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定青年教育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北大哲学系开门办学时冯定的因材施教

1958年4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又开始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那时有个口号叫“一天等于二十年”,全国人民大比干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北大哲学系的会上,有教授提出要在一个月内贡献几十万字的著作,有些学生说要在一年内完成几卷本的《中国哲学史》。当时中宣部在原北大的孑民纪念堂每周都会召开一次小型的座谈会,相当于是给理论界如何落实总路线做动员工作,北大参加会议的是陆平、冯定和汪子蒿三人。对会上的某些宣传,他们虽感到疑惑,但在当时也只能疑惑而已。

一、冯定在开门办学时的因材施教

大学在“大跃进”的形势下,为紧跟形势,实行开门办学。1958年的暑假,哲学系组织二、三、四年级的师生到大兴区芦城乡开门办学。在下乡之前,冯定先调查了解了学生的思想状况,然后以“改造我们的学习”为题,给全体学生讲了两次课。冯定第一次讲课时从理论上讲得多一些,他强调:“知识分子要同工农大众相结合,教育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不要认为大学生参加体力劳动就降低了身份,不要认为党员工作了几年再去劳动就吃了亏。要下决心做普通劳动者,先成了普通劳动者,才能做普通劳动者当中的专家。”他进一步举例解释说:“大革命时期,汪精卫要‘反水’之前,对共产党人说:‘你们这些口号写写文章是可以的,怎么能真做呢?’但马克思主义者不是那样的假革命,只要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付诸实践,懂得了就要兑现。”冯定第二次给学生讲课时既动员鼓励学生到农村参加锻炼,又布置了学习任务:“你们要注意在实践中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参加一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很有必要。这是一门学问,不是浪费时间。搞过基层的人才比较有办法,讲话人家才要听,因为他解剖过麻雀,情况吃得透。你们到农村劳动几个月以后,要是一口气能举出农村实际生活中的一二百对矛盾、三四十对矛盾的转化,那就很有收获了。”

这次下乡劳动,哲学系的师生包括体力尚可的老教授都一起下乡了,冯定也经常下乡讲课。他们去的农村是有名的京西大米产区,那年农村正是一派丰收景象。哲学系师生下乡时正好参加割稻劳动,虽然非常辛苦,但丰收的喜悦冲淡了辛苦感,大家还热情地参加当时号召的“人人作诗”比赛。不过,大家参加劳动没几天就听说要建立人民公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难怪大家发现刚从地里收摘的花生都堆在路边,问生产队长为什么不拉到仓库去,队长回答说“横竖是大家的,摆在哪里都一样”。很快大家便敲锣打鼓迎接人民公社的建立,开设公共食堂,哲学系师生可以和农民一起,放开肚子吃大米和白面馒头,公社还宣布对农民生活的许多方面实行十几“包”,真是让人感觉很快就要进入共同富裕了。

由于系主任汪子蒿坚持认为既然是开门办学,学生参加劳动后还得要学习,所以同学们在农村参加劳动期间,同时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外语等四门课程,实行半耕半读。在这期间,冯定专程来给学生讲了六七次历史唯物主义课,还做过下乡两个月的小结报告。冯定在讲课中总会把这次的劳动结合进来,比如他说:“你们这两个月参加劳动,对于养成劳动习惯,增进对劳动人民的感情,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事情等方面,是大有帮助的。这些方面是社会的根本,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这些基本收获,将来的作用是累进的。我希望同学们把苦修苦炼的成果发扬光大,不要有‘镀金’思想、‘苦熬一阵子’的思想。”“你们要一边参加劳动和基层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四门功课,用学到的理论去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水平就表现为总结的能力,表现为对一切事物的评价及其改造上。懂哲学,就是对大大小小的东西都能总结起来。空心糖豆是滚不远的,有了实际作为核心,才能逐步扩大。”“你们要注意总结自己的点滴体会,写写小文章;要到群众中搞哲学普及工作,可以从有没有狐仙讲起,可以用讲故事的办法,还可以附上插图。”

