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吃的都是急性子的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凡事可以赶,但不要急

1.最短的路未必最快

我们总是不断地在寻找通向成功的捷径,希望可以用最小的力量快速达到目的地;却忘了很多人和我们的心里所想一样的,导致了这条路上总是拥堵;结果我们就被卡在了半路上,只能像蜗牛一样向前缓缓移动。

其实,很多时候走长一点的路虽然会多吃一点苦,却是最快到达目的地的方法。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正赶着上班,这天他的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会议中的表现关系到他能否升职,所以不能迟到。无奈他的闹钟却在早晨坏掉了,最糟糕的是还有二十分钟会议便要开始了。

小职员唯有改乘出租车,希望能赶得及参加会议。

好不容易他拦到了一辆出租车,匆匆忙忙上车后,他便对司机说:“司机先生,我要赶时间,拜托你走最短的路!”

司机问道:“先生,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

小职员好奇地问:“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吗?”

“当然不是,现在是繁忙时间,最短的路都会交通挤塞。你要是赶时间的话便得绕道走,虽然多走一点路,却是最快的方法。”

听了司机的话,小职员最后还是选择走了最快的路。途中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条街道交通堵塞得水泄不通,司机解释说那条正是最短的路。司机所言没差,多走一点路果然畅通无阻,虽然路程较远,却很快便到达目的地。

生活中,我们总喜欢走捷径。然而,捷径虽然是最短的路,却未必是最快的。因为有些捷径反而要花更多时间。很多人都喜欢走短路模式,结果每每走进死路里,把大好的时间和青春都浪费掉了。

短路看似快,却未必是最快的。有时,绕一些路,变换一下方法,能更快达到目的。

再说,捷径并不好走,不但荆棘满途,而且充满危险,也没有人可以保证你走的路定可到达终点。寓言家伊索曾说:“想匆匆忙忙地去完成一件事以期快速达到目的,结果总是要失败。”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脚踏实地地去走每一步人生路才是明智之举。

张峰是煤矿瓦检队的一名老瓦检员,他在工作中小心翼翼,矿上关于安全生产的各种要求他都能做到。这么多年来,“小心谨慎”一直是大家对张峰的评价。

他之所以一直小心谨慎,源于一件事。是这件事让他明白了,往往只是一念之差,一时的侥幸心理、一次错误的决定、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有可能造成令人追悔莫及的后果。

那天,张峰被安排去检查顶板离层仪。由于通风系统调整,矿井安装了新的通风设施,需要穿过的联络巷的风门被临时锁住了。这样一来,本来只有几步远的路程,现在要绕行1000多米才能到,而且路很不好走。张峰很不甘心,他不想绕行。

他环顾四周,想看下有没有捷径,突然发现旁边有一条旧通道可以通过。只是由于通风的需要,这条旧通道里临时筑起了两道有调节风窗的挡风墙,风窗里风速很快,人要是站不稳,一下子就会被吹倒。更危险的是,顶板已经破碎,两旁的支护也变了形。而且这两道挡风墙是用大块方料石砌成的,有几块料石已经从风窗的上部鼓了出来。

穿越这条通道的危险性张峰心里清楚,可是为了赶时间,为了省力气,侥幸心理最终还是占了上风:不就是跨两道墙吗,几秒钟的事情,哪里就能那么背运呢?

想到这里,他鼓起勇气,试探着跨过了一道挡风墙。抬腿、过墙、落脚,一切都很顺利。正当他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他发现另一道挡风墙坏得更厉害。

他整了整被风吹乱的工作服,准备强行闯过去,谁料他刚抬起一条腿,由于他的活动,有块料石出现了松动,从上面滑落了下来。他心中一惊,来不及多想,赶紧把身体贴在了挡风墙上……

幸亏那块料石滑向了旁边,不然的话……后面的事情真不敢想象。虽然有惊无险,但他还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从台阶上跳了下来,忙中出乱还划破了衣服。

