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国公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9章 真相小剧场(12)金陵的安排

天景二年二月二,长安苦苦支撑数月后,战败的消息传来金陵。

皇帝龙椅还没有坐热,便要收拾这残局,急的他觉也没睡安稳,连夜召来中书令、侍中和各部尚书商讨长安事宜。

眼下北山关已破,北邙军占据高地,俯视数十里外的长安城。裴行剑率军退守城内、疏散百姓,另一方面又整编军队,将裴麒调任左军,副将辛章调任右军,三军呈夹角之势死守长安以南。

只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现在所有的粮草也只顶半月之用,更何况数月之内战争不断,兵力已经消耗三成,余下三万多士兵中还有过半受伤,整个长安城硝烟弥漫、人心惶惶,包裹在灰心绝望的情绪中。

这个冬日,金陵似乎格外寒冷和漫长。湿冷的水汽不断冲击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将它紧紧锁在冷风与薄雾中。城里的一切都失去了光彩,街上的人们纷纷裹紧了衣裳,加快了赶路的脚步。就连平时节俭的李霩,也在马车上铺了一层毛毯,加了一炉炭火,方便他在每日饥肠辘辘地奔走于皇宫与六部的路上时,能快些暖暖身子,顺便烤些胡饼吃。

在这个少穿一件衣服就会冻着的新年,李霩不是在宫里议政就是在府衙督查,连带着传递各方消息的红尘和秦澜紫都累断了腿。

(一)

刚从兵部出来,正要去太极殿复命的李霩,在马车上遇见了搓手取暖的秦澜紫和红尘。

“属下见过王爷。”两人纷纷行礼,被李霩拦下:“免了,说事情。”

“是。方才下朝后,裴老将军单独见过陛下。说了什么不清楚,只是陛下似乎很生气,福宁公主分别去劝过,”秦澜紫先开口,“后来裴老将军来过王府,说是探望......”

“他们父女怎么说?”李霩喝了一口炉火上新热的茶水。

“裴将军希望明日在朝堂上得到王爷的支持,他愿意领兵出征,可是裴孺人似乎不愿意。”秦澜紫越说越小声,发冠越来越低。见李霩的锦靴在地板上顿了又顿,他知道李霩在两难。今日朝堂就是在督促吏部、兵部加快部署长安援兵和粮草,裴老将军没有信心说动陛下,就跑来想要裴娇婧说动宸王,这难说是好是坏。

“黄律传消息说益州府一切无恙,昆仑宫他也造访过了,所得消息属下已经放在书房。另外云山的情况似乎不对劲。两位侍书郎传讯说,上月十五,易君已将公主赶出城,殿下现住在城南一处老妇家中,我们的人也证实了这一消息。”红尘说的侍书郎便是皇甫焱和赢河清,“他们称公主身份可能已经泄露,但若如此,想必易氏已经赶尽杀绝,因此属下认为,公主现在暂时是安全的。而且殿下出城后一家酒馆也被查封,掌柜的也逃到城南与公主汇合。是岭南王的人。”

“去姑母府上通个气,若情况属实,洛儿便多一份保障。益州的事情要是安排好了,让黄律去云山跑一趟,就回来吧。”李霩喝完了杯中的茶水。他摩挲着杯沿,闭上眼睛开始思考长安的战况。

今日是二月初五,半月前已经往长安送了粮草,应该还能再撑些日子,只是为何消息这么少又送的这么快。裴麒不是那种三言两语就说完事情的性格,年后送来的消息总觉得奇怪。“红尘,裴麒送来的几封家书让娇婧和裴老都看看,说不定他们能发现问题。”

“是。属下会密切留意长安和金陵的消息往来。”红尘回道。

“你们先坐车回府吧,我今日歇息在宫里。”李霩吩咐车夫在承天门前停下,自己独自步行入宫。莎莎的风声在他耳边划过,他的目光停在宫墙边的一株梅树上:潮湿冰冷的树干上耷拉着几朵凋零的落梅,不知名的小鸟停留在枝头,随后又飞走,空留一树绽放的梅花和几颗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过会儿去中宫向母后请安,再去炤义殿看看怀着孩子的霁月。他心里这么想着。

讲了一个多时辰,天色渐渐晚了,他伴着圣驾走出太极殿,一路上都在想着大臣们的谏言。有的主和,有的主战,有的推选岭南王,有的推选裴老将军,有的还说霁月的外祖可以胜任,真是荒唐。陛下迟迟未下定决心,只是催促着运粮草运兵马去前线,难道陛下还掌握了其他消息?

李霩静静跟在父皇身后,一边听着尾随其后的大臣们继续商量着对策,一边不时地抬头望着父亲日渐矮小的脊背。父皇已到了不惑之年,长久处在深宫之中,心思琢磨不透,他到底会怎么处置长安战事呢?

