倒是不很担心自己,就有点担心做得不够好、或者给团队拖后腿,毕竟经验有限。”

~~~~~~~~~~~~~~~~~~~~~~

莞莞碎碎念:“小可爱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给偶留言哦,如果可以用红豆支持就更好了哇,把你们的打赏都多多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