这件事情过去好久了,每当张峰想走捷径时,当时的情景就会像过电影一样在他眼前闪过。

成功无捷径,不要企图寻找捷径,也不要相信所谓的捷径。不要企图用最小的努力换取最大的收获,急功近利会让我们忘了勤奋的重要性,乘坐“电梯”固然很快,但会让我们失去攀爬的能力。

只有努力拼搏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认为: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而“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就是意志的行为表现,也正是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

没有坚持,就不会有最后的成功;没有恒心,愿望就永远无法实现。胜利只会青睐那些坚韧不拔的人,而并非是懒惰、只想走短路的人。

2.每天急匆匆的不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做事情的时候急并不是快,反而,急很有可能把节奏拖慢,到最后工作并没有做好。

许多人都在某一段时间忙得要死,比如在节假日之前,就尽量把手头的工作抓一抓,然后许多的工作堆在一起,让人感觉很焦虑。这种焦虑时刻在折磨着自己,心里急匆匆的但是也无济于事。因为做这件事怕来不及,做那件事怕来不及,到最后并没有一件事完美地被完成。

因此,这种现象被称为瞎忙活。工作业绩不能只用忙碌程度来衡量,上班族如果只是“瞎忙活”,不仅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让人感觉工作效率很低,甚至会养成懒散的坏习惯。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叶阿次说:“好的工作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工作效率,但认真工作才是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的最佳方法。”

在一座不知名的山谷中,有一座禅院,禅院里住着师徒二人。徒弟十分勤奋,不论是化缘还是洗菜,还是陪着施主打禅七。终有一天,徒弟内心挣扎着问师傅,为什么他的眼圈越来越黑?

禅师沉思了片刻,让徒弟给自己化缘的钵里装核桃。徒弟不明用意但还是按照禅师的话去做,连续装了十几颗核桃之后钵满了再也容不下一颗核桃。

紧接着禅师让徒弟往钵里装大米,徒弟依言装了一捧的大米,直到一粒米也容不下。

然后禅师又让徒弟往钵里加水,这一次足足加了半瓢的水进去。禅师问道:“这次满了吗?”

徒弟不知道还能加什么东西,支支吾吾不敢作答。

“你再去那一勺盐来。”老禅师笑着说。

当把一勺盐加入水里,水依旧没有溢出来。禅师笑着问徒弟:“这说明了什么?”

“时间挤挤总会有的。”

禅师笑而不语,他把钵里的东西倒入盆里,钵又变成了空的。

老禅师边倒边说:“这次我们反着来放。”老禅师先放了一勺盐,再加水,倒满之后便发现不能加入大米,因为加大米就已经开始溢了。当钵里装满大米的时候,老禅师问:“你看,钵里还能加入核桃吗?”

“如果你的生命就是一只钵,当钵里全都是大米这样的小事时,其中就没有核桃这样的大事存在了。”

现实中,如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么,生活就简单轻松了。我们要把核桃先放进生命的碗里去,否则一辈子就会在大米、芝麻、水这些细小的事情当中,核桃就放不进去了。

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有条理的工作系统。许多人工作起来很专注,但是糊涂起来让人抓狂,而且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很容易发生马虎、健忘和凌乱的状况。所以工作如果没有条理的话直接会影响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有条理的工作系统,从办公桌上物件的摆放,到建立工作计划,一步步做好安排,一个井井有条的工作系统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

再次,我们需要专注于同一个工作而不是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同一时间处理多个任务,其实不算什么新鲜事。有时候是因为迫不得已,但有时候却是自己的个人习惯造成的。“同一时间处理多个任务”看起来不错,给人感觉你的工作出色,但实际上,由于要不断转换工作内容,它会影响了你的专注力和创造力。

专注于某一项工作是很重要的。如果要同时处理几个任务,你不得不为此消耗精力,这样一来工作效率就会降低。解决的方法是做好工作安排,把相似的工作放在一起,专心做好一个工作直到它完成了为止,再去做下一个工作。

一个礼拜五,老板给阿丽一个U盘说:“这个东西很急,很重要,你就是加班也要把它做出来。”

阿丽一听,便放弃了周五晚上和朋友出去玩的约会,然后就趴在电脑前开始加班加点地弄;结果周六拿到老板家的时候,老板看过之后说不行,必须重做。阿丽很不高兴,却也没有多说回去又开始做。