二、学生活学活用哲学,成绩显著

开门办学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最理想的教育方式。“最理想的教育取决于几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学生对生活的期望、学校外部(邻近环境)所赋予的机会,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教育的成就取决于对诸多可变因素的精妙调整,因为我们是在与人的思想打交道,而不是与没有生命的物质打交道。”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9.北大有学问丰富、思想深刻的教师,有勤奋好学、喜欢思考的学生,更有学好本领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极大热情。因此,在冯定的鼓励与引导下,哲学系1956级二班的同学不仅写了一些调查报告,而且还集体编写出版了《说三国,讲哲学》《说水浒,讲哲学》等通俗读物。什么是哲学?哲学是能用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问。什么叫懂哲学?用冯定的话说,就是能对大大小小的东西做总结、做评价。在此,来看看1956级的同学们是怎样通过学哲学、用哲学来“说三国,讲哲学”的吧:


张绣追曹军先败后胜——谈谈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张飞夜袭曹营——谈谈克服片面性

诸葛亮隆中献策——谈谈人的正确认识和才能从哪里来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谈谈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诸葛亮舌战群儒——谈谈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从蒋干盗书到周瑜打黄盖——谈谈假象与本质

草船借箭——谈谈必然与自由

连环计——谈谈必然与偶然

借东风——谈谈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

赤壁之战——谈谈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诸葛亮智算华容道——谈谈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刘备南征降四郡——谈谈内因和外因

甘露寺刘备招亲——谈谈坏事与好事的相互转化

曹操冰城拒马超——谈谈认识和利用条件

徐晃背水为阵——谈谈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

关云长败走麦城——谈谈因果关系

关公“显圣”和曹操“感神”——谈谈唯物主义的鬼神观

张飞阆中遇害——谈谈非对抗性矛盾与对抗性矛盾的转化

火烧连营七百里——谈谈主观主义的危害

诸葛亮智破五路敌——谈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江城下撮土成梯——谈谈量变与质变

孔明南征不耻下问——谈谈向群众学习与正确认识的关系

马谡拒谏失街亭——谈谈反对本本主义

空城计——谈谈矛盾的特殊性

诸葛亮二攻陈仓——谈谈反面经验的作用

邓艾大破姜维军——谈谈一分为二


再来看看同学们是怎样通过学哲学用哲学来“说水浒,讲哲学”的:

三打祝家庄——谈谈调查研究

巧夺华州府——谈谈怎样发挥人的能动性

智取生辰纲——谈谈用计和巧干

三阮芦荡斗官军——谈谈利用有利条件

宋江大破连环马——谈谈抓主要矛盾

林冲棒打洪教头——谈谈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吴用为什么弄巧成拙——谈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逼上梁山——谈谈物极必反

武松打虎——谈谈对抗性矛盾要用对抗的方法解决

黑旋风为什么斗不过浪里白条——谈谈事物的条件

时迁偷鸡和打祝家庄——谈谈必然和偶然

武松中计——谈谈假象和本质

从李逵接娘说起——谈谈好事与坏事的互相转化

李逵错砍杏黄旗——谈谈犯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看到60多年前的北大哲学系本科生交出的这份作业,真让人感慨万千。一方面,冯定的启发性教学对他们起到了启而便发的作用。冯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新哲学,学生学习时不应当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哲学教材里,而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以及自然科学领域。新哲学是“应用哲学”,能在现实中被活生生地应用,是人们天天能见到和经常使用着的“法币”,它不但可以应用而且还应用得极其广泛。另一方面,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应该是相当强的,不但做到了学思结合,还做到了学用结合,《说三国,讲哲学》和《说水浒,讲哲学》就是学用结合的成果。《说三国,讲哲学》和《说水浒,讲哲学》的出版前言中讲到一百四十年前马克思就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从此以后,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人,就一直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理论基础。但是,要真正使辩证唯物主义为全体人民所掌握,成为人人都能自觉遵守和运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至今还是一个理想。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平均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人民学习哲学不但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而且还受到几千年来各种旧的习惯传统和愚昧、落后的精神枷锁的束缚。要想普及和提高全民的哲学修养,使人人都在思想上真正获得解放,这是一个比建设物质文明更为艰巨的任务,是只有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努力才能逐步实现的伟大理想。

