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针灸经穴定位总则
在西太平洋地区,针灸应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近几十年来,针灸已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治疗方法。然而,据报道,不同的针灸医生使用的腧穴多达25%互不相同,由此产生了对针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怀疑,给针灸研究和教育带来了不便。西太平洋地区成员国对经穴定位标准化的需求逐渐增加。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事务处(WHO/WPRO)启动了经穴定位标准化项目,并召开了11次国际会议,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穴位命名依据WHO 90/8579-Atar-8000《国际针灸命名推荐标准》(A Propose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一般标准中所涉及的长度、宽度的计量都要求采用国际单位制,但是人体高矮胖瘦的差异很大,无法采用绝对的标准值描述腧穴部位,只有通过等分折量的方法——骨度折量法描述腧穴部位,才能适用于所有人群和所有个体。这种方法已于1987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的国际会议上被确定为针灸经穴标准计量单位。因此,本标准的经穴定位采用这种计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