不用想,还是没通过。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老板想要的是什么样的,老板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样的,希望达到什么效果,但是她没有问,所以就瞎忙活了。

如果阿丽能在写之前问一问老板的要求,然后再做个大概,先呈给老板看,这样也不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目标没有达到,所有的过程和客观原因都不能成为原因。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就是以功劳论英雄的含义。

很多时候,我们强调的都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所以我们不能为自己没有完成任务而找借口,只能从过程上总结自己的得失,然后找到不再犯的方法。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匆匆地去做,要想清楚、弄明白后一件一件地逐一完成。

3.磨刀不误砍柴工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锁掉了门或者已经出发才发现有东西落在了家里,然后又慌慌张张地回去取,到最后反而耽误了很多的时间,或许正因为如此才错过了很多风景。

喜欢自由行的朋友都知道攻略的重要性,攻略是自由行旅游时的一项必杀技;如果没有攻略,也许你会错过当地的美食,错过当地的风俗,错过当地的烟火……

由此,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不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当中,我们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把握时间。可能你会觉得还可以节省掉做准备工作的时间,其实不然,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一个年轻人到山上工作,每天到森林里面去砍木材。他非常努力地工作,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依然还是非常努力地在砍木材,非得到天黑,否则绝不罢休,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功,趁着年轻多拼搏一些。

可是来了半个多月,他竟然没有一次能够赢过那些老前辈,明明他们在休息,为什么还会输他们呢?

年轻人百思不解,以为自己不够努力,下定决心明天要更卖力才行。结果隔天的成绩反而比前几天还差。

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前辈就叫这个年轻人过去泡茶,年轻人心想:成绩那么烂!哪来的时间休息啊?便大声回答:“谢谢!我没有时间!”

老前辈笑着摇头说:“傻小子!一直在砍材都不磨刀,成绩不好迟早要放弃的,真是精力过剩。”原来,老前辈利用泡茶、聊天、休息的时候,也一边在磨刀,难怪他们很快就能够把树砍倒。

老前辈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道:“年轻人要努力!但是别忘了要记得省力,千万可别用蛮力呦!”

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像战前部署一样,做好计划,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劣势。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正式过程中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很多时候,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像砍柴之前需要磨刀一样,我们做事情要做充分的准备;即使准备的事情与之后的事情无关,但只要能有对其有帮助那就不叫白忙活。磨刀不仅仅是为了砍柴,也是为了能更快更好地砍柴。

亨利·谢里是19世纪一名著名的德国考古学家,他从幼年的时候起,就迷恋荷马史诗的故事,从小立志要做考古研究。

因为自己的家境贫寒,谢里知道考古发掘和研究需要很多钱,他选择了曲线圆梦。于是,从12岁起,谢里曼就自己挣钱谋生,先后做过学徒、售货员、见习水手、银行信差,后来在俄罗斯开了一间私人的商务办事处。

虽然谢里曼从事商业和投机买卖,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琐碎的、毫无浪漫可言的事务,但他却从未忘记过自己童年时的目标,没有忘记过研究古希腊。用业余时间,他自修了古代希腊语,通过穿梭于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他还学会了多门欧洲语言,这些都为他日后创造“奇迹”打下了基础。

经过不懈的努力,谢里曼终于在经营俄罗斯的石油公司中积攒了一大笔钱。

当人们以为他会大大享受一番时,他却舍弃了有利可图的事业,把全部时间和钱财都花在追求儿时的理想上。他始终坚信荷马的每句话,认为通过发掘,是能够找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列举的所有城市的遗址、荷马所记的英雄的坟墓,甚至发生战争的地方的。

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不出几年,他就发掘了9座城市,并最终挖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

作为商人的谢里曼成了发现爱琴文明的第一个发现者,这一发现在世界文明史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使他取得了商人无法想象的青史留名的成就。

此时,人们才真正明白,为什么立志考古的谢里曼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赚钱,因为考古研究特别是发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需要衣食无忧的状态支撑。