穿过一小段花园,便走到含元殿前了。皇帝吩咐了几句话后便让臣子们退下,拉上李霩走近些说:“午后传来消息,大长公主有些身子不适,朕已经让皇后和霁月去陪着了,你也随朕去请安吧,饭都留好了。”

“是。”李霩惊异之余也很快反应过来,马上应下了。

天地间最后一点余温散尽,月亮悄悄爬上了梅树枝头,父子两人并着一队侍从,踩着一半余晖一半月光,穿过清冷的枝叶淡花,来到灯火明亮、温暖如春的顺德殿。

(二)

一进门,便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满屋子的烛火照耀得殿内明亮、暖和,华阳躺在软榻上,喝完了苦药就拉着孩子们的手听她们讲故事。皇后和江孺人也在一边温柔地应和着。

霁月讲的是与裴麟的趣事,又说新宅子住的很舒心,只是为了安胎才又搬回宫里住;雪主讲的是长安的故事,当然是专挑些新鲜有趣的风土人情讲,毕竟在大部分人的眼里,雪主和李洛就是送两位公主回乡,顺路去长安游览的。

鲁王的几个孩子长高了些,掏着李洛儿时的玩具,在顺德殿里疯跑玩闹。还有两个贪吃的孩子可劲儿扒拉餐桌,菜式还没上齐,就叫嚷着女婢给他们拿些小吃。

李霩随着陛下进屋时,手里还顺便拎着一个乱跑的孩子。

“给姑母请安。”“给大长公主请安。”一阵常礼过后,众人依次落座。

“来啦,快进来坐,屋里暖和。”华阳撑着身子站起来,在皇帝的搀扶下缓缓坐在小矮桌前,她热情地招呼着前来看望她的孩子们,“今日喝了徐太医生开的方子又睡了一觉,现在觉得好多了。陛下国事繁忙还来看我,我真是心里愧疚。”

“姑母哪里的话。是侄儿忙于国事疏忽了姑母,好在有霁月雪儿膝前尽孝。”皇帝边说边往华阳碗里夹菜,“今日怎不见锦煖?”

一言既出,满殿默然,大家低头用膳,全然不知如何回答关于高阳公主的问题。还是华阳打破了沉默:“陛下知道她身子弱,一直在公主府养着甚少出门,如今也只有年节时进宫请安,失礼之处还请陛下恕罪。”

“哪里的话。既然身子弱,朕便叫人多送些补药。”心里隐隐有些不高兴,但皇帝还是面不改色地饮茶吃肉,“方才进屋的时候,听见霁月和雪主在讲故事?”

“是。”霁月和雪主应答道。

“雪儿讲长安的故事甚是有趣,”华阳笑到,“我竟不知,时间还有如此繁华、包容的城市,与金陵相比竟也不逊色。若今后能一览长安风华,也不枉此生了。”

“长安确实乃北境第一城。”皇帝仍面无表情地附和道,“今后若是得空,侄儿定会带姑母好好游览一番。”他只字不提长安的战事,也无意向华阳解释什么,只是装作孝顺客气的样子用膳,不时应和着。

华阳看着这满殿的和气,心中也有几分了然:既如此,不问也罢了。

她尝了几口,便放下筷子、笑着拍拍手。一班美人踏着乐声舞上前来。娇媚的指尖抚过细腻的琴弦,溢出悠扬的琴声;柔软的腰肢掠过顺滑的绸带,在空中留下一缕芬芳;乌黑的秀发缀满金银珠串,在烛光的反射下照得顺德殿如满月般明亮。

“呈上来。”她叫来侍女,递给霁月一个精致的木盒。“月儿,难得你怀着孩子还常来看我,这是姑祖母一点心意。愿你和驸马和和美美,早日诞下麟儿。”

“多谢大长公主。”霁月笑着接过礼物,玉手轻轻一打开,便是一颗晶莹透亮的夜明珠。华阳又趁势叫人呈上来几个精致的木盒子,分别赠予上坐的几位孙辈女眷。一时间欢笑四起,谢声起伏,伴着欢快的舞乐声久久回荡在顺德殿。

月儿悄悄挂上枝头,寒气将顺德殿紧紧笼罩。送走了一位位后辈,华阳终于卸下厚重的妆容,搀扶着女婢躺在软榻上。

“今日本想探探皇帝的口风让驸马准备着。谁知礼倒是送出去了,半点消息也没听到。”华阳揉揉爬满皱纹与白发的太阳穴,叹气道,“罢了。安神药好了吗?”

“是大长公主殿下。”侍女端着一碗药上前来,服侍华阳喝下。

“儿孙自有儿孙福,”华阳皱着眉头喝完,心里又叹了一口气,“但愿珑儿在外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