三、冯定做下乡两月总结报告——“方针是正确的”

1958年10月22日,冯定给哲学系师生做了下乡两个月的劳动与教学相结合的总结报告。此总结报告以“方针是正确的——哲学系师生下乡两月的总结报告”为题目发表在了《北京大学学报》1958年第4期上。冯定在总结中提出了四大收获。他认为第一个收获是“我们切切实实进行了劳动生产,其中参加了麦田深翻和割稻,就好像是参加了两大战役”。同学们参加劳动后,思想开朗了,精神愉快了,体力增强了,患神经衰弱的很多同学也都有起色了;至于吃饭比以前更香、睡觉比以前更甜更是普遍现象。同学们对农村环境已开始适应。会劳动、懂劳动,就有了接近劳动人民和体会劳动人民的路径。第二个收获是联系群众和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和群众一起劳动、一起生活,消除与群众之间的“墙”和“沟”就能很好地接近群众。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负担些社会工作,这使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能真正有条件去联系实际,这很好。第三个收获是教学与科学研究方面的。各队都进行了社会调查,或多或少得到一些材料,也结合实际讲过课,主要是进行思想总结。第四个收获是思想上的,也是最主要的。许多人对劳动已有所体会,对劳动已有了感情,这很好;因为对劳动有了感情,就会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冯定认为,大家在劳动中如能对劳动、对劳动人民产生感情,而且在自身中对世界事物也产生了对劳动人民那样的感情,那就是立场和观点在改变了。在劳动中,在人和人的相处中,发现了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这是很大的收获。以教学结合劳动为中心的收获是很大的,已足以证明教学改革方向的正确。

冯定对今后怎么做还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最根本的还是要对劳动和劳动人民有更好的认识。共产主义社会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即每人都要劳动,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真正的劳动人民是习惯了劳动的,一天不劳动就会觉得不舒服。劳动是教学改革中最基本的,我们必须坚持。劳动能锻炼我们的身心,创造和群众接近的最好机会,便利于我们的调查研究,便利于我们做好社会工作,给我们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材料,奠定了基础;而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能有劳动群众的思想意识。所以我们在劳动中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切勿自暴自弃。年轻人必须学会劳动,学懂劳动。

第二,对干部和群众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民有他进步的地方,也有他不够进步的地方。我们如果发现干部有缺点,更应分清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关系。总之,对于群众也好,对于干部也好,我们必须从各方面,从整个趋势来看,而不要单方、片面来看。除劳动之外,做社会工作是联系实际的主要环节。要积极主动搞社会工作,始终为群众着想,帮助群众进行“文化革命”、技术革命,但决不“喧宾夺主”,包办代替。要土洋结合,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文化教育工作,我们可以多搞些,但也不要离开当地的干部而独搞,更不要因工作有些成绩而骄傲起来。

第三,对教学工作还要继续增强正确的认识。我们参加劳动,除了好去接近和体会劳动人民以外,主要是要在结合实际中来巩固立场和学习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劳动是学习,看书是学习,辩论是学习,学文件、听报告是学习,总结经验也是学习。

第四,对科学研究工作也还要继续增强正确的认识。真正的理论,就是从劳动生产中,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再去指导生产和其他实践。

第五,对思想改造还应有深刻的认识,必须注意思想问题。共产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我们的社会已在起急剧的变化;我们的劳动、学习、研究和工作等等,都是为了社会主义的迅速建设而一步一步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共产主义革命,是每一个人必须经过的自觉的革命。共产主义要求个人的本位的近小利益,必须服从集体的、全民的远大利益。共产主义革命,一方面要使知识分子成为劳动者,一方面要使劳动人民获得知识。现在还想一己、一生做个“知识分子”“大学生”而高人一等,不积极改造自己,是完全违反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