认真地做准备,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往往关系整个过程的方方面面,是完成任务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没有人愿意失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好准备工作。其实,正是看起来最不起眼的准备工作,在很多事件中恰恰变成了失败的关键。

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你在金秋时节收获甘甜的果实时,你不会觉得春天里的劳作是多余的,正因为有这些修修剪剪,才收获了最完美的成功。

4.面对一大堆事情,有条不紊就是效率

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好多事情搅和在一起的局面,回想起那个时刻,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让人瞬间到达崩溃的边缘。

当一大堆事情扑面而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害怕时间不够用、事情做不完而变得十分慌张,内心焦躁不安,然后就开始着手去做,由于心情没有放松下来,做事很容易出错,到最后原本能按时完成的任务也没有完成,还落得效率不高的标签。

如何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顺利地做完事情呢?我们应该知道这些事情的缓急程度,然后依次分类,这样才可以在不拖沓的情况下按照缓急程度一件件完成,不但完成了任务,还提升了工作效率。

赵小刚是某公司新来的员工,因为他的工作岗位上在三个月之内已经走掉了四个职员,所以很多人包括老板都在盯着赵小刚,想看看他能够干多长时间。

其实赵小刚的职位是一个助理,工资不算很高,但因为这个职位流动率比较高,老板又将工资提升了百分之二十。

这个位子的工作绝对都是助理份内的工作,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超出这个职位的职责范围。但是,之前的人为什么走?是因为这个职位的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多。虽然工资较高,但许多人还是宁愿离开。

刚来的第一天,赵小刚就被这海量的工作给吓住了。他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工作愣了愣神。

沉默了一小会儿的赵小刚开始做这些工作,因为他对公司的业务等都不熟悉,还不能分清楚哪些非常重要哪些暂时不重要。所以他只能一件一件地赶工作,和之前的那几位一样,从上班到下班都像机器人一样,但是幸好他按时做完了所有的工作。

慢慢地,一周时间过去了,赵小刚已经熟悉了公司的里里外外,所以他能够清楚地把所有的工作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然后慢慢着手把这些工作按照类别一次做完。

很快,所有人都发现赵小刚没有了之前的忙碌,而且还有时间和同事闲聊。整天笑呵呵的,也看不出来工作压力大的样子,老板也很开心:终于在这个位子上找对了人。

其实,处理一大堆事情只是看起来数量比较庞大而已,对每个人来说,在自己能力之内的事情都不算什么事,无非是时间罢了。因此,我们才会看到一大堆事情的时候变得惊慌失措。

日本效率专家松本幸夫建议,手头任务一大堆时,首先要把任务分类,找出优先顺序,可以按“紧急”“重要”两个标准。先做“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接着快速完成“紧急不重要”的任务;“重要不紧急”和“不紧急不重要”的任务,则可以暂时放在一边。

松本幸夫认为,做事情首先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楚自己的思路。只有多开动脑筋,冷静思考,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弄清事情的本质,才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最佳的工作方法。

另外,分清主次、把握重点也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的工作方法,只有认真思考、分析,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才能避免贻误时机,抓住机遇。

5.一次只做一件事的魔力

“你能不能专注于做一件事啊!你看看你,和我打电话不是沉默就是胡言乱语,又或者就是说没听见,你到底在干什么?”

“啊,不好意思,刚刚忙着回复一个邮件,因为比较匆忙,出了好几次错,正在修改。”

很多时候,我们都忙着同时做两件或多件事情,因为在我们看来这是很轻而易举的事情,却往往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这样不仅没有把一件事情做好,还容易让别人误解。

造成这种困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没有掌握这个简单的工作方法,-次只做一件事。

火车站的问询处,每天都人潮涌动,匆忙的游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希望马上得到答案。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疲于应对可能是他们的共同感受。

可在问询处,一个胸前挂着组长标志的年轻人面对游客的提问却总是应付自如。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肥胖的妇女,脸上汗水不由自主地往下流着。她十分焦虑与不安。问询处的年轻人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更好地倾听她的声音。“您好,您要到哪里去?”

此时,有一位头上戴着礼帽的男子试图插入这个对话之中。但是,这位服务人员却视若无睹,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您要去春田吗?”他根本无需查看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将在15分钟之内到达第二站台。您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

女人转身迅速地离开,这位服务人员立刻将注意力移到那位戴帽子的男士身上。但是,没过多久,刚才那位胖太太又汗流浃背地回来问这位服务员:“你刚才是说第二站台吗?”这次,这名服务人员却把精神都集中到那位戴礼帽的男士身上,待回答完那位男士的提问后,才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太太的身上。

有人问那位服务人员:“面对这样众多的提问和急躁的旅客,你是怎样保持冷静呢?”

那位胸前挂着组长标志的服务人员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所有游客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地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一次只服务于一位旅客,却一定要让这位旅客满意。”

一次只做一件事,会让我们静下神来,一心一意地把事情做完、做好。专心地面对每一件事,即使它只是芝麻大的小事。就像“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游戏一样,很多人都在同步进行的时候失败了,到最后圆不像圆,方不像方。

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专心是重中之重的,“一次只做一件事”,说到底,就是一种专注的力量。现实中,我们常常礼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常常勉励年轻人“艺多不压身”,谁知到头来只落得个“样样涉足,个个平平”的局面,导致“艺多不养家”的尴尬后果。

曾有哲人说过:“所谓的天才,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别人无法企及程度的人。”著名戏剧家李国修也正是这样做的。“我这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开门、上台、演戏’”,践行这句话,让李国修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谁说这不是专注的魅力呢?

胡佛总统曾对国会议员麦肯利说过:“想要取得成功,获得名誉,你必须专注于某一个特定方向的发展。你千万不可以只有某种情绪或者方案,就立即发表演说,把它表达出来。你固然可以选择立法的某一个分支作为你学习的对象,但是,你为什么不选择关税作为你的学习对象呢?这个题目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都不会被解决,所以,它将为你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

从此,麦肯利开始专注研究关税,不久以后,他就成为这个课题上的权威专家之一。当他的关税方案被参议院通过时,他也达到了自己事业上的顶峰。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区别并不在于他们各自做了多少工作,而在于他是否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目标,并从中挖掘出多少自身的价值来为这个目标服务。一个人如果能将全部精力与心智投入一项值得的事业之中,那么,他会取得更多的成功。

6.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生活中,每一天都会有比较重要的事,当然也有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多人在一天结束之后还是没有能够完成这一天比较重要的事,因为他还在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挣扎。

为什么明知道重要的事情和不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但是却偏偏在做不重要的事情而非重要的事情?其实都是因为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在重要的事情上,不能心无旁骛地去完成这些事情。

法国作家莫泊桑,很小便表现出了出众的聪明才智。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访他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舅父想推荐福楼拜做莫泊桑的文学导师。可是,莫泊桑却骄傲地问福楼拜会些什么?福楼拜反问莫泊桑会些什么?莫泊桑得意地说:“我什么都会,只要你知道的,我就会。”

福楼拜不慌不忙地说:“那好,你就先跟我说说你每天的学习情况吧。”莫泊桑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一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鹅,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

说完后,莫泊桑得意地反问道:“福楼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莫泊桑不解地问:“难道您就不做别的了吗?”

福楼拜没有回答,而是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的?”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

原来,特长便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莫泊桑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想要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就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都必须专注自己的目标。我们要时刻保持头脑的冷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处理生活中比较繁琐的事情。

研究表明,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量其实只需要短短的90分钟就可以轻松完成。或许许多人都不相信这个结论,但是这个90分钟是有条件的,必须毫无保留、心无旁骛地一心一意地工作。

这90分钟之前,要选择一个固定的主题,你选择的主题可以是手头上的某个项目,也可以是一个更宽泛的话题。你要确定这些工作在90分钟内一定要完成,所以90分钟就是你的终点线,当你开始的时候,你就会更加专注于这个主题,即使你失败了也没关系,因为你这也更好锻炼了你的专注度。

开始工作的时候要先列出步骤,然后针对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做一个详尽的规划,之后就要保证“零”干扰。你要尽可能地在这段时间内不被任何事物打扰,或者直接告诉别人接下来的90分钟内没空。确保在自己的空间内没有可能打扰你的因素存在。

牛顿的天赋并没有明显的超人之处,然而他特别勤奋学习,学习和研究都专心致志,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他常常一连几个星期都留在实验室里,直到实验完成。有一次,他搞实验入迷,竟把手表当鸡蛋放到锅里去煮。

又有一次,牛顿的朋友来看他,他把饭菜摆到桌上后,又一头钻进了实验室。这个朋友等得不耐烦了,就先吃起来,吃过后没有告辞就走了。牛顿做完实验后出来,一看桌上的盘碟,自言自语地笑着说:“我还以为没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说着又走进实验室去了。

在生活中,我们要快马加鞭地工作。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行动减缓了,就得赶快加速。想象自己正处于一场激烈的比赛中。根据90分钟工作法,我们需要整个过程都必须保持高强度的节奏。90分钟之后你有的是时间休息。当然快速工作的本领还是要靠多练习,熟能生巧。

拒绝走神。在每个“高效时段”期间,你只能做预先设定好的工作,心无旁骛。关掉手机,关掉一切可能打扰到你的消息提示。把网络连接断掉,90分钟内不要查新邮件,你也不需要“喝杯咖啡休息一下”之类的借口。

7.列一张清晰的工作清单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博恩·崔西提出了“ABCDE系统理论”,教会人们如何建立一份工作清单。这个理论是把一天内所有需要做的工作项目全部整理出来,然后再贴上ABCDE的标签。其中A是绝对要做的事情,B是较为优先该做的事情,C是要做但不重要的事情,D是可以授权给别人的,E是指可以做也可以取消的事情。

列一张清晰的工作清单,这样可以按照事情的优先级来完成所有的工作,也能根据时间或精力等外在因素而选择放弃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做的话,不但可以按时完成重要的工作,还能节省筛选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不会忘记比较重要的事情。

与同学相比,毕业那年李颖算是比较幸运的,由于出众的外表和本地人的身份,她成功进入一家大型股份制公司。

李颖做的是行政工作,说来技术难度并不是很大,只是工作量特别多。读书的时候,李颖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优等生,也曾经获得过不少奖学金;但是到了职场上,她却被每天琐碎的报表、会议记录、PPT弄得头晕眼花。这让李颖十分烦闷,整天愁眉苦脸,怨声载道,恨不得辞掉这份人人羡慕的“稳定”工作。

公司组织出游的时候她认识了比她早三年进入公司的林姐,林姐现在是公司的项目组长。林姐一路听着李颖的抱怨,会心一笑,她告诉李颖,三年前的自己和她一样,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办完手头工作,别说娱乐休闲,甚至连陪伴男友的时间都没有,工作和生活一片混乱。

但如今的她,基本到下午两点就已经处理完当天所有事情,可以轻松地听着音乐、玩玩游戏等待下班了,就在这样轻松的工作状态中她还替公司竞标到不少业务,成为去年所有项目组长中拿到分红奖金最多的一个人。而这一切的改变,仅仅因为她一个小小的习惯——一份早上拟定的工作清单。

李颖有些半信半疑,不过还是开始按照林姐的方法,每天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当天需要做的事按照轻重缓急罗列出来,并设定每个任务的完成时间。一个月后,李颖的工作比以前有条理了很多。工作的质量也有所提高,PPT也做得更精美了,得到了顶头上司的夸奖,当然心情也一扫阴霾。

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列出一份条理清晰的工作清单,对一天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也要积极养成每天列一份工作清单的习惯,将繁琐的工作打理清晰,按照紧急次序一件件完成,这必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其实,建立一份清晰的、一目了然的工作清单,这样做不仅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也能够让自己的工作中变得主动,更加有信心。

一份有效的工作清单不但能让你对自己的工作进度一目了然,还可以估量自己的工作效率;可以每天摸索一点能够节省时间的窍门,久而久之,积少成多就能大量节省工作时间。建议列表可以让你尽早中止那些毫无收益的活动;简历列表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然后应对一些突发状况。

或许许多人在刚开始建立工作清单的时候,不太容易进入状态,感觉与自己设想的结果大相径庭,而且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所以很多人就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因而放弃。

如果你能够坚持下来,能够熟悉这样的工作模式,看到显著的成果的时候,看到自己从这种负面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你的工作的将会如期望的那样,做事效率很高,处事井井有条。因为做事情贵在开始,但重在坚持。

8.慢工出细活

“慢慢来,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这是时下流行的工匠的行事风格。哪怕十年只磨一剑,哪怕一生只有一件作品,也一丝不苟,绝不马虎。所谓慢工出细活,因为慢才更用心,慢才更精细,最终出来的作品也就会更精致、更完美。

“苹果之父”乔布斯在审美方面的苛刻和洁癖举世闻名。每一个组件都必须达到完美,一个组件,就算是一个圆弧圆得不够漂亮,那就是一件废品。

看看苹果手机的后盖,你会发现它打磨得如同镜子一样光亮,没有一丝痕迹,没有一点反射光,包括iPod和Mac都是如此。但你知道这个后盖只有0.5毫米,Mac整个笔记本的后盖只有0.4毫米,其外壳的材质都是钛合金的。要在这么薄的情况下打磨一个极致的亮度,还要没有一点瑕疵,这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就算用高精密仪器来生产,也是一个极有难度的挑战。

不过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小林研业。他花费了40年的时间,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就是研磨。

他为了可以将所有金属表面在冲压加工时造成的划痕磨平,让金属表面更加光滑,使用的工具“抛光轮”从纹理相对粗糙的、切割能力强的型号到如绢丝般柔软的型号超过100种。为此小林在工作后的每晚,都在昏暗的工厂里反复研究粗糙型、中间型等加工效率最高的抛光轮与研磨剂。

终于,他靠着自己的意志力以及对于工业基础的刁钻研习,被苹果公司发现,据说是乔布斯在看后大为惊讶,被这样的技艺征服了,于是苹果公司委托小林研业为“iPod”背板进行镜面加工。

所谓慢工,并不是慢慢工作,而是面对一些需要精益求精的工作,应当慢下来,耐心地工作,追求的并不是快,而是好,是精。慢出来的成功才算成功。

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太多的人追求结果,静不下心来,股票、证券等金融市场和彩票都散发着一夜暴富的诱惑。越来越多的人“急”字在手,不经认真思考和准备,就匆忙上马,急躁冒进,想一蹴而就;结果事与愿违,欲速不达。

有一位画家,高产,创作速度很快,几乎一天就可以画一幅画。但是这位画家依然穷困潦倒,无钱养家,因为他的画很难卖得出去。

相反,和他同时学画的另一位画家,是出了名的“慢工”,一年才会画出一幅画,有时甚至两三年才能有一幅画出来。但是他的画一出来就被人抢购了,而且价格昂贵,因而,这位画家很有钱。

高产画家就前去请教,“我怎么样才能像你一样很快就把画高价卖出去?”

慢工画家说:“你花一天画出来的画,估计十年也不一定能卖出去;但是要是你愿意用一年的时间画一幅画的话,我保证你一天就能卖出去。”

于是高产画家回到家,闭门不出,专心画画,花了一年时间,果然画出了一幅新画。画一挂出来,不到一小时,就被人以高价买走了。

很多的时候,快的表象是假的,而真正的沉淀是所有人不在乎或者丝毫不会注意到的。小米经过三四年的迅速发展,公司的规模已经足以让数十年的公司自叹不如。所有人看到了小米的迅速崛起,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雷军在金山公司沉淀了二十年?

陷入浮躁陷阱的人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速成心理所致的,以为人生可以走捷径,但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捷径,最好的捷径是不走捷径。张嘴闭嘴互联网、新三板的,并不一定真的懂,虽然互联网看上去很热闹,新三板也是风生水起的样子,但是真正理解互联网的不多,靠互联网赚钱的也不多,反倒是那些踏踏实实做事儿的,真的把自己的企业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